罗彦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接着提出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必要性和原则,最后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构建科学完善的美术知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途径。
关键词:中学美术;传统文化;元素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我国中学教学学科之间存在的不平衡发展现象仍然存在,很多中学教师都开始予以关注,并努力探究一条适合美术教学发展的道路。在新时期,要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的应用,运用丰富的美术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让他们感受美术作品中蕴含的艺术性价值和传统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感知力,让其审美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引导学生朝着全面的方向发展。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经过千年传承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而传统文化元素是文化中提取的符号,经过时间的淬炼和融合,文化元素成为了历史文化精髓的体现,能够在现代美术作品中得以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样式比较多,内容丰富多彩,覆盖的面也比较广泛,像中国的书法、京剧脸谱、剪纸以及刺绣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已经镌刻在中华儿女的灵魂中,通过一代代传递,直接融入到中国文化精神传承血液中。在2008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在整个舞台作品呈现中给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奥运场馆的设计到开幕式的编排,都是“中国味”的体现,把中国特色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我国传统文化藝术的表现力很丰满,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文字、书法以及中国绘画作品、瓷器、丝绸等,这些都是古典文化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经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中,像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
2、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必要性和原则
2.1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必要性。首先,有利于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是国家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多种文化元素的整合,通过了解某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看到这个国家或者民族悠久的发展历史。美术绘画的精髓就是传统的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两者融合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在弘扬民族美术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民族文化,在学生面前展示传统的含有民族文化性质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特色文化的传承。其次,优化了美术教学的品质。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提高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一般来说,美术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采用的西方教学模式,导致一边倒的状态长期得不到改善,美术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利。而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艺术形式比较多,有独具特色的美术文化体系,这些艺术形式丰富了美术教学模式,优化了美术教学的品质。
2.2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原则。要在中学美术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就要注重文化元素的渗透原则,确保美术教学跟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的科学性,为学生提供优质化的美术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坚持视觉性原则。在进行中学美术教学的时候,美术教师要选择的传统文化元素要具备很强的可视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强化学生视觉能力的基础上让他们能够对传统文化元素有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够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再次,要坚持人文性原则。美术教师在开展中学美术教学的时候,要具备很强的影响力与感召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拓展美术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的价值理念产生影响,引导学生探析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内涵。再次,要坚持代表性原则。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式多种多样,在进行中学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选择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元素,尤其是那些出现频率高、影响力深远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途径
3.1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新课程改革也使得中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接受式教学向探究性教学转变。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要有能力将美术与传统文化元素交叉,并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来。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美术教师提出的更高的挑战,要求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和创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还要了解美术技能的前沿动态,提高自身的美术专业技能水平和人文素质。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方法要力求科学合理,知识的构建要自成体系,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思维,为学生日后的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随着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各个学校美术教育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教学模式、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变革,这是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我国美术领域近年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要引导中学生参与进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工艺美术,让学生对其中的内涵进行解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积极搭建鉴赏平台,比如,为学生展示一些西周的青铜器的图片,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知中理解美术、鉴赏美术,从而让审美培养更接地气,有效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升,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因此,中学美术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就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
3.3构建科学完善的美术知识体系。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会随着繁重的课业而有所调整,而美术课的课时量少,教学内容相对很多,在进行传统文化融入的时候就需要教师整合教学资源,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并整合美术与传统文化的知识点,构建科学的美术知识体系,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去深入的观察美术作品,比如,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名画,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展子虔的《游春图》等,感受不同时期创作的背景,针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突破原有思维模式的限制,能够发散、广泛的思考,创作出好的美术作品,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开展的时候,可以先选择一个美术作品,将作品中蕴含的某个信息点作为发散点,这个信息可以是历史文化因素,也可以是创作风格等,根据这些信息找出关键词语,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相应的发散图。同时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对学生创作的作品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论:综上所述,中学美术学科是中学的学科之一,作为培养学生美育和德育的重要手段,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对于中学生来说,其文化知识水平有所提高,要具备更强的作品感悟力与理解。但是传统的学科观念造成了对这门学科的及其不重视。中学美术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多跟美术经典作品接触,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为龙.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79.
[2]李秀宏.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4):107-108.
[3]杨建花.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5(6):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