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勇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江苏海门 226100)
在高中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题目,想要解答这些题目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很多抽象的题目仅仅靠学生的抽象思维是无法解答的。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建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实际效果[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发散思维、融入生活、感受过程。
在面对抽象的题目时,想要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解答首先就得进行思维发散,这样才能成功地搭建起数学建模的框架,也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以后的工作,否则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做无用功。
如在教学《指数函数》时,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我在教学时特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例题:某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为2个,2个分裂为4个,3个分裂为8个,以此类推求出50个细胞分裂为多少个?这是一个典型的可以采用数学建模解答的问题。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解答这一问题。在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在进行烦琐的计算,还有部分学生通过化简图来解答这一问题。这两种方法都不是解答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所以在学生都有了计算结果后,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我让学生寻找“细胞分裂次数”与“细胞个数”两个概念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发现细胞分裂次数与细胞数的关系如下:1 2;2 4;3 8……然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寻找这些数之间存在的规律。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发现这些数之间存在以下规律:细胞个数与2的细胞分裂次数相等。而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进行数学建模,可以假设细胞个数为y,细胞分裂次数为x,则细胞个数与分裂次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表达式y=2x来表示,这样就成功地建立了y=2x的模型,用这个模型来解答这一题目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即细胞个数y=250=1.1259×1015。这样,这一题目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成功地解答出来了。
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利用数学建模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如果学生不采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解答该题目,仅仅依靠数学计算来解答会非常吃力。这就是数学建模思想给高中数学的学习带来的实际便利。
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数学的影子,而利用生活来学习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生活来帮助学生养成数学建模的思维意识,这样的引导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如在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学习空间几何的知识,我在教学时特地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学习该节知识时,平面的性质公理3是这样的:“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用式子表示为P∈α,且P∈βα∩β=l且P∈l。”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该条公理时非常吃力,所以我就用生活中的元素来引导学生通过建模来学习这一知识点。我选取的生活元素为两张能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硬纸,通过这一道具的演示,学生就能更为直观地感受公理3所要表述的内容。我首先将两张纸镶嵌在一起,根据公理3可以知道,要想使点P成为两个纸的公共点,则点P一定位于两张纸的交线上。而通过观察模型也发现,只有两张纸的交线作为两张纸共有的线经过了点P。所以用这样的模型来理解知识就会更为直观,也更容易。利用生活中的模型来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时,教师一定要开阔思维,尽量寻找与所学知识相匹配的生活模型,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更好地认识所学知识的本质。
数学建模是一个注重过程的学习方法,所以要想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只有通过日常的不断积累才能实现完全掌握的效果[2]。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建模的过程,实现在无形之中灌输数学建模的意识和思想。
如在教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时,我就是让学生感受建模过程实现数学建模意识的灌输和培养。由于该节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时也是采用例题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建模的过程,如下面的例题:如果你现在有笔钱要用于投资,有三种方案可以选择,三种方案的回报分别如下:方案①,每天回报40元;方案②,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方案③,每天回报0.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投资哪种方案回报最大?
在建模之前,我首先对问题进行分析,问题中求得最大回报应该是累计回报。所以为了求出累计回报最大的情况,我们先假设第x天所得的回报为y元,则三种方案的函数模型分别为:方案① y =40(x∈N*);方案②y =10x(x∈N*);方案③y =0.4×2x-1(x∈N*),之后根据这三个函数分别绘制出对应的图像,再根据题目意思绘制出累计回报效益,这样就能直接从图上读出选择哪种方案获得的收益最大。在整个解题过程中,我没有让学生参与,只是让他们观察感受,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建模的过程。
通过前面三个环节的建模思想的学习,接下来这一环节就是学生利用建模思想进行练习的环节。在该环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范例,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找到思考方向,让学生在独立练习时能够熟练地运用建模思想。
如在教学《三角函数恒等变换》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建模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就利用范例来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采用建模思想。范例试题如下:如图1所示,在海岛D上有一座海拔1km高的山,山顶上有一个观察站A,上午11时测得一轮船在岛的北偏东60°的C处,俯角为30°;11时10分又测得该船在岛的北偏西60°的B处,俯角为60°,求该船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图1
该题目是将三角函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典型例题,在解答时也需要通过构建三角形来解答,用这样的例题来引导学生利用建模思想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解答过程如下:
这一题目的解答思路首先是利用题目已知条件构建三角形,然后在构建的三角形内套用余弦定理求出未知量。
教师在该环节教学时,一定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建模思想,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建模解答问题的意识,能够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将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方法有很多,种类也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最快地使学生的能力成长起来。
[1]何松.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3):137.
[2]朱斌.中学生数学建模活动的几点探讨[J].中学数学杂志,2014,(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