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平
摘要:学生到课率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可以反映出一所高校整体的校风和学风,进而反映出学校的整体风貌。目前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到课率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决速发展。因此,我们立足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学生到课率这一视角,分析管理者、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尝试从端正思想认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层面探寻出路,以期为当前民办高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到课率;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有真切的获得感,也应是当前破解民办高校思想教育现实困境的重要路径。与此相关的研究,学界少有专门提及,多涵在高校教学质量的相关研究之中,或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关,或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或与整个教学环境与教学管理有联系,等等,不一而足。虽言之凿凿,而与民办高校的现实针对性较低。众所周知,民办高校因其办学宗旨总或多或少地与经济发展相联系,从学生到教职员工,经济视域的考量总要多于工作或学习本身的价值。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与教师的收入挂钩,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总要与自己实际的获得感相匹配,否则,要提高教学质量,基本上是画饼充饥。
当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不同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视域进行讨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里,学生学习的态度应是反应教学质量的最佳窗口。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场域和行为——教学场所的学生到课率,通过剖析学生到课率低的内在机理,尝试破解提高民办高校教學质量的难题,或可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寻得有益的启示。
一、民办高校到课率现状解析
一般而言,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多重维度和标准,但至少有两个维度是必须周严的。一是教师的维度。教师本人的教学情况,如教学的规范性,教案的科学性等等。二是学生的维度。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一堂课上的好不好,不能仅看教师的表现,还要看学生的获得。无论教学内容是何种科学,教师的讲授和引导是能否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某种科学的关键。过去有较长一段时间,在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教学评价中,都少有学生的评价,认为学生并不懂得教育的科学性,学生的评价最多只能做为参考。这显然是不恰当的。这种无视学生评价的状况现在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特别是有了互联网之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够通过软件平台适时进行。但我们也应看到,学生评价教师的方式单纯通过网络打分的形式还很不够。比如一些学生认为某位教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了,就故意给老师很低的分数,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又使老师们感到无所适从。事实上,从教师的维度对一个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评价,不同的学校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通过现在经常采用的各类教学比赛,评价教师比赛成绩的标准,就可见一斑。但客观地说,如何通过学生的维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我们认为,结合学生的到课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应是丰富教学质量评价维度和标准的有效方式之一。所谓学生到课率,是指在“无正当理由情况下,某一时段在课堂或其它教学场所参与教育教学的实际学生人数与应到人数的比值”。[1]不少论者认为,学生的到课率不能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维度或标准。因为,作为学生按时到课是天经地义,不到课学习是学习品质问题,跟教师的教学质量无关。确实地,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按时到校上课是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基本手段,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我们讨论的是大学阶段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尤其是民办高校,学生是否到课要比公办高校更具有自主性。学生选择是否到课,并不简单地根据学习品质要求的习惯,更多地是从自我学习的需要。这就必然涉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因此,可以客观地说,学生到课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反应一所民办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以到课率作为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其益处至少有二,一是能够做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检查出勤率是主要方式之一,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到课也是对一个大学生进行学习品质培养的有效手段。辅导员在检查学生出勤率的同时进行课堂到课率的记录,便捷而客观。二是能够实现督促与培养相结合。用到课率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就要求学生不能随意旷课,因为这时旷课不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关的责任行为,到课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标准要求学生应认真对待的同时也将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蕴含其中。
到课率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在同一个学校,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到课率都是满勤,即使是偶尔的有几人无辜旷课,也是到课率低的表现。依循这样的理解,我们以为,如果绝大多数情况下到课率能够保持在某一个水平线上,即可以认为到课率正常,高于这个线,即可以认为到课率高,而低于这个水平线,则认为是到课率低的表现。
综上所述,通过民办高校到课率这个窗口,探看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现状是有现实理据的。为此,我们以Y民办高校作为范本,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通过Y高校到课率的解析,结合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状态,我们对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所遭遇的现实困境有了基本的对策。
我们对Y民办高校一年级、二年级11个专业学生上课情况进行了为期4周的调查(前半学期2周、后半学期2周),其中理工类专业6个,占比54.55%;文史类专业5个,占比45.45%。统计发现,学生在这4周内到课率(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及到课率均指思政理论课的到课率)大一年级为85.13%,大二年级为65.91%,这与该校正常到课率95%的均值相比,到课率显然偏低。综合分析这种现象,我们发现到课率偏低因不同因素存在不同的特点。
第一,到课率随人学时间不同有差异。总体来说,学生到课率与学生人学时间呈反比关系,人学的前几周到课率较高,而随着时间推移到课率呈下降趋势。据调查统计,前半学期2周教学中,大一年级总体到课率约为87.03%,大二年级总体到课率约为74.41%;后半学期2周教学中,大一年总体到课率约为81.13%,大二年级总体到课率约为59.11%。
第二,到课率随年级不同有差异。从调查情况看,高年级学生到课率低于低年级学生到课率。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一年级学生到课率为81%,二年级到课率为72%。
第三,到课率随任课教师不同有差异。一般而言,校内任课教师高于外聘任课教师,辅导员任课教师高于普通任课教师。调查显示,在一年级的思政理论课堂上,校内任课教师学生到课率为84%,外聘任课教师学生的到课率为81%。二年级的思政理论课堂上,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的到课率高达87,6%。
第四,到课率随课程不同有差异。以班级为单位,对比分析不同课程的学生到课率可以看出,专业课到课率高于思政理论课,实训操作课到课率最高。
可见,Y民办高校伴随人学时间增加到课率反而下降,这一过程的变化亦是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不满意的表现,究其原因是教师的讲授没能满足学生的实际获得感。高年级到课率低于低年级到课率,辅导员任课教师到课率高于其他教师到课率则是说明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教育与管理没能有机结合。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想加强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必要提高当前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有很多.在此我们从思政理论课学生到课率这一视角来研究思政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学生到课率现状解析可见,导致思想政理论课存在若干问题的原因诸多,而学校的办学环境、管理理念,教育主体的职业认知以及教育客体的学习态度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方便,我们主要从认识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认识误区导致的现实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意义重大,但在民办高校中,仍然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方面。
管理者对课程认知不科学。和公办院校不同,办学的成本和收益是民办学校首要考虑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重技能课程轻德育课程的认识误区。第一,对思政理论课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高校思政理论课直接关系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重要问题,但目前民办高校管理者对开设思政理论课仍存在“无用论”观点,认为“民办高校学生自费上学,自谋职业,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行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就业不起作用。”口导致存在非专业思政理论课教师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形式与政策》课程的情况。第二,对思政理论课课程的考核不重视。教师本应依据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学习评价,但民办高校管理者出于生源稳定的考虑,往往认为只要学生思想道德不存在问题,该课程就必须给予通过,往往对教师施加压力,导致教师对思政理论课考核不做要求或流于形式。
1.教育主体对职业认知不清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4]如果思政理论课教师自我职业认知都不清楚,都不坚信自己的职业,那么教学质量何以得到保障?学生到课率何以提高?目前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对职业认知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方面来看,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基本上都是刚毕业或近几年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且流动性较大,“学校与其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使得教职工往往存在严重的打工心理”[5],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认知,甚至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认同的现象,往往以生源质量差为由,忽视对自我教学的反思和提高。其次,从思政理论课兼职教师方面来看,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在专职教师不能完全承担学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时,往往通过聘请附近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专业类在读硕士研究生担任教学任务。兼职教师自身的特殊性无疑使得他们不可能对教师职业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教育主体不正确的职业认知,直接影响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势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到课率。
2.教育客体对学习认知不全面。教育客体对学习认知不全面主要表现在缺乏职业规划和推崇“非专业课程无用论”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再加之其“百分之百”推荐就业的招生口号宣传,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正确的学习理念和规划的现象。此外,“非专业课程无用论”也是民办高校学生的共性问题,在他们看来,进入民办高校就是为了学习技能为将来就业打基础.他们往往只重视本专业课程学习,对非专业课程学习动力不足,对类似思政理论课学习普遍认为无用且无意义。从对二年级学生的调查来看,思政理论课学生到课率54.6%,专业课到课率80.1%。亦证实了这一观点。
(二)实践误区导致的现实困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课题和挑战,而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理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但当前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不仅在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误区,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
1.管理者在实践中的误区。管理者既是思政理论课的总导演,又是顺利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有力保障。在当前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管理者在队伍管理和规范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无疑制约思政理论课效果的实现。
首先,思政理论课队伍管理不尽科学。虽然衡量思政理论课队伍是否科学的标准有很多方面,但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情况以及专兼职比例是不可避开的三方面。第一,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在民办高校中思政理论课教师基本上是刚毕业和近年来毕业的高校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人才严重缺乏,而退休返聘、外聘的老教师由于精力不足等原因不能及时有效指导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二,职称普遍偏低,思政理論课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基本上是外聘、退休返聘人员,本校教师很少,缺乏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第三,存在着多岗多责的现象。目前,民办高校缺乏一支专职思想理论课师资队伍,大部分既承担着教学工作又兼任行政职务,岗位不明确,力量较分散。综合来说,思政理论课队伍建设的缺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其次,思政理论课规范管理不到位。对思政理论课教学主客体进行规范管理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第一,对于教师的岗位职责没有明确规定。目前在民办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上,对教育主体的管理往往只是笼统地根据课程管理条例,没有形成专门的、健全的管理制度,更没有明确岗位职责,针对思政理论课队伍多岗多责以及能力恐慌问题,没有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解决,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不愿管、不敢管或者管理过于形式化现象,究其原因,是管理者担心要求严格会导致教师流失,影响学校稳定。第二,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没有严格处罚。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教育客体无故经常旷课,作为管理者的学校本应按照相应制度进行教育和管理,但由于担心管理过严会影响生源稳定,往往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进行处分和教育,其结果不但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加剧教育客体无故旷课的范围和次数。由于缺乏规范的教学管理亦或是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导致学生到课率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教育主体在实践中的困境。教育主体既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又是执行者、参与者,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当前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上,教育主体的管理职能、教育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严重影响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育主体的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育主体本可以规范教育对象无故旷课的行为,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但在民办高校日常教学上这种职能不能起到有效作用。第一,教育主体有责无权。对学生旷课这一问题,任课教师确实采取谈话、批评教育甚至给予挂科等方式进行教育和管理,但学校由于担心挂科的学生会流失,往往通过大会批评甚至扣工资的方式来干预任课教师的管理。第二,教育与管理之间不能形成合力。课堂教学上,任课教师与辅导员本应相互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由于岗位偏见教学与行政人员相互轻视,当教学出现問题时,存在扯皮、推诿现象使教学与管理不能形成合力。
其次,教育主体的教育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教育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育主体自身教育水平高低直接决定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好坏,当前在民办高校中教育主体教育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的原因如下。第一,自我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目前民办高校的大部分教师同时承担着教学和行政工作,一般周工作量在18到20课时,自我学习的时间有限;第二,培训培养得不到保障,民办高校由于资金不宽裕,更担心教师成长后会流失,因而不愿为教师外出培训拨出专用经费,而学校的校本培训流于形式化,教师往往不愿参加。教育主体自身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得不到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
3.教育客体在实践中的困境。教育客体在受教育后是否有真切的获得感是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而学生到课率偏低亦是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获得感低的表现。
对比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到课率不难看出,教育客体在课程开设初期到课率比较高,但随着课程进度推进,到课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在课堂教学上,教育客体想上课但听不懂。目前,民办高校由于生源的压力,逐渐放开转专业的限制,学生进校后普遍存在转专业的现象,导致原本是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文科类专业吃力的问题,学习压力大、上课听不懂,久而久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出现旷课的行为。第二,在教学评价上,“结果”都一样。班级是一个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班级建设的核心,若在班级中出现学生多次无故旷课后,学校既不对“他”给予处罚,最后在课程考核时也给予通过的现象,根据“破窗效应”理论可知,这种现象势必会使认为“非专业课程无用论”的学生在内心和行动上都会发生变化,久而久之也会发生无故旷课的行为。这势必会使得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长期以往无疑会大大降低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获得感。
三、应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的对策
如何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让学生有真切的获得感,应是当前破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发展困境的重要路径,不仅要端正思想认识,更要加强队伍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一)端正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6],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教育主体、教育客体首先要端正思想认识。
首先,管理者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教育属于公益事业,作为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要始终牢记,教育是爱心事业、良心事业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机构。在推进学校发展过程中,应不忘办学初心,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不仅要重视招生和实习就业工作,也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为社会培养技术过硬的人才,也要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
其次,教育主体应不忘教书育人的使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为了自我生存,也应当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教师也应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不应该把教育客体当成影响教育效果的必然因素,明确职业认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努力提升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作用。
最后,教育客体应坚持学习成才的天职。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学习能力可以有差别,但学习态度不应该有差别,学习结果不敢保证,但按时上课可以保证。民办高校的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为踏人社会打好基础。
(二)营造育人环境
“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动活动的‘大舞台”是引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结果的‘信息源”而且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以最终实现‘承载物。”口嗜钿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要想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我们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首先,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普遍存在校园面积偏小,功能分区过于单一,校容校貌比较平淡,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等问题,这必然使环境育人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撑。当前民办高校一方面应与当地政府、企业联动,为美丽校园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校园建设的积极性,为美丽校园建设出谋划策。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风是主导要素,它赋予教风与学风以精神内涵;教风是校风行为化的延伸和展现,也是影响和营造学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现离不开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第一,在优良校风的建设上,管理者应明确并坚定办学目标,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第二,在优良教风的建设上,管理者应加强制度建设,为优良教风建设提供保障,通过讲座、活动等多途径进行师德教育;教育主体也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第三,在优良学风建设上,管理者应做好学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在实际操作中教育主体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教育客体积极主动践行优良学风。
(三)加强队伍建设
“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广大教师是‘引路者和‘守望者。”[8]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端正思想认识,更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第一,科学合理配置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民办高校应在人才引进方面下足功夫,加强校政联动,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做好人才梯队建设,逐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年轻化、无丰富经验、流动性大的现状。首先,要加大人才引进方面的资金投入,在工资待遇方面应不低于当地同级公办院校,在乖顺开立项、职称评定方面也应有所倾斜。其次,充分利用当地政府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如提供公租房、安家补贴等,确保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既能“引进来”、也能“留得住”。
第二,完善培养培训模式。青年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青年教师的成长就是学校的成长,民办高校应要多支持青年教师的发展,加大软件投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时间,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首先,改革校本笼统培训方式,实行模块化、分类化培训,在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中更加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在非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训中也应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次,以赛促训。根据省、市级举办的辅导员技能大赛、思政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的内容,先在校内开展相应比赛,即达到培训目的又选拔比赛选手。最后,大力支持在职教师外出培训与学历晋升,学校应视为投资而非负担,学校的发展与教师发展是相互的、一体的。
第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首先,应明确教师岗位职责,民办高校应根据学科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让教师明确自我岗位的性质,清晰自我权利与义务,从而有利于改变教师多岗多责现象,避免工作中相互推诿现象发生,有效保证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的落实。其次,要以制度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当前民办高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背景下,不仅要重视制度的制定,也应做到有制度必依、违反制度必究,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朱黎旻,胡杰丽.大学生到课率的调研与分析[J].江苏高教,2015,(3).
[2][4][6][8]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靳诺.重视加强民办高校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1,(1).
[5]李海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理论观察,2011,(2).
[7]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