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刘芳铭
[摘要]网络时政资源是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中的重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内容,其容量很大、时效性较强。网络时政资源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内外形势,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提升思想政治课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然而,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网络时政资源的运用还存在一些误区,不能发挥时政资源的课堂价值。本文从网络时政资源的有效选择与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借助互联网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政资源;思想政治课;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4-0053- 03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网络时政资源是成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新媒体的发展使每一个人都置身于信息场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了解并关注各种新闻的发生,网络时事政治变得触手可及。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网络时政资源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容易契合学生的关注点,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思考的习惯,更好地将理论和生活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然而当前网络时政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并不能够得到有效运用,本文从问题出发提出了有效运用网络时政资源的具体策略。
一、网络时政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趣味,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思政课从理论化的到生活化的课堂同归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网络时政资源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素材,但是有些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点,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网络时政素材无法与学生产生共情,很难发挥应有的价值,不能形成有效教学。
(二)呈现单一,影响价值的发挥
信息化课堂较传统的课堂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将文字、声音、影像等等信息高效地呈现在师生面前,从而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然而有些老师在使用多媒体出示时政素材时,只重视呈现的内容,忽视呈现的技巧。将一段段材料进行机械性的累积,必然产生信息接受的倦怠。这种单一的、缺乏技巧的材料呈现方式,只会导致事倍功半。
(三)浅尝辄止,缺乏深入探究
教师选取和运用网络时政资源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借助材料达到对知识点的把握。一些老师在课堂中运用教材仅仅停留在表面,分析问题不够深入挖掘材料背后的问题,缺少将素材和教材的有效结合,不能达到应有的实效。当然,素材的分析应该是教师引导下学生去思考,如果教师点评过多会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观点的表达。
(四)喧宾夺主,不能达成教学目标
网络时政资源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一些老师在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眼球使用了许多网络时政素材,但是也会进入一个误区,就像多媒体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如果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再精湛的多媒体操作也是徒劳。如果把时政素材的使用作为目标,而不是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教学元素,在课堂中呈现再震撼的时政素材也没有意义,实质就是本末倒置。
二、时政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一)兴趣是时政素材有效选择和运用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课被认为是枯燥的理论课,很难使学生感到有趣。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应该作为教师备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内容。当学生认为某学科内容具有趣味性,会很容易吸引他们积极地投入本门学科的学习中来。网络时政素材的选取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有趣的网络时政素材更容易启发思维主体,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积极情感的指引下促使思维主体拓展思考的空间。例如: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主题公园正式开园迎客。《中国新闻网》6月17日头条,题为“热情‘拥抱中国,凸显商业雄心”。这篇报道讲到,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引擎虽然进入“新常态”,却仍对迪士尼散发着强大吸引力。迪士尼在上海的落户彰显了外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是其不断扩大开放的标志,就像中美领导人所共同认识的那样“必是互利共赢之举”。现阶段的青少年是看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漫成长的一代,对于“迪士尼“三个字有着特殊的感情,选取此类时政材料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经济生活》的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的教学中可以选用这一段时政素材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恰当呈现,有效提升教学价值
恰当呈现,即在合适的时间、以有效的形式将网络时政素材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否恰当的呈现会影响时政素材在一节课中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斟酌如何将素材在课堂中进行恰當的呈现。
恰当呈现可以是整体呈现,直接出示文字、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进行了解和认知。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呈现时要尽量避免文字接文字或者视频接视频。同一种类型的材料不断重复堆砌会使学生感观疲倦,缺乏学习的兴趣。整体的恰当呈现是围绕教材内容,通过交叉使用不同类型的材料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时政素材应有的教学价值,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恰当呈现也可以是分批呈现,或者称动态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需要将一段素材进行分割,针对不同的问题或者知识点在最恰当的时机、以其需要的方式进行呈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和知识结构熟记于心,才能在教材与时事政治素材之间游刃有余。
(三)精心设计问题,进行有效探究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和进行有效探究的向导,通过问题的设计可以把网络时政素材和教材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主动认识和分析网络时政素材,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首先,教师要设计有效问题。有效的问题就像催化剂,能够催生学生对时政素材的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其次,问题设计要有探究性。教师在选择时政素材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一些问题的设计,由浅人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结合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几个模块进行多角度分析认知和分析时政材料,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答问题。
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市场配置资源》中选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内容:“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跨度是比较大的,要想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五个问题。第一,回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第二,为什么计划经济推出了历史舞台?第三,我们为什么选择了市场经济?第四,结合市场经济理论分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本质是什么?第五,说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指向。在设计问题时紧扣主题,由浅人深,环环相扣,不断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将网络时政素材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发挥网络时政素材的教学价值。
(四)网络时政素材与教材内容的有效结合是关键
有效运用网络时政素材关键是将时政素材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首先,教师要密切关注网络时政新闻,具有发现时政素材敏锐性,善于将课堂所教授的内容与时政相联系。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将时政素材引入与课堂,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时效性。时政素材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管选择什么时政新闻都要找到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社会问题的责任。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课程教材重、难点内容为依托,搜集典型时政资料,将这些素材用于重、难点理论的分析上,这样可以避免时政材料和教材内容两张皮,更好的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效。例如,《公民的政治生活》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公民身边的政治和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师可以选择的素材很多,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九大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政治生活。
(五)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有效运用网络时政素材的归宿与落脚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就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不断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实生活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手段,还是选用各种教学素材,最后都是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网络时政素材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然而,在很多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如过于重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网络时政素材在课堂中的选择和运用中始终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通过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时政素材促使目标更好得以实现,这才是网络教学素材选取的关键。因此,在网络教学素材的选取过程中不能过分随意,要有针对性的筛选出紧贴教学内容,素材选择旨在促使三维教学目标巧妙结合而服务,真正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六)坚持正确导向,发挥正能量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每个网民不仅可以浏览新闻还可以进行点评,甚至很多白媒体在网络空间开设自己的舆论空间,对热点、要闻进行评述。由于网民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等的不同,其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对待同一个事件会出现各种评价,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甚至比较极端的观点也可能出现。教师和学生互联网查找时政新闻的素材,要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去看待各种事件。教师在解读网络时政时应该坚持正确导向,客观分析问题,弘扬社会正能量。
《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中选取了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的“要强化责任追究,建立严格的对政府违约和政策不落实的问责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时政素材。当讲到某些地方政府在行政过程中存在失信问题,学生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质疑政府、抱怨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等。这时教师绝对不能在课堂中继续延续这种不满情绪,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另外一面对思考李克强总理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比如,教师选择另外一种思维角度,继续就这个内容设计两个探究题:
(1)政府能直视自身的问题说明了什么?
(2)讨论并给当地政府负责人写一份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建议书。
通过讨论,学生了解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维护政府公信力,严令禁止某些行政机关和部门的失信行为,并啟动了问责机制,通过法律来规范行政部门的屡职行为。此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从积极的一面去分析时政素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当前的我国的政府是在不断完善的,进一步坚定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综上所述,网络时政素材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课程资源,能够有效运用对课堂时效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善于选择网络资源,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时政素材,使时政素材和教材内容进行融合,从而保证教学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建文.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张文芬.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彭新华.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中的师生沟通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5]陈静.谈教学素材的取与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