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局及破解

2018-05-26 04:40赵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

赵薇

[摘要]随着“双创”理念的深入人心,“双创”活动的铺天盖地,社会经济发展给高校培养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高校在“双创”人才培养上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双创”背景下,通过查阅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存在的困局,并以此为基础提供一些破解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双创;困局及破解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4-0005- 03

随着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本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及以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的驱动力慢慢减退。当下,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了一定的困难,这一民生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必定会影响社会的繁荣稳定。时至今日,创新创业的理念的提出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给出了新的出路。帮助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成为了高校、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和促进措施。

一、“双创”教育背景及发展展望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世界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双创”的理念,“双创”主要包括两个内涵,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所周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但近些年原先的经济增长方式遇到了瓶颈。为了进一步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政府提出创新、创业的号召,试图通过“双创”理念的普及和实践活动的推动,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变,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兴驱动力。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屡次提到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与此同时,社会各界都日趋认识和认可“双创”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生产力水平上新台阶、增添企业活力,激发市场潜力和释放社会创造力。加之,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创新创业有了更多的形式和更便捷的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实体经济发展。

大学生人才作为我国社会未来的最为重要的建设力量和人力资源,也是思维活跃、富有激情、极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培养就必须与时俱进,必须符合我国社会日益变化的人才需求。由此可见,当下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各大高校原本就是传播最新思想理念和理论的重要场所,因此不仅要做好专业理论知识、技术能力的传授,而且还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对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都起到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近两年来,“双创”理念深入人心,国内也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社会职能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化,从而也更大程度的拓宽了社会各界创业渠道,并不断创造新的生产、服务领域,从而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依托网络技术、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变得更加普及。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含义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创新、创业理念及实践活动能给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发展带来的重要促进作用。高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就必须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高校要想做好创新创业的前提,就必须正确理解何渭创新创业教育。笔者经过多方查阅相关资料,认为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普遍能够接受的含义如下:

(一)创新教育

创新,广义上是指一切能够提高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活动。具體的表现形式则有,发现新理论、提出新方法、研发新技术等。创新是一个地区、国家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尤其激烈,如何能够通过资源置换和共同协助达到共赢或多赢的局面,只有善于创新的民族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持续发展。大学生创新教育则是指各大高校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鼓励其创新行为为导向的教育,最终完成培养创新人才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任务。

(二)创业教育

创业,广义则是指个人或团队对现有自身能够掌握或联系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后,创作出更多社会经济价值的活动。它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个人或团队通过市场发现获利机会,并利用自身资源和活动实现收益。高校的创业教育是较创新教育更高的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高校传播现代教育理念,利用最新教育技术,提供与之相关的教育基地或器材,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局

虽然“双创”理念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开始普及,大部分高校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大高校在转变教育思想理念、提升“双创”教育水平和质量上,也有一定的成效,但并不意味着“双创”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开展此类教育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挑战,面临很大的困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认识局限

当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目标认识上的局限。一方面,高校层面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转变有待加强。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没有做到彻底转变理念,对创新创业的教育还停留在表面,大多把理论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具备的实践性,从而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充分显现。除此之外,大多数高校都有一定的就业率考核指标,因此高校领导层必须完成相应就业任务,在创新创业教育投入的师资和其他资源都较为有限。另一方面,大学生个体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有待加强。大学生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对象,因此该类群体的思想和认识会对其行为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根据目前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首先,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范围认定的比较狭隘。普遍认为创新就必须是研发“高精尖”技术,创业就一定是开工厂、办企业。这一错位的理念存在就让很多大学生认为,只要没有以上需求,就完全没有必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和培训。抱有这种态度的大学生,即使参与了相关教育,其教育培养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其次,绝大部分学生创新、创业是一种烧钱的行为,要想成功就必须有较好的资金条件。这种错误的理念往往会造成大学生群体降低了自身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

(二)课程内容局限

创新创业课程是高校开展此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实现教育目标重要途径。而当前我国,在课程设计时,高校并没有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普遍显得浅显和缺乏科学的设计。教学课程缺乏科学合理设计,造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案缺少能力培养和实务训练。大多数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化的构建和设置,甚至有些高校简单地在就业指导的内容中加入部分创新创业。除此之外,还主要体现在相关课程,不能与时俱进的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没有和不同学生的专业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三)教育模式局限

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效果。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人才需求形势了,各大高校必须把变革教育模式提上日程。而目前,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来看,并非十分理想。由于各大高校自身缺乏一定的整合资源的能力,因此在构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上存在较大的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育模式上的突破,影响了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创新创业培养进程。当务之急,各大高校必须积极变革,打破传统模式,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继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完成认识转变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认识的转变,必须同时做好高校层面和学生个人层面的转变。对于高校领导及教师层面,务必要让大家认识到创新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保持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要让高校领导及教师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是仅靠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要充分认识到此项教育的复杂性和持续性。坚决杜绝寄希望于仅凭开设1-2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组织几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就能取得成效的思想。创新创业活动本身就是费时耗力,并且又有高风险的行为,它涉及到创新创业者的综合素质的比拼,如智力、毅力、勇气等多方面。由此可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不应该成为一个只是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舉措,而是应该在充分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并研究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人实际,体现高校责任的活动。同时,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也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大学生,高校有义务帮助他们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内涵,让他们了解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学习创业者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强化判断力和执行力等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充分了解拥有创新创业的思维模式无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代都是最需要的人才素质。

(二)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要想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在相关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花费功夫。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内容科学性和实用性。基于我国目前高校课程安排的实际,笔者建议首先在设有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院校的低年级学生群体中,开设一至两门创新创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内容的重点放在创新创业内涵、创新及商业机会辨别、团队组建和相关资源优化配置等创新创业基础问题。而在高年级的学生群体中,课程内容则可以偏向实践方面,如开设实践课程内容可以是校内外创新创业比赛赛、申报实习基地或孵化器项目活动。当然,对于非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则可通过选修课方式,让任何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健全培养模式

打破传统的、不合时宜的高校教学模式,是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各大高等院校必须打破以仅凭就业率来衡量人才培养T作成效的传统教育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质条件的充裕,当代青年的个性化追求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突出表现为自我意识较强,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以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价值导向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意愿,提供个性化教育和指导。从而,真正的建立起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可用之才。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推广是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了较好的人力资源保障。虽然,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成效,但其面临的困局仍不容置否。笔者试图通过梳理和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较大困难,以期能够为之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为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骏飞.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 10):120 - 121.

[2]钦方.高职教育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思考及实践[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7(4):72 -74,79.

[3]王晓丽,吴功德,吕小笛.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建立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1):165 -166.

[4]祖维.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淮阴工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6(11):1-2.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