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寝室冷暴力现状及破解途径分析

2018-05-26 04:40吴德政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破解途径

吴德政

[摘要]寝室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寝室生活承载着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等全部内容。而寝室冷暴力正逐渐成为一个普遍性的学生问题,制约着寝室功能的发挥。本文基于辅导员的视角,结合工作实际,以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当前艺术类高校寝室冷暴力现状,并提出破解途径,对于完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寝室冷暴力;现状;破解;途径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4-0015- 03

冷暴力是指不通过殴打等暴力手段解决冲突,而是“通过冷嘲热讽、视若无睹、冷淡疏远、漠不关心、甚至排挤对方等”,从心理或者精神上伤害、虐待对方的一种非正式暴力行为。2014年,北京联合大学的李鹤、高蕾对6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50%以上的女大学生、1/3的男生都曾遭受过冷暴力,并且冷暴力最易发生的地点在学生宿舍。2016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对全国134所高校的446名大学生发放了室友关系的问卷调查,高达77. 85%的受访者经历过室友不合,其中3.14%的受访者表示寝室矛盾经常发生,7.40%的受访者甚至想搬离。

寝室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工作载体和育人阵地,是培养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构建温馨和谐的寝室环境,激发寝室对大学生成长的正能量,对大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一、当前艺术类高校寝室冷暴力的现状

为深入了解当前艺术类高校寝室冷暴力现状,结合网络大数据,笔者以自己所工作的浙江传媒学院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加以工作中部分学生的深入访谈,绘制出寝室冷暴力的现状。鉴于艺术类学校的男女比例、专业构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其中男女比例为1:4,普通類与艺术类比例为2:3。

(一)寝室冷暴力范围普遍,尤以女生突出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寝室关系是在校大学生的最重要关系之一,是其独立成长并顺利走向社会的准备和基础。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中,针对自己寝室关系的评价,高达61.3%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寝室关系不融洽,认为比较融洽或者非常融洽的只有26.1%,在所有的寝室关系不融洽的同学中,进行男、女生的分别对比分析,发现女生中寝室不融洽的现象要远远高于男生,占到自己总数的68.9%。在艺术类和非艺术类的对比中,二者的区别并不明显。

同时,调查显示,在寝室矛盾爆发后,30.2%的同学选择冷淡疏远,10.8%的同学选择冷嘲热讽,18.9%的同学选择借助网络泄气,还有10.7的同学选择申请换寝。即绝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回避或者冷淡疏远等方式等来处理寝室矛盾,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冷暴力。因此,寝室冷暴力在当前高校普遍存在,而女生寝室更加突出。

(二)寝室冷暴力冲突频繁,矛盾琐碎化

寝室冷暴力虽然存在范围普遍,但在与部分同学的访谈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出现冷暴力的寝室,究其矛盾,琐碎细小。

同学A:“大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有些人喜欢深夜淘宝、看电影,电脑屏幕的光会影响到别人睡觉;有些人爱跺脚,有些人喜欢用脚踢门;有人脚臭,有人晚上睡觉打呼噜;有人喜欢开空调,有人心疼电费;有人洗澡,上厕所占用卫生间时间太长……”

由于矛盾导火线多为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且寝室成员每天生活在一起,共同占有寝室空间,因此寝室冷暴力频繁且反复。

同学B:室友看电影、视频聊天时总是喜欢外放声音,一次忍无可忍后终于和室友“翻脸”,室友“老实”了一阵,但不久就故态复萌。“现在我们根本不说话,只要他不侵犯我的利益,随他干什么”。

(三)寝室冷暴力形式多样,表现较隐蔽

冷暴力不同于“热暴力”,简单粗暴,形式单一,在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大学生在面对寝室矛盾时,有的选择冷淡疏远,有的冷嘲热讽,有的选择借助网络泄气,还有的同学干脆选择换寝等等,迂回避免正面对抗常常成为大学生的首选。相较于“热暴力”的“一声吼,抖三抖”,冷暴力往往具有隐蔽性。若非学生主动反映,老师或者班级同学很难发现苗头,有时甚至当事寝室的其他同学都毫无意识。

同学C案例:同学C因为寝室其他三名同学喜欢晚睡,且经常在寝室大声说笑,申请换寝。笔者找来班级负责人以及同寝同学了解情况,结果大家都毫不知情,都觉得相处甚欢。C说“我已经忍了很久了,很早之前我就在朋友圈表达了我的不满”,“我的朋友圈都设有分组,有些状态屏蔽了大学同学”。

(四)寝室冷暴力危害严重,持续时间长

寝室冷暴力作为一种不正常的寝室相处方式,会造成寝室环境压抑、不和谐。心理学认为,一个人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下,对人的健康发展危害巨大。在调查中,当被问道“寝室遭遇冷暴力时,你是否出现如下症状”,31.5%同学选择神经紧张,61. 2%同学选择情绪压抑,32. 3%同学选择脾气暴躁,还有18.9%同学选择学习下降。在对出现相关症状的艺术类和非艺术类学生对比中发现,非艺术类学生出现相关症状的比例要稍高于艺术类学生。如在神经紧张症状的选择中,非艺术学生的比例是36.2%,而艺术类学生的比例为28.1%。说明艺术类学生由于专业特点,性格较开朗、交际范围较广等,能够自己化解一部分不适,故非艺术类学生是今后教育关注的重点。

同学D:“每次一回到寝室看到E冷着脸,说起话来阴阳怪气,火就来了”

由于冷暴力并不直接面对矛盾本身,而是回避矛盾,因此寝室矛盾会一直累积,或者有一天突然爆发,或者伴随着大家的分开而结束。访谈中,当一些大四的学生被问到毕业后是否会和室友联系时,不少同学很坚决地回答“不会,毕竟四年都没有做成朋友,大家应该心照不宣地不在联络了”。

二、艺术类高校寝室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个体,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思想、观念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最终以行为的方式展现出来。

(一)个体性格。“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集中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受遗传、家庭、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也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巨大。尤其现代家庭发展,独生子女为主,家庭也是独门独户,更强化了性格的自我防御机能。因此,多了“路见不平一声吼”,少了“忍一时,风平浪静”。“而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大家都具有个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理性”,有人喜欢飞扬跋扈,有人喜欢漠不关心;有人倾心于“林黛玉”,有人偏爱于“薛宝钗”,个性之争难免有冲突,但又不会直接爆发冲突,因此,就容易形成冷暴力。

(二)生活習惯。当前,各个高校的招生范围都遍及全国各地,学生来自东西南北,不同的地域文化、风俗人情、家庭背景等因素的长期作用,造成学生的生活习惯迥然万千。具体表现在个人的卫生习惯、生活作息习惯、消费方式等,如果协调不好,就会出现碰撞,从而引发寝室冷暴力。问卷调查显示,多达六成的寝室冷暴力根源于生活习惯的无法磨合。此外,加上艺术类学生惯有的崇尚自由、不拘小节等特点,生活习惯上会表现出随意和散漫,也会加剧这种冲突的产生。但大学生普遍爱惜“面子”,又不愿意公开这种冲突,因此,冷暴力就成为了首选。

(三)利益冲突。相较于高中简单的生活方式,大学已经具备了社会的初步雏形。在大学,除了要处理各种纷繁的人际关系外,还要面对各种荣誉和利益的“诱惑”。在利益的争取中,人人都有好胜心,极易产生心里不平衡,冲突就会出现。这种心理的加剧,就会变成嫉妒,“嫉妒之人,因为他一概地对别人的好运感到痛苦,无论别人该不该交好运”此外,在各个学校大力构建文明寝室的过程中(浙江省高校),对于寝室的管理制度,往往以宿舍整体为考量对象,一个人的卫生做不好就会连累寝室整体的利益,让利益的冲突更加明显。

(四)时代背景。随着网络以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逐渐被改变。相较于过去单一的寝室生活,网络已经为大学生建构了一个新的世界。在网络世界里,个体突破传统空间的限制,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加上交通和通信的发展,让个体不再局限于现实中的寝室室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交往对象。这就为寝室冷暴力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新媒体的便捷性和及时性,又为人们表达观点、抒发感受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个体的寝室矛盾找到了一个新的宣泄通道,避免正面直接的冲突。

三、艺术类高校寝室冷暴力的破解策略探究

寝室生活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寝室承载着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等全部内容。如何协调寝室关系,破解寝室冷暴力,发挥寝室对大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意义重大。鉴于之前的对比分析,在学校整理环境影响下,艺术类学生和非艺术类学生在遭受寝室冷暴力的范围和特点上并无明显的区别,因此,基于整体视角下的对策探究也就有了实际的意义。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是破解寝室冷暴力的基础

据调查,学生寝室冷暴力,除受先天形成的性格等因素影响外,很大程度上源于主观认识上的偏差,“90大学生……他们多才多艺,个性张扬……然而在遭遇现实生活种种冲击和诸多压力时,他们缺乏应对技巧和承受能力,从而在精神上显得迷茫、心理上变得脆弱”。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包容意识、集体意识、沟通技巧、抗压能力等,是破解寝室冷暴力的基础。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丰富教育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内容。在教育内容确定的情况下,丰富的教育形式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大学生寝室适应能力教育和引导过程中,既要重视正面的宣传教育,又要注重的侧面的隐性熏陶;既要坚持理论讲述,又不能忽略榜样示范。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班会、始业教育等途径加强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抓典型,对优秀和谐的寝室进行宣传推广,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寝室进行案例剖析,多途径提高学生的寝室适应能力。

2.创新教育载体。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积极利用最新的传播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实施教育影响,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为更好地贴近学生兴趣,笔者开通“德哥走寝吧”微信公众号,设立“德哥说故事”专栏,通过拍摄寝室生活微视频,撰写寝室生活小故事,为学生送上寝室生活的“暖心鸡汤”。让传统的说教融人社交传播潮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提升对高校寝室的建设和管理是破解寝室冷暴力的关键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教育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教育的管理,教育必然软弱无力。优秀的管理,又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教育实效。在破解高校寝室冷暴力过程中,应突出强化对寝室的管理,构建科学完善的寝室管理制度。

1.完善寝室管理体系。在对寝室的管理过程中,应逐步突破辅导员“大事小事一手抓”的管理方式,逐步建立起“全员育人”的管理体系。首先,调动专业老师的参与热情,实行“寝室导师制”。导师深入学生寝室,能够在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学习实践的同时,了解学生的生活问题,进而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进行全方位的关心与指导。其次,重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在每个寝室门口张贴寝室门牌,亮明寝室成员的身份信息,一方面激发党员、学生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寝室氛围。

2.构建温馨和谐的寝室文化。温馨和谐的寝室文化,不仅能够带给人舒适、畅快的生活感受,对于化解寝室矛盾,协调寝室人际关系,能够发挥“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着力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寝室文化活动,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寝室创意门牌设计大赛,寝室美化大赛、寝室公约设计大赛等,激发寝室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结合专业优势,可以组织开展以寝室为题材的征文比赛,剧本征集大赛、微短片创作大赛等,在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寝室相处之道,构建和谐寝室关系。

(三)完善对学生成长的帮扶和服务是破解寝室冷暴力的保证

随着“以人为本”到“以生为本”工作理念的深入发展,高校服务育人的功能正日趋强化。高校学生工作者如何真正急学生所忧,解学生所困,做学生成长的“知心朋友”,也成为破解寝室冷暴力的保证。

1.重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思想上产生的问题往往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條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关心人们的实际生活,从解决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人手,才能收到解决思想问题的实效。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寝室冷暴力,深层根源在于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一个同学家中遭受变故,自然心情低落,在面对寝室成员嬉笑打闹或者炫耀购物时,必然会爆发冲突”。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应深入学生中间,多渠道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况,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突发状况帮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以一种从容平和的心态来应对寝室关系。

2.完善学生心理疏导机制。“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够谦让……”在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寝室冷暴力的过程中出现神经压抑、精神紧张等症状,原因在于大学生已初具理性,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压抑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造成心理的亚健康。因此,完善学生的心理疏导机制迫在眉睫。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各个学校的论坛、贴吧,如浙传速冻等,在做好把控的前提下,给学生吐露宣泄的窗口。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二级学院的“心灵驿站”,开展心理讲座、心理辅导、寝室熔炼等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调适机制。针对心理压力过大的同学,主动帮助学生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只有指导学生形成阳光健康的心态,学生才能积极地面对人生的困惑和挑战,进而构建和谐的寝室关系。

参考文献:

[1]李鹤,高蕾.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冷暴力现象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2014(4):11 -13.

[2]陈录生,马剑侠.心理学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14.

[3]赵红霞,郭倩楠.大学生宿舍冷暴力现状调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4):84 -88.

[4][上.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局,2003:48.

[5]王仕民.德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发展报告[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209.

[6]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1.

[7]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88.

猜你喜欢
艺术类高校破解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公司僵局的破解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艺术类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破解”八项规定,民间“智慧”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