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设计与实践

2018-05-23 08:04林隆清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慕课高职英语翻转课堂

林隆清

[摘要]本文以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设计符合高职英语教学实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付之于实践,旨在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C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5-0172-02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界正经历着大数据时代下史无前例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席卷全球的慕课( MOOC)和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无疑成为这场变革的耀眼明珠。慕课时代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如听课、讨论、评比、测试等环节)均在网上完成,学生拥有较大的选择权,其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得以实现。而翻转课堂是指课前学生利用教师制作的教学材料(音频、视频等)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课上学生参与教师设计的互动教学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的一种教学形态。慕课和翻转课堂均始于美国,风靡全球,我国也掀起了学习、消化、利用这种新教学形态的热潮。但如何实现“洋为中用”,真正做到本土化创新以适应我国教学的实际,这是当前我国翻转课堂践行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面向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高职英语教育正面临着诸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模式单一、大班授课教学效果不佳等方面的挑战和困境。更为严峻的是高职基础英语课程因各方面的原因,总学时不断减少。因此,如何利用现有有限的学时与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值得每一位高职英语教师去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有鉴于此,笔者在我院2015级、2016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借鉴慕课的理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特别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学习能力和职业交际能力。近两年的探索实践表明,面向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土化追求

从1996年莫里·拉吉和格兰·波兰特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设想到2000年韦斯利?贝克提出了一个“翻转课堂模型”,众多西方学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西方学者设计的“翻转课堂”大部分就是将传统课堂中的课中活动和课外活动进行互换,也就是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等资源的自主学习,师生或生生间在课堂上面对面一起解答疑惑、开展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反观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同样遵循“课下进行知识学习,课上进行知识内化”的模式,各个阶段也大都是西方翻转课堂的翻版。虽然这种完全西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期给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帶来了积极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困境也值得我们不断反思。俗话说得好:“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种“舶来品”无疑难以适应我们的国情。因此,教育者们需要充分考虑中西方学习者文化背景的差异,了解翻转课堂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设计与创新,才能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面向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设计与实践

慕课时代下,翻转课堂是顺应学习者学习数字化课程、个性化教学和移动学习需要的新教学模式。教师要成功地翻转课堂,就必须要有本土化的设计思路。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需要精挑细选,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其次,在教学设计方面,需要因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与活动;此外,还需建立科学的本土化考核评价体系。下文笔者将结合《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说明如何做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设计。

(一)依托慕课时代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互联网+时代下,各慕课平台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为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优质的学习资源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从而提高学生课前自学效果。除了课前需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课件、合理设计的练习题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等自学资源外,视频资源是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笔者根据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新职业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学单元主题,找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慕课视频和英文影片(专题片或纪录片),利用视频编辑工具,通过剪辑、合并与录制的方式,制作10分钟左右的教学微视频。这些视频内容精简、难度适宜,与授课内容或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密切相关,能极大凋动学生课前自学的积极性。

上课前,学生可以通过“QQ群”或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所有的学习资源。同时,笔者通过QQ群和课程网站学习论坛与学生互动答疑;并设计各种小测验综合评测学生课前自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本土化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整体设计能否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角色定位。国内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的讲授以及黑板粉笔的应用,系统地把书本知识传递或灌输给学生。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者。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定位为主导者,是教学视频的开发者、课后学习的辅导者、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阶段,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非常关键。而教师了解学生做好学情分析是掌控课堂的前提。笔者通过学籍等学情资料对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其优缺点;再根据学情分析的结果综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制定教学任务,以便因材施教。翻转课堂教学本土化设计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本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互动为主线,因学生个性化差异着力错位培养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在本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助学者,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笔者组织课堂教学主要设计三个“十分钟”环节:一是“十分钟测试”环节,通过十分钟形式多样的课堂小测验,掌握学生课前自学的效果。二是“十分钟教学活动”环节,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利用几个十分钟左右的教学活动引领思考探究、团队协作、答疑解惑。学生在互动讨论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引导启发。三是“十分钟教师总结”环节,根据课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与反馈,笔者予以评价总结,帮助学生提高。不同于传统课堂,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学本质的回归,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考核评价方式的设计与实施

以纸质笔试的传统测试方式没有办法测试出学生全面的学习效果已成为大部分学者的共识。面向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其考核方式应该将学生线上学习评价与线下学习评价结合,才能较为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

笔者在设计考核评价方式时注重教学过程考核的精细化设计,以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在保证公平、公正、科学的前提下,突出本课程考核评价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本课程考核评价融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通过网络课程自主学习评价、考勤、课堂活动评价、组员互评、小组作业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努力做到以过程性考核为推手,助力学生改变不良学习习惯,凋整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面向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在两轮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结束后,笔者对授课对象 2015级和2016级食品营养与检测1,2班共计四个班1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86份,回收172份,其中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93.6%。经统计分析发现,78%的被凋查者能够按教师要求完成课前自学任务;69. 2%的认为视频教学资源能提高自学的积极性与效果;81%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64%的受访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他们有了更多交流合作与表达,学习效果良好;72%的被凋查者希望老师延续当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而这四个实验教学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表明,与常规班对比,在学生学情及其他学习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是特别显著的。

总体而言,面向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翻转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率明显提升;两年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结 语

面向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该模式目前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笔者认为慕课时代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设计仍然有很多细节有待深入探索、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叭4(2):68-71.

[2]卢钰,徐碧波,焦宇,从文化差异角度反思翻轉课堂在我国学校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10-115.

[3]刘小晶,钟琦,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05-110.

[4]卢钰,徐碧波,焦宇.从文化差异角度反思翻转课堂在我国学校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10-115.

[5]刘丽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2012( 4):62-66.

猜你喜欢
慕课高职英语翻转课堂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