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春
摘 要 现今微课在我国兴起了一股热潮。近些年已有不少文献对微课进行了探讨,但大部分论文更多停留在理论方面,对微课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应用关注较少。本文以历史微课教学案例为例,探究微课的意义、类型、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微课教学实践提供借鑒,以推动新课改。
关键词 微课;高中历史教学;应用探究;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026-01
一、高中历史教学展开微课教学的意义
首先,现今学生的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新奇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微课视频可以将历史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微课的使用灵活多样,可导学、可复习、可作为材料展示,这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推动新课改。
再次,高中历史知识繁多,内容庞杂,一些学生无法跟上,教师将教学重、难点制作成微课在课下使用,方便学生查漏补缺。
第四,微课可以反复使用的特点减少了教师备课压力,还可以将他人优秀微课展示给学生,开拓学生视野。
二、常用的历史微课的类型
(一)讲授型微课。教师通过口头语言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授的微课,是最常见的微课类型。如本人讲授井田制,由于课本相关内容枯燥且难于理解,我制作了微课《井田制》,以材料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井田制的特点、瓦解原因和瓦解标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
(二)问答型微课和讨论型微课。问答型微课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微课。讨论型微课指教师布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的微课。如本人的微课《圈地运动》,先讲解圈地运动的定义和由来,然后在视频中提供材料设计了探究性问题:你认为圈地运动有哪些影响?学生依据视频思考圈地运动在资本、国内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影响,生动有趣的视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型微课。指教师将实验、直观教具或实物演示给学生观看的微课。从讲授历史角度,可以是历史发展脉络的演示。可以配有教师精心剪辑的视频如乒乓外交与尼克松访华。可以是战争进程如解放战争的著名战役等。这种微课直观性强,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方便学生理解。
(四)解题型微课。指教师针对试题或典型例题进行深入分析,讲授解题思路或答题技巧的微课。如本人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为例,讲解了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材料归纳总结成要点,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对后世等方面回答原因或影响类的问题。学生可以按照类似思路解决其它习题。
三、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考微课的呈现方式
1.课前预习微课。一般会配有学案,学生可根据教材、学案、微课提前预习,教师也可在微课上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思考。
2.课堂播放学习微课。课堂使用的微课主要有以下几种:(1)视频资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将内容较为复杂,讨论起来费时费力,又非重点的内容制作成微课,生动而迅速讲清知识点;(3)烘托气氛的微课,如《国共十年对峙》中播放了微课《红军长征》配合着音乐,学生倾听长征的艰辛历程,让学生感悟长征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完成价值观教育;(4)吸引学生注意。如讲鸦片战争时导入新课我用了他人获奖微课《你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鸦片》,增强了授课的趣味性。
3.课后巩固复习微课。这类微课一般是复习重难点,学生可以在课下通过微课将原本分散在各课的内容整合,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种微课的时间问题,预习和巩固类微课一般5-10分钟,最多不超过20分钟。这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时期,否则效果会下降。在课堂使用的微课则3-5分钟即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应将更多时间用于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
(二)思考微课配套措施的应用
除微课视频外,还包含与视频内容相对应的微课件、微教案、微学案、微练习、微反思等辅助教与学的相关资源。
这些配套内容并非每一个微课都必须使用。一般来说,微课的课件,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微课习题课前、课中、课后均可使用。微课点评则一般用于观摩教研。微课反思则是教师根据学生、其他教师反馈的情况进行总结、改进。
(三)思考如何方便学生课下使用微课
微课优点之一在于它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这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在课下使用微课。
针对微课的课下使用,本人主要采用两种形式:(1)学校电子设施;(2)利用网络。
(四)思考微课的体系化
如果想让微课大规模应用,需要形成以知识点为串联的微课知识树。我们在构建微课时,应把课程微化,把学习模块、主题中的重点内容划分成若干小主题,制作成以章节为单位模块化的微课,学生根据需要从中选择合适的微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知识纷繁庞杂,一个教师难以实现,可以先分工到个人,然后和其他教师集体修改,并借鉴网上优秀微课,积少成多,形成微课知识库,方便学生查找。
此外微课制作还需要注意语言简洁、主题突出、注意与学生互动、结合学情等。需要注意的是微课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可为展示微课而忽视传统教学。
可以预见在未来,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更为普遍。人们可以利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即课下学习,课堂师生互动并答疑巩固知识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利用微课开展远程教学、移动教学。校本、跨校甚至跨地域的微课资源库也将出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