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听说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过渡到读写能力的培养。情感是文章的生命与灵魂,在该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想要让小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真情实感,就必须教会他们怎样代入情感,以实写事,并对其写作的形式、内容等作出合理评价。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语文写作;真情实感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关键阶段,也是小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文字表情达意的重要时期。然而,一提到写作,许多小学生就会头大如斗,手忙脚乱。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们的写作教学方式等有着极大的关系。想要改善这种不良现象,使小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想说且有话可说,我们就必须让他们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如此一来,他们才能最大限度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以及成就感等。
一、 代入情感
由于生长环境和人生阅历的不同,许多小学生的所见所闻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故事续写或者读后感等文章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便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对故事或者文章中的情感进行身临其境的感悟或体会。比如,在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中,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将孩子对“两位母亲”的深沉思念娓娓道来,平淡、朴实的言语间十分感人。即便小学生没有去过远离祖国的哥廷根,甚至连国门都未成迈出过,然而,我们却可以在写作教学中让他们从自己对家的依恋和留恋中领会作者在文章中所描述的那种背井离乡的思念与寂寞。在充分领悟这份情感的基础上,我们便可以引导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写出自己对母亲、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从而创作出自己的“佳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身情感。
二、 以实写事
写作最忌讳的就是弄虚作假,一篇“虚假”的文章,是不具备任何情感价值的,也是不具备任何魅力与感染力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让小学生从身边事写起,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写起。如此一来,他们才能真正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感等倾注于笔端,即便他们的文笔稍显稚嫩,但是,在写作灵魂的指引下,他们所写的文章必然会日臻完善,不断取得优秀的成绩。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多地将注意力与观察力倾注于身边的小事呢?
首先,要求小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只要用心去观察、去领悟,小学生便能够发现每一个人身处的环境都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更蕴藏着异彩纷呈的习作材料。因此,想要让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真情实感,我们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比如,我们可以以“难忘的陌生人”为例,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描绘一个关于陌生人的故事。在描写的过程中,小学生既可以从陌生人的衣着打扮、外貌神态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其言、谈、举、止等方面入手,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描绘出鲜活而立体的陌生人的形象。
其次,要求小学生在写作中遵从内心真实想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相应地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在充分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写作中描写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与最真实的状态。比如,“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不一定非要把钱交给警察叔叔,也可以送给路边的乞丐。如此一来,才不致营造出千篇一律的故事情节,让人读之乏味。
三、 合理评价
小学生是表现欲望相当强烈的一个群体,也是极其渴望得到教师认同与赞许的一个群体。由此可见,教师的合理评价对小学生的写作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想要在写作教学中对小學生的作品作出合理评价,我们就必须要走进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其思维方式以及思想价值观念等进行科学、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在写作教学中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品做出中肯的评价以及相应的鼓励与帮助。比如,倘若一个向来不写作文的学生提交了自己的习作,尽管其中漏洞百出,但是对他来说,这仍是值得鼓励与赞美的巨大进步;相反,倘若一个写作成绩向来优异的学生却提交了一篇字迹潦草、内容错乱的文章,那么,我们便要认真、仔细地分析一下个中原因了。
与此同时,需要我们尤其注意的是,在评价过程中,务必要避免一些无意义且具有打击性的字眼。比如,当我们看到一篇非常糟糕的作品时务必要认真想想这个作品究竟错误在表达形式还是语言运用上,并据此对学生提出鼓励性的指导意见,而不是以一句“这个写的太差劲了”“不及格,重写”等草草收场。
总之,写作对小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倘若能够在此阶段使之学会有感情的写作,我们便能为其写作以及语文学习、甚至是其他所有学科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获得一往而前的活力与动力!
参考文献:
[1]夏春梅.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教师,2015(26).
[2] 陈慧敏.注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J].吉林教育,2015(28).
[3] 强永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感受[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9).
作者简介:羊仲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积石山县居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