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好坏。乡村相对于城镇来说,其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令人堪忧。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有必要对乡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优化乡村教育质量服务,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乡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对策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其专业发展指的是知识、思想、能力等,达到专业的水平,能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好自身岗位上的教书育人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需要不断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对乡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 乡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
(一)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小学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的小学课堂,应转变灌输式课堂的模式,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但部分乡村教师,特别是乡村老教师,固守于自己思想上的“一亩三分地”,不愿意改变。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思路和方法,认为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这些知识,让学生记忆和背诵即可。殊不知已经背离了新课改的需求,教育观念的相对落后,导致教育方法、教学过程的落后,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 专业知识有所欠缺
教师作为专业教书育人的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包括领悟生活,参与教育实践的知识,把握课堂、协调课堂的知识,所任教学科的知识,对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的知识,及作为师长传业授道所必须具备的宽广的知识,人文地理、天文科学等。现阶段,很多乡村教师不注重学习,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与时俱进,部分乡村教师不能及时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导致专业知识有所欠缺,不能跟上教育需求。
(三) 道德素质有待提升
“立德树人”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部分乡村小学教师缺乏良好的道德素质,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标准和要求。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来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和塑造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及良好的言行素质。但部分乡村教师自身道德素质有待提升,就难以满足这一需要。不仅自身教师岗位上,不能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而且言行素质也难以堪当典范,不能做好良好的榜样作用,或有私心,或消极,或偏爱等。
二、 乡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
(一) 关注专业阅读,丰富知识内涵
通过专业阅读,不仅能学习更加全面、广泛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及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所必须具备的其他方面的知识。乡村小学应该重视小学教师的专业阅读,通过制定阅读政策,并经常组织“全体教师阅读活动”,让教师们都参与到专业阅读,共读一本书,共同研究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的活动中来。可以阅读新思想新理念,包括“核心素养”的内容,或阅读学科的专业书籍,或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或关于教育新技术、新方法的内容。以读书笔记、读后感、征文比赛等形式,呈现阅读成果。在阅读活动中,促进乡镇教师专业成长。
(二) 重视师德发展,促进立德树人
要关注乡村教师师德的培养,师德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需要培养乡村教师成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岗敬业的好教师。在乡村学校内组织“讲师德,树典范”活动,鼓励全体教师关注自身师德师风的培养,设计师德学习研讨会,结合师德案例,让教师学习优秀的师德师风,提升教师道德素质。结合评选表彰师德先进个人、团体的形式,以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等形式,给予荣誉和物质支持,促进教师师德不断发展和提升,让教师严于律己,不断反思与调整,关注乡村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促进立德树人。
(三) 坚持科研推动,落实教育创新
需要坚持教育科研为一体,推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在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导向下,需要教师重视教育科研,将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以创新来驱动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科研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参与的行动,科研主题存在于教育、教學的每个细节中,教师应该有自觉参与教育科研实践的自觉性。随时随地记录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时常反思与思考对策,再进行教育实践,提炼出课题方向。找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和教育目标,选定科研主题后,展开不断地尝试、改进、实践、反思再尝试的学习过程。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以科研推动教育质量提升。
三、 结束语
乡村小学教育作为“公平”教育之路的关键环节,需要全社会人员都参与到重视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中来。探寻现存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科研和实践氛围,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教师重视自身专业成长,并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和组织,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落实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新玲.农村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7(3):227.
[2] 李超明.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7(18):94.
作者简介:陈淑红,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北丁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