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菜名英译策略探析

2018-05-14 08:23冯汝源
知识文库 2018年16期
关键词:馓子菜名意译

冯汝源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对外交流范围的日益扩大,对翻译工作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笔者总结大量口译实践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中餐菜名的英译,从直译加注解、音译法和意译法三个口译策略入手,为外宣工作提供中餐菜名参考译文。

在文化交流中,“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民以食为天”,用餐席间交流所涵盖的饮食文化是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活动。作为国际交流不可或缺的桥梁,英译中餐菜名不仅是语言的字面转化,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口译实践过程中,多次实践和总结中餐菜名英译相关的口译案例,从而进一步探析如下三种口译策略。

1 直译加注解

运用直译法翻译菜名较直观,便于听众理解,易于接受。中餐菜名中,有些菜名直观地陈述了菜肴的典型特点、原料和烹饪方法,这类菜名可采取 “直译法”,便于接收者理解和鉴别。例如:羊肉枸杞芽(The Mutton with Gouqi Sprout)、香酥鸡(The Crisp Fried Chicken)、蒸羊羔肉(The Steamed Lamb)、羊肉小揪面(The Pulled Noodles in Small Pieces with Mutton)、羊肉搓面(The Rubbed Noodles with Lamb)、中宁一品土鸡(The Zhongnings Native Chicken in the First Rank)。

2 音译法

音译法在翻译这一概念出现之时就已存在,并随着翻译的日益发展也被进一步广泛应用。如今,音译也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翻译方法。音译,顾名思义,以音代义,即是把一种语言的词语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的翻译方法。举例来讲,享誉中外的“手抓羊肉”,传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微服独行至郊外,饥渴难耐,进一家小店,店主奉上盖碗茶和一大盘鲜、香、嫩、滑的熟羊肉,康熙见其肉色泽白里透红,鲜嫩美味,不腻不膳,热气腾腾,等不及拿起筷子便用手撕开享用,吃的好一个爽字了得!随从人等见状大惊,忙连连请罪,康熙帝解释道,今日手抓吃羊肉,美哉!手抓羊肉由此得名至今。手抓羊肉的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并蘸酱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笔者在日常口译工作中,见到诸如“Hand-grasping Sheep Meat”,“Mutton Eaten with Hands”等译法。这道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美食因美味而得以手抓的食用方法,因此笔者建议译为:手抓羊肉The Shouzhua Lamb (The Boiled Lamb Chops Eaten with Hands)。

另外,中餐菜名的可译性也应考虑其文化因素。中餐菜中,有一些菜名属地方特色,翻译成外文会失去菜品本身的文化特色。在实际口译中,可以进行个案分析,合理采用音译方法,保持其原有特色,以准确有效传播中餐饮食文化。中餐美食中,“馓子”是一大特色。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以白面为原料,辅以盐和调料,后用大劲道和面,再加鸡蛋或植物油,可以使馓子更香脆。后把面擀成面饼,再把面饼搓成细条,将一圈圈的细条放入油中炸制。有译者结合制作方法把“馓子”译为“Fried Dough Twist”。然而,“dough”一词在英文中表示“捏好供烤面包或蛋糕等用的生面团”,而“馓子”实际有别于面包和蛋糕。笔者认为口译为“Sanzi”,并加以解释其独有的烹饪过程,外方即可理解此道美食的奥妙之处。

3 意译法

意译,是指根据原文语言所暗含的意义来翻译,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通常在翻译句子或词组(或意群)时使用,主要在原语与译语有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得以应用。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目的来看,意译更注重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大量实例说明,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语言在语言文化、生态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民间有一种男女老幼普遍饮用的一种茶。盖碗,民间叫盅子,上有盖,下有托盘,盛水的花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又称三泡台。除了茶叶以外,再放红枣、核桃仁、芝麻、果脯、桂圆、葡萄干、枸杞等。用滚烫的开水冲下碗,然后放入茶叶和配料,开水冲后加盖,泡二至三分钟即可饮用。考虑“八宝”和“盖碗”的突出特色,笔者建议将“八宝盖碗茶”译为:Tea with Eight Treasures Served in a Set of Cups(Tea Leaves, Dates, Goji Berry, Walnut, Sesame, Longan, Grape, Dried Fruits)。

又如,九碗十三花是宴请宾客的菜肴,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传统美食。参加传统的九碗十三花上菜的顺序是:九盘茶点迎贵宾,后上十三道开胃凉菜,再上九小碗热菜,最后再上九大碗。九碗十三花的摆放颇有讲究,首先上四个角的菜,叫 “角肉”;再上一次四个角的菜,其中对面的兩碗菜名要对称,叫 “门子”,两道菜的菜名可以一样,但原料和花样要有所区别;最后上桌那碗菜,一般是中餐传统美食中的一种。因此,“九碗十三花”也称作“十三花”。笔者建议的译文为:九碗十三花:The Thirteen Dishes( The Nine Dishes in Three Lines and Four Dishes in Each Side)。

口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中餐美食也是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日常口译工作中,菜名的翻译需要根据不同特色,灵活应用直译加注解、音译、意译策略,不局限于一种方法。总而言之,译员要在日常的口译实践中多了解和中餐菜名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意识多加训练,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菜名翻译的效率和准确度。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猜你喜欢
馓子菜名意译
套路玩得深,点完餐的我泪流满面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常吃常香常想的“馓子”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网友盘点最萌最“坑爹”菜名
16道中国菜名翻译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