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卉
1 “全课程”教育理念及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发展现状
1.1 “全课程”教育理念发展现状
我国自2012年起就有关于“全课程”的初步构想,但是直到2015年北京亦小成功推进并实施后才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近两年,真正实施该课程理念的学校少之又少,甚至屈指可数,大多数学校仍然在持观望态度。
1.2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弊端
1.2.1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形式化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在思想政治课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今天,国家、社会都在喊,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然而同时,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学,还是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的倾向。
1.2.2 教育内容的固本化
一方面,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抽象化、概念化的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地从表面罗列知识点,轻视学生的现实需要,割裂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完整经验。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局限于政治课本。通过课本照本宣科,很少借助其他资源进行教学。
1.2.3 教育教学形式的单一化
在高考制度下的高中阶段,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思想政治课课堂中最常见的形式。在表面上我们力求教学形式的创新,但是在高考制度下,为了追求升学率和名校效应,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当做机械式接受知识的工具。
1.2.4 教学评价的定量化
新课改要求基础教育要把学习培养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只注重学生试卷上的最终成绩,将具有多维度特点的学生个体,以单一维度的考试成绩进行评判。
2 构建“全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意义
第一,能更好地挖掘学生潜能并得以发挥
通过综合性的教学,能够更大限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能个性化发展。
第二,有利于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全课程中的“覆盖学校全部生活”,这一点表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校成为学生能够创造生活经验的场所。
第三,有利于改变思政课教学的弊病
构建“全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体系,对于长久以来思政课中一直存在而久久得不到解决的诸多问题的突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如改变思政课堂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对思政课的情感体验与实践,培养具有個性与创造力的学生等等。
3 “全课程”理念下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借鉴
3.1 明确思政课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全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要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为参照,根据该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下觉得课堂教学有如下要求:
3.1.1 体现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常识,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实践,社会生活和实践是最丰富多彩的,它里面隐藏着无限的趣味性。所以,要关注社会生活,将多样的社会生活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深入挖掘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还要重视科学性,对于概念、原理的讲授,要有理有据。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历史辩证性,只有让学生相信,才能学得好,
3.1.2 课堂教学结构要科学合理,和谐优美
课堂教学如同做文章,布局结构很重要,因为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功能和结构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因此,要最优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课结构必须科学合理,和谐优美。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创造力,根据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中,把握好节奏,让45分钟的课堂活起来。
3.2 整合学科资源,加强协同育人
中学思想政治课资源的学科融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3.2.1 学科的内部整合——将《主题阅读丛书》纳入课堂教学中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之间也是相互共通的,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几大主题,然后针对时事热点或者时代特征,配以相应的丛书,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去阅读相应的书籍,在扩充知识面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课上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2.2 多学科学习资源的整合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政治方面的,很多时候还会涉及到历史、地理、语文等方面的内容。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就涉及到了历史层面的社会主义发展道理历程,在讲授国际关系的时候,就会涉及到地缘政治,也就离不开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在保持思想政治课独立性的同时,还要整合各科资源,这个的难度很大,所以需要相应各科的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配合。
3.3 主题项目学习,联系生活实际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中,主题项目的学习有如下策略:选择主题——制定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成果展与教学评估。
第一,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教师给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互相交流与合作,结合教学内容从围绕学生身边的话题或生活实际问题入手,共同商讨设计活动计划。
第二,教师首先依据设计好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前告知学生需要准备的资料以及大致环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做好主题项目活动准备。
第三,在进行项目学习时,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进行项目研究所必须的语言资料,引导学生该如何学习。 同时要将学习的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呈现,但是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
第四,成果展示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学生在展示成果的时候,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认识,也锻炼了合作探究与大胆表现的能力。
3.4 生成性评价,发掘学生潜能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评价的要求中,学生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评定,不能凭印象直接去评估,更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去评定。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学生主体性。在评价中,让高中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通过学生自评、同伴相互评价或教师评价等评价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第二,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的评价,尤其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第三,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从评价的内容、方式、主体三个方面出发,不同层次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3.5 布置行为作业,强化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对于学生的知识习得与巩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针对初高中学习任务的不同,可以从不同的方式布置行为作业。
3.5.1 初中阶段的行为作业布置
对于初中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对周围一切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设计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情感上的收获的作业,对于初中生来说,课余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所以可以合理使用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活动组织等作业方式。
3.5.2 高中阶段的行为作业布置
高中思想政治作业的布置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除此之外,也可以按照小组布置对下一堂课相关内容的实事分享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做类似于新闻发布会的简短分享,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新知识的认识。
4 结语
对于如何让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效果得到大大增强的研究不胜枚举,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关注思想政治课的生存状态,是继续保持苟延残喘,还是通过改革提升地位、焕发活力,越多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就越表明思想政治课未来的道路在哪里。本论文从“全课程”教育理念中得到灵感,试图将思政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究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从“全课程”的几个小的点出发,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