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现代性视阈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境的破解路径

2018-05-14 08:54刘涛
创新 2018年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大学生

刘涛

[摘 要] 在现代性因素,尤其是资本现代性与大学生逐步成形的个体性交互的作用下,高校作为承载教书育人重任与青年步入社会的过渡场所,其道德教育功效呈现减弱态势,甚至成为一个道德迷失的地方。为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建设,提升大学生现代国民品质与素养,要在把握资本现代性双重作用下,通过建构顺应“德才兼备”发展要求的教育实践路径,破解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四种困境,回归以“育人为本”为核心的本體性道德教育。

[关键词] 资本现代性; 大学生; 道德教育; 育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8)04-0075-09

当前,现代性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尤其是受资本现代性影响的行为价值在现代国家与社会建设中产生着关键而深刻的影响,不断侵入社会各个领域,对社会基础秩序的建设带来巨大冲击。在此形势下,高校作为承载教书育人重任与青年进入社会的过渡地带,在大学生独立的个体性逐步成形与现代性因素交互的作用下,其道德教育功能受到严重挑战,功效也有所减弱,甚至成为道德迷失的场所。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笔者认为,要在深刻把握现代性双面的作用下,回归以“育人为本”为核心的本体性道德价值,并在这一价值引领下通过建构顺应“德才兼备”发展要求的教育实践路径,破解道德教育过程中大学生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脱离、大学生道德理性与道德实践相脱钩、大学生道德需要与道德生活相脱隔以及道德目标与道德成效相脱节等困境,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建设工程的成效和大学生现代国民品质与素养,全面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国家与社会建设要求的高水平、高质量人才。

一、资本现代性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深刻影响

所谓资本现代性,是指受资本驱动并以其为核心的现代化过程。随着资本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本现代性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主要是因为,由资本扩张所带来的现代性,在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片面追求资本的增值,只注重通过满足人的物质欲望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忽视政治、文化、社会与人的现代性的均衡发展以及造成人的异化、物化等各种严重的问题 [1 ]。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建设肇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尤其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以资本为发展驱动力的经济社会快速地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型。在这一破旧立新的转型社会,理性启蒙,尤其是资本理性成为人们行动的诱发力,而价值理性与道德理性却日益消退,难以引起高度重视。具体看来,资本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资本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活力与动力,成为人们为之奋斗的绝对追求甚至是全部所在。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企业,抑或各种非企业组织,追逐资本、在市场化社会中获利,成为人们的极大欲求,乃至位居于道德与价值诉求之上。在此形势下,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遭到某种程度的异化与削弱 [2 ]。

(一)教育的重心发生偏移,尤其是道德教育日益失去本真价值

现代性首先是在经济领域开启的,工具理性的宰制、感觉欲望的高涨和价值个体化的张扬是其基本特征[3 ]。这也使得其具有强烈的扩张性,随着资本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超越经济领域而延伸至其他领域。教育领域的现代性问题就是其副产品,教育产业化无外乎是产业化经济运行规律对传统教育的反作用。也就是说,学校在承载着教书育人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功能、培养人才功能上是潜在地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的,也是在为塑造市场化的人服务的。开办一所学校、办好一所学校逐渐成了市场化的附庸,或者受资本现代性奴役。办学校是为了赚钱,生源越多,对其越有利,这对民办高校尤为如此。例如,近年来,陕西省针对民办高校乱收费现象,视情节严重将减少招生计划 [4 ]。当然,对于公办高校而言,由于国家行政化教育体制的作用影响,其按市场化运作的强度要小于民办高校。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政府财政的扶持,另一方面是其自身优势,如行政干预、师资优势、学科优势等。一旦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一种为造就服务于资本市场化的经济理性人的工具,“育人”的重心工作就会发生偏移,道德教育也会失去价值与意义。在资本现代性和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学校的教育属性逐步让却于经济属性,道德教育在资本现代性面前失去了话语权。这是人们一直对当前教育产业化所诟病的问题,即传统教育在对人的道德塑造上的优势功能在市场化、资本化浪潮中被埋没或者消退,换之而来的是对资本逐利者与经济利己者的培养。道德理性、价值理性在大学生尚未习得时就消失了,更何况在进入资本经济时代,它们的意义远难胜于资本价值与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学校也很少会因为一个多么有道德的人而标榜称赞,更多时候是因为一个创造了很多资本财富、取得了巨大成就、给自身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人而自豪。

(二)道德教育日益形式化而难以发挥功效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下滑形势,就是一个突出表现。所谓的“两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成了无足轻重的硬性课程,选择这些课程,更多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以顺利毕业。对于他们来说,读大学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获得一块毕业后就业的敲门砖。特别是在资本经济时代以及在市场化运作下,就业赚钱成了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大学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风气在资本现代性进程中全然释放,浸入学校各个领域,给道德教育以严重冲击。突出的表现是,大学生享乐主义在高校校园里滋生蔓延,使得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早已背离了中华传统美德的规范 [5 ]。这样一来,大学生的品性、德性以及为人做事的原则与规矩,已经难以在道德教育中有所提升和突显。也就是说,大学生的素质与素养这一人的现代性发展目标,在资本经济时代与市场化改革中相比较于传统教育不但没有提升反而有所倒退。不仅如此,还成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面临失序危机的重要原因。因为社会秩序混乱,说到底是生存与生活于其中的人之行为的失范与错乱。实际上,在资本经济驱动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被动选择的行为,而非主动自愿自发的行为。这就使得道德教育在成效上会大打折扣,沦为一种政治形式和工具理性,走向泛政治化道德和工具理性主义道德之路 [6 ]。

(三)道德教育日益丧失应有的社会地位

在资本经济体制下,尤其是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除了经济类组织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其他社会组织也成了按照市场与资本运作的多元主体范畴。这使得大多数组织单位在性质与属性上或多或少带有某些资本化与市场化色彩,更希望能够招收为本单位服务的技能型、技术型、创新型大学生。在选才用人上,它们对道德素质的要求比较模糊,甚至只是做一些宏观的政治性、原则性要求。而作為进入某一单位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其更多时候也只是将某一工作看成自己谋生的手段,将其作为一种你情我愿的经济交易行为。这一交易合作行为并不存在道德束缚,“欢即合,悲即散”,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与择业形态。道德素养与品德修行在大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成了丧失社会价值与意义的“标杆”,难以在人自身的现代性进程中规范人的社会行为,维护社会基础秩序的稳定。不仅如此,资本经济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弊端,如资本违规操作、市场失序等,加剧了市场社会主体的趋利性行为与相互间的利益争夺。突出的表现是,为了赚取更多资本可以昧着良心违法生产、违规经营,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有毒有害添加剂的使用,直接挑战人类道德底线。

(四)道德教育只成为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日益丧失人本特性

近年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其战略地位。但是,对于社会普通民众而言,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形成多高的认识。由此,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上,国家与社会还没有达到共同的认识高度,只是一方着力强调,而另一方不加重视。主要是因为在资本现代性进程中,社会大众对道德的追求远低于人们对资本金钱的追求,甚至为了后者可以放弃前者。这从父母、亲朋及邻里对当今高校及大学生的评价可以看出,上大学被看作是一条摆脱贫穷与劳累工作的捷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状况。在此理念的影响和作用下,高校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在德与才的兼备上出现了严重失衡,尤其是大学生的“真、善、美”阙如严重,急需加以培养 [7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培养起绝大多数有教养、有德性、有品行、有文化的个体,社会各个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就容易激发,不仅如此,其复杂性与难度也会上升,不断增加社会治理的成本。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的社会人,这不仅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道德教育的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应该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人的政治存在与社会存在才能有效弥合,而不是一种失去社会自由但被束缚着的政治存在。

二、资本现代性深刻影响下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多重困境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脱离

与现代社会相比,传统社会非常注重道德品质与伦理纲常。儒家认为,只有建构起一套有秩序的人伦规范以内在约束自身,才能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因为只有内在的习得与遵循,而非外在的强制与束缚,才能在自我塑造与社会建设上发挥作用。在资本现代性的深刻影响下,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在资本侵蚀下逐步让位于外在的物质需要。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谋取生存与发展的知识堡垒,目的在于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知识,以提升其社会价值,帮助其更好融入社会。这在注重实用性、工具性的资本化社会,知识教育重于道德教育就成了一种发展趋势。不仅如此,作为遵循资本运行的高校,也以培育适应市场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人才作为重要考评指标,尤其是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率置于首要位置,而为了提高就业率,各种形式的“被就业”乱象日益严重 [8 ]。这些都体现了知识的工具主义理性而非道德主义理性的重要性,使得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这一本来内在统一的知性教育相脱离,尤其是道德教育难以在知识教育过程中发挥优势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这颠倒了教书育人的重心,但在资本现代性社会只有将知识教育摆在重要地位而非强调传统教育对道德品质的要求,于学校、于社会、于个人而言,都是一种较为实用的选择。

(二)大学生道德理性与道德实践相脱钩

道德理性是社会主体对道德的深刻认识与体悟,是对社会道德重要性作用的觉察与掌控。它是社会个体、组织必须习得的一种精神力量与价值情操,与道德实践一并构成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现代化中,作为凝聚在人内心的道德精神与情操,是维持人的德性本真以及抵御物化的重要保障。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受资本现代性的深刻影响,道德理性作为一种大学生的重要气质并没有真正形成,更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在生活实践中,各种非道德、非文明的言行频频出现于大学生之口与之手,以致人们以鄙夷的眼光审视大学生的素养。在不断被物化的现代性社会,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体,成了资本物化社会的践行者。在缺乏道德理性精神的指引下,他们往往难以自发开启道德实践行为活动,尤其是在资本利益的驱动下,作为知识分子的真、善、美日渐消退。道德实践是道德理性在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行为转化,是道德理性与实践行为的内在统一。只有两者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功能与知识教育的功能才能相统一,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国家与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之人才。

(三)大学生道德需要与道德生活相脱隔

道德需要与道德生活分别是道德理性与道德实践在社会现实中的具体表现。道德需要是道德理性的基础,道德生活是道德实践的基石。一个社会主体如果没有道德需要,其道德理性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仅难以形成,而且更难以长存。同样,道德生活作为人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它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不管是体现在人自身的发展上,还是体现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上,道德实践也就脱离了人的实践本性。在资本现代性进程中,日益被资本物化的生活方式成了大学生的所追求与向往的,以致道德需要与道德生活被孤立与边缘化,尤为严重的是两者相互脱离。突出的表现是,道德需要并非大学生道德生活的实践动因,道德生活也并非大学生道德需要的真实反映,两者之间成了互为利用的凭借,是现代资本理性的牺牲品。在各项评优、评奖、实践教学过程中,被道德绑架而非发自内心深处的道德需要与生活就是道德教育活动的畸形展现。这种脱离了道德需要与道德生活的道德教育,或者说被资本现代性异化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只开花而不结果的教育行为。而真正要做的是,在资本现代性进程中守护人所具有的道德品性与道德本真,不断使道德需要与道德生活内化于心。

(四)道德目标与道德成效相脱节

基于上述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道德理性与道德实践、道德需要与道德生活存在的对立性,在资本现代性进程中大学生道德目标与道德成效也逐步脱节。突出的表现是,大学生在资本现代性进程中逐渐失去对道德准则、道德价值、道德信念以及道德信仰的追求和遵循。反过来,这又促使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平进一步下降、道德失范进一步加深、道德缺失更为严重 [9 ]。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品性是作为社会人不能舍弃的,对他们而言,更加注重用工具理性做评判标准,十分强调资本物化作用。其结果是,过于重视物质性的东西,而精神性又被物质性所覆盖甚至受其奴役,即人的精神世界受世俗物质世界所掌控或者两者处于对抗状态。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在不断被资本物化的时空领域,就是要提升大学生对精神世界的尊重感,以此作为自身进步的航向,从而在资本现代性进程中寻得一方净土,守住人所具有的“真、善、美”性情。然而受资本现代性的深刻影响,这一目标价值并没有在道德教育、道德学习与道德弘扬中得到真正实现。这是当前高校教育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否则知识青年的培育与国家和社会相脱节,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知识分子如若不能适应现代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而对国家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那么,道德教育就南辕北辙了,国民整体的道德水平也难以提升。

三、在规避资本现代性风险中破解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境的路径选择

(一)塑造“育人为本”的道德价值精神,明确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树人,以此提升大学生现代国民素养

在资本现代性进程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偏离其应然的价值与意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在定位上存在一些偏差,大学的精、气、神日益消退。定准位是高校知识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根本在于塑造“育人为本”的价值精神。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培养人有一颗健全的心灵,以及调整人的价值序列和捍卫真善美的价值领空 [10 ],在教育过程中要将此放在第一位,始终不能松懈。具体看,在学校发展规划、在专业课程开设、在实践教学推广与扩散、在应对市场经济深化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就业压力与挑战等方面,不能因为受市场化因素与资本现代性因素的影响而放弃育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而主次颠倒、本末倒置。对于任何专业,不管是文科还是理工科,都必须将树人放在第一位,尤其是针对以就业率为衡量标准选择开设何种专业与限制招生的趋势,必须转变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不能把就业问题表象化,更不能以就业这一外在物化需要否定内在精神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提升能够深刻影响人对外在物质世界的看法与需求,否则,一旦颠倒过来,在教育产业化趋势的推动下,就业、择业问题就成为人们在物化的世俗世界所考虑的首要性问题,甚至是人一生奋斗的全部所在。为此,必须坚持高校育人为本、树人为本的价值精神,抓好教育工作与各学科各专业教学的重心环节,即德才兼备,以德为本、为纲。在这一点上,还要提升师德风尚,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领者,这样才能增强道德教育的说服力与感召力。树人必须先树己,这是传统教育的优良品质,必须始终坚持与传承,否则,教育者很容易随波逐流,被世俗世界所奴役,放弃曾经坚守的职教心愿以及违背教育的初衷。具有现代国民素养的教育者与培养出符合现代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人才是内在结合、辩证统一的。要破解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境,在这两个方面要同时进行,不能孤立开来,忽视对教育者的要求。

(二)摆正道德理性与资本理性的地位关系,适当规限资本理性的扩张,以此保障道德理性的第一性

资本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资本理性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与扩张,资本理性超越道德理性成为至上精神。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11 ],但他更强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解放,而不是被资本物质世界所奴役。从这一角度来看,要破解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境,必须摆正道德理性与资本理性的位置,切实保障道德理性在大学生教育中的第一性。具体看,就要适当规限资本理性在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等诸多领域的扩张,充分发挥道德理性的指引作用。因为资本理性一旦超越其本该发挥作用的经济领域,侵入政治领域,容易产生权钱交易、政治腐化、公信力下降;侵入社会生活领域,容易带来公平正义丧失、社会风气下降、伦理道德败坏;侵入文化领域,容易带来文化堕落、文明消退;侵入生态领域,容易带来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继而言之,资本理性或者精神侵入教育领域,容易消解道德教育的作用,使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失去原有的光环。当前大学生在市场化改革与资本现代性进程中产生的资本逐利与拜金倾向,使得高校逐渐成为他们练就一身经济本领的试验战场。例如,一些非法机构通过搭建各种平台融资大学生学费、生活费,以赚取差额利润吸引大学生参与投资,建立上下线组织,层层提成吸纳,对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学生在资本物化的现代性进程中日益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每个阶段性的学习成长中并没有习得人之生存所秉持的精神品质,反而逐步丧失了人之作为人不可或缺的道义原则。为此,如何规限资本理性的作用范围,尤其是推进资本理性服从道德理性。一是在各阶段教育教学中提高对学生道德水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道德教育考核机制,如建立道德榜样、道德标兵升学奖励机制,发挥道德教育的联动效应,突显其在国家与社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力度,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范围,提升工作质量。建立有效的班主任监管体制机制,主动关心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营造良好的内外在环境,加大对外在不法力量入侵校园的监控力度以及對学生辨别非法行为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引导学生从物化资本的沉浸中回归人的本真价值,坚决制止其违法违章违纪经济行为的发生。三是建立完备的学业管理制度,完善相应的惩处机制,以制度规约资本理性。将学业质量放在第一位,对过度投入资本经济活动而只是混学分、混成绩的予以严肃处理,对触犯法律制度达到一定上线的,终止其学习机会,从而树立起教育的权威,净化校园风气。此外,在各种评优评奖中要突显道德理性的力量,提高其占比份量,推行一票否决制度,避免为了利益而相互争斗。

(三)创新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有效增强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诉求,以此巩固道德教育的根基

创新道德教育理念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灌输式教育理念和方法,建立一种与知识教育辩证统一的路径方法。一般说来,知识教育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和思维训练,而道德教育更加注重情感学习和身心体悟,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中,要适当调整道德理论课堂,增加道德实践课堂,尤其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要相结合,书本知识与道德实践生活要相融合;大力推进田野教学课堂创新,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场景增加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时空性,尤其是融道德教育于其他学科专业领域,如深化技术开发、实验研究领域的道德教育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道德智慧 [12 ]。创新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诉求,遏制大学生品质素养、道德风尚在资本现代性进程中下滑的趋势。在实践中,一要积极融入学生生活、关心学生生活,对教师来说,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课程教学,更要建立与辅导员或班主任对接管理的协调机制,从多角度、多形式教导学生,引导学生增强对自身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建立一支高水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专业结构、学历要求方面进一步提升标准。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一定年限的学生工作经历,将其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一项硬性指标,从而在课堂教学和學生管理中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三要以评奖、评优、考试等为契机严格规范学生行为,提高违规的成本代价,对于违规违纪行为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其自我反省、增强道德意识与意愿。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形成长效机制,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教育过程与各个环节。四要加强学生社会道德实践,建立约束与监督机制,以外在力量规约资本理性的渗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细分,将道德实践作为与学科专业相区分的必修实践课程,而如何对这一部分实践进行考核,也要建立相关的鉴定机制,对于弄虚作假者予以严厉处置。

(四)将道德教育成效纳入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环节,充分彰显高校承担的社会道德教育责任,以此倒逼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

在现代社会,作为承担国民教育职责的高校,要将道德教育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而关键的内容,对所培养的大学生也要负有相应责任。这种责任关系应该是持续性的,不应随着学生离开学校而随之消除,以此推进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发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果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者这一责任只是外在的,行为主体就会变得漠不关心甚至毫不在意。大学生道德教育也是如此,不会因为国家三令五申,就全力以赴。换句话说,道德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得不到重视、发挥不好作用”,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作为培养者没有后顾之忧,对于所培养的大学生不具有责任关系。在当前看来,建立一种制度化的常态责任关系越来越重要,它是倒逼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动力机制,能进一步明确高校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并切实保障责任的贯彻落实——育人、树人。在实践中,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形式将育人和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立基之本,作为检验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作为其扩大规模效益的测量标准。与此同时,也要将道德品质作为衡量大学生是否满足学业要求的重要标准,是否达到毕业资格的重要指标,以提升其道德责任性与道德责任感,有效抵御资本物化世界的种种风险。这两者内在统一,辩证发展。只有更好履行高校承担的社会道德教育职责,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成华.从资本现代性到社会现代性——基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视域[J].学术论坛,2011(8):28-31.

[2]崔振成.现代性境遇下道德教育的价值沉思[J].南京社会科学,2014(1):133-137.

[3]张夫伟,娄立志.现代性语境中的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6):11-15.

[4]张彦刚.民办高校乱收费情节严重将减招生计划[N].三秦都市报,2015-08-22(8).

[5]罗华丽.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J].理论导刊,2015(9):87-89.

[6]樊改霞.我国道德教育的现代性转型及其伦理风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31-37.

[7]陈骏.让真善美永驻大学生的心灵[J].中国高等教育,2014(5):52.

[8]汤舜,闫志刚.“被就业”拷问大学生就业率[J].教育与职业,2009(31):32-36.

[9]王珏.当代大学生道德的缺失与对策研究:基于道德信仰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3(27):35-37.

[10]吕丽艳.多元价值背景下道德教育的地位与使命[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3):40-44.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15.

[12]郑富兴.论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空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9):41-46.

[责任编辑:吴寿平]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大学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浅谈初中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浅谈新时期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