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价值

2018-05-14 08:54阮东彪贺汉魂
创新 2018年4期
关键词:战略布局实践价值四个全面

阮东彪 贺汉魂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四个全面”立足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协调推进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8)04-0001-07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治国理政方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辩证地梳理了“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夯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共同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高政治力量和根本组织保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保障护航、引领方向,并贯穿全过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立足中国国情,放眼世界大势,回应人民期待,把“四个全面”转化成行动纲领,落地生根、切实有效,彰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价值。

一、“四个全面”立足于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党的十九大已经描绘了未来五年乃至21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和两步走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到2022年的党的二十大之间,正是实现建党一百周年奋斗目标和开启实现建国一百周年新征程的历史交会期。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需要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都对未来进行了美好的规划,有时间表和路線图。邓小平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1995年前两步战略目标提前实现,1997年,党的十五大面向21世纪,把第三步的目标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又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1 ]17。党的十九大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题,根据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强调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际需要,并以此为基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二) “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新要求

改革是发展中国的进步动力,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何去何从的新期待,是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的关键一招。

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发展中大国,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着实难能可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2 ]改革开放使当代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家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中华民族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信心满满;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更为艰巨复杂。归结起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 ]11。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4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利益固化的藩篱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治国理政的实际需要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5 ]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提供法治保障,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序推进,从而保证改革成果。全面深化改革本身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按照法治的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不可能正常推进和有序开展,就会滑入“人治”的僵化老路,就会葬送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党的十九大指出:“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19

二是治国理政的实际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 ]2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面依法治国,制约一切公权力及其行使,首先做到依法产生、受法制约,任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与法治背道而驰的行为受到法律追究,法律才会在人民心中真正成为公平的依据、正义的代表,才能赢得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面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需要。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执政的实际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党深知,要想长期执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永远为人民群众服务,树立党的廉洁形象,永远得到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保证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治保障。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完善、巩固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我们党执政环境相对复杂,面临的危险和考验前所未有。为了把中国共产党人炼就“金刚不坏之身”,针对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我们党从“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巡视“回头看”到极力反腐,从补精神之“钙”到编织制度的笼子,同时,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则成为“四个全面”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及必须抓好的八个方面重要任务。我们党由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而且要长期执政,长期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求我们党有强大的执政优势和执政能力。

二、“四个全面”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从习近平初任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九大“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可以看到,党中央把为民情怀融入到治国理政当中,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正当诉求

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翻身当家做主人,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经过艰苦奋斗,人民生活逐步改善,20世纪80年代多数人解决温饱,20世纪末绝大多数人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八大由以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解决这个矛盾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6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帮助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应有之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之常情,是合情合理的需求,是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实际需要。

(二)“全面深化改革”反映人民群众新期待

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 [6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6 ]96他强调:“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6 ]96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总量增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国内外发展、不同行业之间等发展仍很不平衡,分配领域矛盾尖锐。为此,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逐步建立以权利、机会、规则都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必须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必须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反对特权,杜绝腐败,营造有利于向上流动的社会环境;努力做到“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6 ]98

(三)“全面依法治国”体现人民群众意愿

随着人民群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全面依法治国成为人民群众的内心渴望和自觉追求,“全面依法治国”是人民意愿的体现。我们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依法治国也是如此。因为人民才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这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修改健全法律体系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比如,“八二宪法”颁布实施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曾做过4次充实和完善。比如,历时13年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无论法律起草还是草案的公布,都是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的结果。

(四)“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

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就是人民群众紧跟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我们党自诞生以来,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启。历史已经证明,人民群众信任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共产黨。虽然西方势力诋毁我们党,虽然我们党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明白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充分信任中国共产党。社会各界坚信,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必将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建政治清明,共创美好明天。

三、“四个全面”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通过改革解决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由于改革开放,又产生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新矛盾的论述,迫切要求我们制订新方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战略布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从我国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的实际出发,要求努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向着高水平、全面的、平衡发展的小康迈进。顺应人民新期待,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比党的十六大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破解小康社会的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突出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 ]11,党的十九大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要求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建成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更加理想的小康社会。按照这些新要求,全面小康必将建成,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必定如期实现。而且,党的十九大在深刻把握现实条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做出了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战略安排,考虑到了当前群众的需要和未来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保证了目标的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统一。

(二)“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改革发展深层次问题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坚持直面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深化改革,才能推动“中国号”巨轮继续前进。在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期,我国经济处在新常态的情况下,如果失去经济增长新动能,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我国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增长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 [6 ]43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序幕,中国共产党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鲜明立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勇气。

以前的改革基本上都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的改革,现在这种改革方式已经难以奏效。现阶段,随着“五位一体”建设的融汇不断深化,不同领域的改革总会相互关联,因此,每项改革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与其他改革协同推进,形成改革合力,放大改革效应。

(三)“全面依法治国”破解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问题倒逼改革,问题引导解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参照世界形势与时代潮流,比较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关注人民群众新期盼,法治建设领域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治”观念根深蒂固,人情办案、权大于法、干预司法活动、权钱交易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全面依法治国,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未来法治建设的任务书、施工图,法治中国驶入快车道,迎来新前景。党的十九大开启法治中国新征程,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步伐越来越强劲。首先,弘扬法治精神。奉法者强则国强,必须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浓厚社会氛围,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依法办事成为全民习惯。其次,推进法治改革。党的十八以来,法治改革蹄疾步稳,法治建设领域发生深刻变革。面对法治突出问题,法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取得新进展。最后,深化法治实践。党的十九大对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做出顶层设计,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最重要的就是要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系统思维,突出重点,确保有效。

(四)“全面从严治党”破解“四风”问题

尽管我们党有很多优良传统,但是长期执政,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已经潜滋暗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败坏共产党整体形象,违背共产党执政规律,割裂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四风”蔓延,必将腐蚀执政基础,动摇我们党执政地位。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7 ]因此,十八大以来中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定八项规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序幕。

不良作风与腐败是孪生兄弟,因此,通过整顿党的不良作风,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初步基础。与此同时,反腐败成为重塑政党形象的必然举措。“打虎无禁区,拍蝇无死角”,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各级党委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常态。”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强调党的建设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有腐必反、是腐必惩,党的十九大拉开了新的伟大工程的大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94.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佚名.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N].人民日报,2012-12-12.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1.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124.

[8]柴逸扉.习近平谈全面从严治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2-21.

[责任编辑:杨 彧]

猜你喜欢
战略布局实践价值四个全面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与中国梦的关系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研究
概念—属性分离加工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