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阅读航灯,培养语文素养

2018-05-14 14:27淡新团
课外语文·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

【摘要】阅读改变人生、拓宽知识、提高修养与情趣,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作者采取查资料、抓重点句段、分文体、创设情境、抓主要线索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滋润学生的心田,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培养阅读能力;查资料;抓重点句段;分文体;创设情境;抓主要线索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的生活里没有书,就好像天空没有太阳,动植物无法生长;智慧中没有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无法翱翔蓝天。阅读能拓宽人的知识,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高修养与情趣。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作者思想发展的轨迹、人物鲜明个性的来历,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熏陶高尚情操,丰富情感体验,发展健康的个性。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素养。

然而,当前农村、小城镇学生的阅读现状如何呢?由于受社会、学生父母的影响,没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大多数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沉溺于玩游戏看小漫画,很少买带文字的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点亮学生的阅读航灯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查资料阅读法

杰出人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千百年来,杰出人物代代相传,激励中华儿女一次次为国争光、为民造福,为了中华崛起,为了民族复兴,前赴后继。

譬如在学习《一定要争气》一文时,我先让孩子们在网上查找童第周的有关资料。如《童第周的故事》(滴水穿石——昂贵的显微镜——童鱼),首先了解童第周的性格特点、献身科学的品质,上课时学生反复朗读童第周为自己争气、为中国人争气的事迹,唤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童第周为国争气,不怕失败的思想品质。

学习《李时珍》一文时,先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本草纲目》一书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突出地位,阅读《李時珍的故事》(开棺救母子——活人断其死——尝试曼陀罗花——留心记载“旋花”益气续筋等),了解李时珍在医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李时珍高超的医术,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大胆尝药,处处留心记录民间验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李时珍在编写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品味、感悟他呕心沥血二十七年,救世救民之心和百折不挠之志。通过课内外知识的融合,学生围绕课文查找资料的兴趣空前浓厚,不少学生主动下载有关资料,大家互相传阅、借鉴学习,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阅读的兴趣更浓厚了。

二、抓重点句段阅读法

重点段是文章的灵魂。阅读文章如果准确地抓住重点句段,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比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时,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段写了詹天佑的爱国、哪些段写了詹天佑的杰出,大家很快在文章中一一找出。我说,大家请看文章的第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文章是不是围绕这一中心句写的?学生们恍然大悟,这时,我告诉大家好多文章的中心句在开头、结尾,或者在文章中间。《白鹅》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不仅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起下文“鹅的叫声”,这一段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白鹅一文就是围绕它写的。

比如学习《秦兵马俑》一文时,让学生通读课文,注意本文有一个过渡段,请大家留心找一找,学生迅速找到:“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然后顺藤摸瓜找到这就是中心句,大家很快找到重点段和兵马俑的特点。

三、分文体阅读法

学习记事的文章,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出六要素,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其次,精读重点段落,看作者是如何具体细致叙述事情的经过揭示中心的。

学习写人的文章,首先,要教给学生找出作者运用了哪些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不同品质或兴趣爱好等;其次,精读作者描写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的段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写作方法的掌握。

阅读说明文,要先让学生搞清楚文章要说明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其次,弄清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四、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大脑形象思维的航船,运用归纳、演绎法,到达成功的彼岸。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先用多媒体播放《人民的好总理》录像,然后请大家回忆以前学过的文章。学生们踊跃发言:《周总理的睡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你觉得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争先恐后,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描绘出周总理的光辉形象:从小立志,救国救民;出险境,镇定自若;任总理,而不居功;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刻不忘群众,惦记百姓疾苦;为党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看首都群众怎样爱戴他,为他送行……通过创设情境,周总理的高贵品质、伟大人格深入学生的心田,群众爱总理、总理爱人民的感人场面,使孩子们热泪盈眶、啜泣之声不绝于耳。不少学生课后主动阅读《周恩来传》,纷纷表示要以周恩来为榜样勤奋学习。

五、抓文章的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月光曲》一文明暗线交织、虚实结合,情感节奏跌宕起伏。暗线是盲姑娘对贝多芬的崇拜和渴望亲自听到贝多芬的演奏,明线是贝多芬内心思想感情的变化。学习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抓明线、找暗线,准确捕捉作者感情的脉搏,贝多芬弹奏一曲,赢得盲姑娘的盛赞,猜测他就是贝多芬,面对音乐知己、清幽的月光,贝多芬灵感迸发,请求为她再弹一曲。作者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借助皮鞋匠听着音乐的旋律,眼前出现蔚蓝的大海,月亮升起来,海面上洒满银光……音乐节奏由舒缓到逐渐高昂激越,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浪花滚滚朝岸边涌来,文章通过写“月光照在盲姑娘恬静的脸上,照在她睁得大大的眼睛上”,细腻、逼真地再现了盲姑娘深深陶醉在音乐的旋律中,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月光曲》的美妙神奇,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点拨。其实,触动贝多芬创作火花的不是月光,而是贝多芬第一次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朱丽叶·圭查蒂是伯爵的女儿,小贝多芬14岁,崇拜贝多芬的音乐天才而学习钢琴,两人很快相爱,但是,贝多芬出身平民,与贵族女友无法联姻,两人被迫分手。贝多芬遭受沉重打击,创作这首感情激昂、旋律悠扬的钢琴曲,表达对封建等级门第的强烈不满和悲愤。学生听了故事,无不对贝多芬的遭遇产生同情,对贝多芬的钢琴曲充满神往。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点亮阅读航灯,循循善诱地潜移默化,滋润学生的心田,培育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老师通过查资料、抓重点段、分文体、创设情境、抓主要线索等方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纷纷查找有关资料,懂得阅读文章必须抓重点句段、关键词,了解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孩子的灵魂得到彻底的洗礼,课外阅读的兴趣日益浓厚,抓明暗线,如庖丁解牛一般,抓住作者的思路,抓住故事情节发展的轨迹,掌握文章的脉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课堂氛围,又极大调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热情,激励了大家爱学语文、学好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俞为洁.童第周[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3.

[2] 郑建明.李时珍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唐蕊.周恩来的故事(青少版) [M]. 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4] 莫里斯.贝多芬传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附 注

作者简介:淡新团,1964年生,1991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张家岗小学任教,2000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30多年。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再谈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注入活力奏响高中政治课堂美丽的华章
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学尝试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的趣味性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