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主题”的小学写作教学探究

2018-05-14 14:27张海兴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期
关键词:单元主题资源整合写作教学

【摘要】小学阶段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元主题”的课程结构基本实现了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当代社会生活三方面的统一。本文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探讨写作教学,加强教师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帮助教师更好地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单元主题;写作教学;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单元主题”编排设计形式应运而生。而有些教师对“单元主题”的教材认知存在误解和偏差,主要有以下三点问题:一是对单元主题内涵认识不深,仍以知识体系单元进行教学;二是忽视单元导语的学习及其对整个单元学习的导引作用,单元导语是把握单元主题的关键;三是缺乏对“单元主题”的提升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忽视单元的整体性、单元内部各篇课文之间以及各篇课文与单元主题之间的联系。

以“单元主题”为训练点的写作教学,首先应明确“单元主题”的内涵以及教科书单元主题设计的依据和写作教学要求,从而充分发挥单元主题对写作教学的导向价值。

一、单元主题教学概述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大都采用“主题单元”来建构,主题单元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探索出的教学模式,它符合语文的学习规律,也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使单元主题的写作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明确其内涵。

(一)单元主题教学内涵

“单元主题教学”,其核心是“主题”,是连接学生精神世界、现实生活、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陈晓波等人给出的定义为:“单元主题教学为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联系内容与课链接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

由此可见,单元主题的教学具有整体性、连续性、比较性的特点,其连续性体现在“内容选材”和教学过程实施两个方面。这些不同体裁的文本都包含着同样一个主题——秋天。单元主题教学的连续性还体现在主题单元的纵向联结,学习内容以及能力发展上。单元中的每篇课文,存在共性也具有各自的特性,因此,可选用比较法来组织教学。

(二)单元主题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主题导向的单元设计,注重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结。传统教材的编排以文本特点为依据,而“单元主题”的教材模式以“主题”作为单元划分的依据,单元主题教学主张教师围绕主题设计、布置任务,所有学习活动都围绕一个主题反复思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和调查,注重师生共同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学习資源,以建构主题学习内容。

现今的教材是“以‘主题作为划分单元的依据的,单元内涵盖不同文本体裁的课文”。小学语文教材中“单元主题”的各篇文本以不同的形式、不同体裁阐明和解释主题。主题单元教学形式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对语言表达意义的学习,同时也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在写作教学中,通过分析分 解主题,帮助学生内化语文知识,使语言意义和形式上的学习有机结合。

二、教科书单元主题设计的依据

(一)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特点,这为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新课改以来,语文的人文性获得了重视,主题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与核心的对话,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其正契合了这一要求。小学阶段是进行人文渗透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从具体语文知识的理解到重点文本的情感体验再到主题的深刻感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应贴近学生实际,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进而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并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主题”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通过教师对主题单元课程资源的整合,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单元主题;再将具体目标细化到具体的文本教学中,梳理和学习知识点;最后回归单元主题,加强对单元主题的系统理解和感悟。以此循环往复、系统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文可写。语文注重其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积累、理解与运用,因此,对于写作教学过程的设定应注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学生学习积累的不仅是语文知识数量的简单增长,而应该是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和能力内化增长为自身经验的过程。

(二)语文学科的地位及相关理论观点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和以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素养被先进国家当成课程改革的DNA,是优质教育改革之DNA,亦是教育基因改造的核心,更是透视课程改革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核心。”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同时也是人类进行情感与精神延续的重要载体。小学是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主题单元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统整式的语文教学观指出,语文知识的学习应该放置在经过统整的有意义的课堂情境中。有研究者指出,“在教师设计、发展的主题式单元,学生才有充足的机会在各种有意义的情境中使用语文。在这样的教室中,听、说、读、写亦非分离的学科,而是一起用来学习值得研究的、有趣的内容、想法、咨询的工具”。尤其是写作训练,学生在主题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课程内容及运用语言。

三、以“单元主题”为训练点的写作教学实施策略

(一)把握单元整体,科学制定习作目标

对“单元主题”形式的理解是一个“结构——解构——建构”的过程。首先,要全面了解和整体把握整册教材。通览教材,了解整册书的单元组成以及各单元主题之间的关联,把握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明确课程实施目标,以单元主题为线 索,教师需要在遵循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究和重组教学内容。其次,寻找课文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关联,在文本解读和训练中探索落实单元主题写作训练方法,寻找可以利用的相关信息和教学资源。

单元主题写作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可以将习作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习作要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习写作。围绕单元总体教学目标,对单元内容进行重新构建,把握文本特点,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写作训练因素,循序渐进地安排写作目标,逐步展开作文训练。

(二)以单元主题与小练笔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内容的选择对写作的训练至关重要,教材编者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亦是精益求精,无论在思想内容、情感题旨还是语言风格、篇章结构上都是经典的文本。阅读是文本输入的过程,学生将文本内化吸收为自身的经验,在阅读中习得规范写作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内外资源,适当地补充课外阅读素材作为写作教学材料,甚至可以把不同单元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理解单元主题。阅读和写作是互相迁移的过程,写作是学生已有经验的外化和表达。随着学生阅读水平提升,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进一步促进其分析和文本解读的能力。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在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以阅读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写作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整体。

在单元主题的教学训练中,注重单元“导语”部分的学习。导语往往是最能体现单元主题的地方,也是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的关键所在。以主题单元为编制的教科书中,每个主题都会涉及相应的习作目标,在进行单元主题的教学时,进行小练笔的写作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写作要求认真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写作。学生通过小练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为本单元的写作打下基础。教师应该真正抓住单元主题的特点和目标,避免让小练笔的写作形式大过于内容。

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八个单元中,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分别为大自然的神奇和世界遗产。一个为自然景观,一个为人文景观,可以将这两个单元作为一个主题进行景物描写。如此,可以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类的文章整体把握。本册书中有五首诗歌,分别是第五课的《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第十二课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征西》,以及语文园地六中的《过故人庄》。这几首诗都是以“送别”为主题,分布看似比较零散。这一主题单元教学通过让学生总结“送别诗的特点”“诗人是用什么表达离别之情的”,从而让学生由浅入深、一步步地理解单元主题。为深化学生对这一主题的认识,未尝不可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给即将远行的朋友写首送别诗,感受古人的情怀。

(三)围绕训练重点,逐步落实习作目标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其中包含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系统内容,其4篇课文为:《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本单元课文均是以“名人故事”为主题,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来展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反映他们美好崇高的品质。纵观本单元,学习人物的崇高品质正是这一主题文化所在。那么,寻找落实这一主题的路径和方法就是关键所在。

围绕本单元主题的习作内容为: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在语文园地二中强调了本单元的训练点为:人物对话的不同表达方式。

整体预习本单元。打通本单元的主题内涵,最大程度地接受本单元的信息。

1.初步了解单元主题

(1)读本单元课文,了解单元主题,将本单元主题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2)多读几遍你喜欢的文章,在文章中批注,将你的理解写下来。

(3)搜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信息,整理所搜集的相关内容。

2.进一步理解单元主题

(1)文本中最有感触或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言。为什么这句话(段)留给你的印象深刻。(从语言点入手,分析句子段落,突出主题。)

(2)文本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单元主题的情感。(进行情感朗读,感悟、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3)文本中哪些地方可以写得更好,说出你的见解。(进行主题拓展延伸,理解单元主题。)

通过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做的?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来选择自己的故事,运用对话的集中表达形式展开写作。

3.回顾单元主题,进行主题写作

生活是重要的素材来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触及学生的心灵,才能顺畅地吐露心声。在“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的习作教学中,明确写作的对象,明确主题。回顾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确定写作思路。在写作训练前,梳理文本中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的描写,引导学生写作时,注意动作、表情等方面的细节描写。通过对单元主题的整体了解,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读写结合,与教学中小练笔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巧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8).

[2]陈晓波,刘彩祥,郑国民.对“主题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J].人民教育,2005(Z3).

[3]韓艳梅.语文教科书编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4]蔡清田.素养——课程改革的DNA[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秦敏.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合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6]李凤英.论小学语文四年级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J].文学教育(下),2016(11).

[7]徐青英.体验生活倾吐真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有效策略.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8]黄丹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学习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9]姜兴民.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9X).

[10]王新亭,王金茂.也谈小学作文教学——浅议与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相连的几个关系[J].山东教育:小学刊,2006(Z4).

[11]耿俐如.如何发挥范文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语文,2016(4).

作者简介:张海兴,女,1994年生,河北邢台人,喀什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双语教育。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单元主题资源整合写作教学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单元主题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对英语单元主题实践作业的思考和探索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