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直以来,我园把教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师在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其理论水平、教科研能力,特别是专业素养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下面粗浅谈谈我园的几点做法:
严格执行教研制度,强化教师教研意识
我园不断健全完善了各项教科研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如《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教研组长工作职责》《课题组成员活动要求》等。实行立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大教研组,一个级部就是一个小教研组,大教研组在总的园本研修理念下有序开展教研工作。小教研组由园区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带领相应年级组教师进行专题研讨,确保人人参与,创新研讨形式和内容。
多通道开展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使教研工作朝着更加科学性、有序性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我园定期开展各类研讨活动,将教研工作做细、做实,做到“真教研、深教研、常态教研”。
园区交流互动,观摩研讨学习
区域环境作为教育的隐性课程,发挥着潜在的教育作用。我园把主题活动与学习性区域有机结合,以主题活动为背景,创设适宜的区域情境,提供各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快乐游戏。
本着交流展示、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园四园区定期围绕班级环境创设、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等进行“走动式”研讨活动,以查看分组材料、主题墙布置、观摩幼儿操作、了解幼儿发展状况为目的走进各个班级进行现场剖析。促进了园区之间的交流学习,又利于调动教师的内驱力,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一课三研活动,凝聚集体智慧
“一课三研”活动是指各教研组成员针对同一集体活动内容,进行多次研讨,用集体智慧,对执教者的集体活动提出教育建议,丰富教师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思维,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研讨观察记录,见证点滴成长
做好观察记录是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价值的观察可以帮助教师反思幼儿的行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帮助教师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闪光点,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我园每月组织教师进行观察记录研讨,单周园区小教研,园区负责人督查,双周分年级组进行大教研,由业务园长主抓;每月集中进行进行优质观察记录交流分享。
半日跟岗实录,及时诊断研修
各园区年级组长带领本年级组2—3名骨干教师,有计划地走进班级聚焦半日活动,通过拍摄活动视频、记录活动内容等方式,放大组织活动教师的优点,同时找出不足,针对视频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并研讨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通过观摩、研讨,进一步规范半日活动各个环节,提高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
课题引领重深化,依托科研架通道
立足实际,因人制宜
我园青年教师多,在开展科研工作方面,注重从师资队伍实际情况出发,因人制宜。方法一:对一批骨干教师重点扶植、培养,“压担子”以点带面,使其在全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对青年教师具体指导帮助,并分批、分层派教师外出参加课题培训,回来后将内容加以整理,对全园教师进行再培训,做到同学习共分享。方法二:因人制宜,发挥特长,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選择子课题参与实践研究,提高其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专家指导,对外交流
在市级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我园将教学与科研整合为一体,科研渗透在日常的集体活动中,以研促教,帮助教师形成显性的教学特色。课题立项后,强调“课题研究人人参与”,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引领下开展“个人课题”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每学期针对全园教师开展园内课题交流活动,为教师积极参与课题搭建平台;园外我们也着力于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对全市进行教科研优课展示。
课题沙龙,思维碰撞
每月一次的课题沙龙活动由各课题负责人确定主题,强调“小角度切入,小步子推进,小周期完成,小问题解决,小收获累积”,引领教师把日常教育工作关注的课题活动同自身教育实践相结合,再由各园区年级组课题负责人就本年级组一个月来开展的课题相关活动进行探讨交流,反思总结,便于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课题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动态跟踪,随机督查研究情况,并给予科学指导,确保活动质量。另每两周一次的课题研讨日,围绕与课题相关的活动进行有效地“把脉问诊”,帮助课题组成员在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教科研是幼儿园的立园之本、兴园之策、发展之源!我园将继续以省、市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努力做到将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教师与幼儿一起进步,个人与园所共赢发展”,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努力办有内涵的幼儿园,真正实现“科研兴园”!
(江苏省阜宁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