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国
农村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与客观需要间存在矛盾
目前,对农村成人教育的管理,一直沿用传统的普教式管理模式,即由教育部门对成校下达任务,并进行指导、考核等系列管理,成校也相应地套用近似普教的办学模式,基本处于关门独干状态。对于社区教育,政府也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领导小组之类的管理指导协调机构,又没有赋予教育部门这样的协调职能和管理指导权限,致使农村社区教育形不成联动运作机制和规模化效能优势,教育转型自然具有一定困难。
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间存在矛盾
农村成人学校普遍硬件设施较差,办学资金不足,教师数量紧缺且结构不合理,导致办学能力相对低下,对社会吸引力不强,尤其是教师基本上以文化型为主,缺乏农工科、文体等各类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与相邻部门“姻缘难结”“鹊桥难会”。再者,其他部门或单位与成教有别,教育培训不是他们的专职,在整体工作中无足轻重。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间存在矛盾
由于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很缺乏,本来应为公益事业的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基本上得靠自身创造经济效益来实现,这势必造成成人教育只能选准一、二个项目有重点地进行有偿教育培训,而对面广量大的以体现社会效益为主的农副业技术培训、社区居民培训等基本上无暇顾及。这样就弱化了农村成人教育的社会角色和社区教育职能,人为缩小了成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这种情况下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的转型就难以成为现实。
农村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对策
理顺体制,政府发挥统筹功能
一是成立统筹协调机构。县、乡均应建立由政府牵头的农村社区教育领导协调机构(领导小组),这个机构应由政府领导和教育部门以及农业、科技、企管、经管、劳动、财政、工、青、妇、老干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政府领导亲自主持,把社区教育工作作为政府的一块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教育部门主动沟通协调,经常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和推进具体工作,共同操办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等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规划制定、政策导向、经费投入、措施落实、考核检查等各项事宜。
二是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一方面,统筹协调领导组自身要有一套工作制度进行自我加压和规范,如政府统筹社区教育的议事制度、办公例会制度、协调工作制度、社区教育人员编制执行制度、社区教育财政预算制度、农科教结合工作制度、调查研究制度等等。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新的对下管理指导制度体系,如教育部门牵头社区教育的工作制度,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履职制度,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对接制度,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总结评比表彰制度。在此同时,变过去成人教育由教育部门向乡镇成校交任务并单独考核成教的管理模式,为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下任务和政府向教育系统及相关部门下任务,并进行相应考核的运作模式。
三是主导教育氛围营造。首先要做的是尽快确立起农村成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区、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把推进社區教育发展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并部署、一同落实、一起考核,调动多方力量,切实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宣传,激励全社会关注、支持并参与社区教育,营造浓烈的“抓教育、搞教育、好学习”社区教育氛围。其次要解决好社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与整合问题,在确保社区教育基础建设和经费投入的财政预算随经济社会同步增长的同时,引入基础教育多元化办学理念,引导社会各方像支持基础教育那样支持社区教育投入,拓宽社区教育资源投入渠道。
强化职能,教育发挥协调功能
一是争取上下左右协调配合。有了政府统筹的联动机制环境,教育部门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协调功能发挥得怎样,直接关系到农村社区教育能否形成整体合力优势。因此,在运筹相关工作中,教育部门应主动提出方案和建议,积极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并切实履行好政府赋予的协调、指导等职能。二是注重教育自身协调发展。加强农村成校师资队伍建设,使之与工作实际相协调。在当地政府重视下,落实政策、足额配齐师资,力求专业结构尽量合理,打破目前“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或者“两名人员就是一个成教”的窘境。开拓用人视野,打破行业壁垒,从外系统和农、工、科等院校中选择志愿社区教育的专业人员到成教工作,聘请外行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等。
整体联动,社会发挥支撑功能
社区教育的对象众多、内容宽泛,需要社会各方相互呼应,集聚社区全方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村级组织、企业单位应把村民(职工)学校建设和农民(职工)教育作为本村经济社会、本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纳入本单位总体规划和实际工作之中。村级(企业)的农民(职工)学校和办学工作应做到“五个基本有”,即有教室,有基本设备,有专兼职教员及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有各阶段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年度培训活动计划和正常的教育培训工作,有保证社区教育正常开展的办学经费,从而真正形成县、乡、村(企)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农村基础教育相对成人教育占有绝对的资源优势,要配合政府协调,淡化“分水岭”意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三教统筹”,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向社区开放,共建社区教育基地,打开资源共享通道,构建农村社区人力资源发展的“立交桥”。此外,社区成员尤其是成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求学一样对待自己的学习,充满求知欲和学习激情,这是社区教育的根本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江苏省泰兴市古溪镇成人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