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所高校设计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8-05-14 14:49王一帆汉诺·凯霍宁
工业设计 2018年7期
关键词:设计教育教育模式启示

王一帆 汉诺·凯霍宁

摘要:文章从分析我国当前设计教育形式入手来表明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分别详细阐述了国内外设计教育改革成功的四所高校——D.school、Aalto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的设计教育模式,并对其进行对比归纳。结合我国当前的设计教育模式,总结出了设计教育改革四个方面的启示,分别是能力训练:从“学科导向”到“问题导向”、知识建构:从“单一学科”到“交叉学科”、意识培养:从“设计思维”到“设计实践”、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设计教育;教育模式;四所高校;改革;启示

中国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7-0123-02

现代设计从工业革命萌芽至今已逾百年,情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语境也更加复杂。当前的设计问题不在是单一问题,而是复杂性、动态性、不确定性的网络问题。在我国设计教育是培养设计师的主要承担者,但是当今培养出的设计人才无法担任社会的“引领”职责,同时,设计专业的分隔阻碍了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设计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时间情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在这种复杂语境的推动下,设计教育需要进行改革培养设计人才。在改革的历程中,美国的D.School、芬蘭的Aalto大学、以及中国的同济大学、江南大学突破传统教学体系,以开放的平台,国际化的视角,创新的理念和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将工业设计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设计教育应对复杂社会语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四大高校的设计教育模式

1.1 D.school的设计教育模式

D.school的教学理念为“设计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模式不重视一般意义上的系统性,而是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回归到了设计的实践属性[1]。

学院上课地点并不固定在某个中规中矩传统的教室,而是各种大小不一的创意studio。在教学过程中,每门课程会安排2-5名教师,其中只有1名老师是来自本学院,其它老师来自其它学院、企业或者机构。学生的课程采用项目制,培养学生在项目中的设计能力和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在教学中不在是以老师为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强化学生的设计思维和专业技能。鼓励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合作创造出突破性的合作成果。D.school让学生与真实世界链接,学生将很多精力放在解决问题等诸如此类的实干性工作中,即面向现实世界的问题,其约束与条件加速了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和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课堂假设练习[2]。

1.2 Aalto大学的设计教育模式

阿尔托大学芬兰国内最杰出、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创新”是阿尔托大学的办学基调[3]。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积极引进企业设计部门,企业将设计经验分享给学校,学校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实现相互支持与发展。教学的两个关键目标是,其一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其二是培养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学校固定编制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比例非常少,客聘教师占教师人数的绝大部分。且来自工商企业界的第一线,具有出色的职业背景[3]。教学模式灵活、科学。开放式的教室,上课不再以老师“教”为主,而是以学生“学”为主。主题讨论是主要的上课形式,最终作业以答辩和提交实物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学校十分重视跨学科、跨界,不仅是学生的跨界,老师团队也是如此。

1.3 同济大学的设计教育模式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是国内设计学改革的先锋范例,其国际化程度十分高。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教授提出立体“T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教育以培养垂直能力为主,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宽广知识的专业设计人才;硕士教育的重点将从垂直能力向水平能力拓展,特别强调跨学科知识、整合创新、设计方法和国际经验的培养;博士重点培养知识和理论的厚度[4]。

学院的课程是根据现实社会、服务社会,结合实际设计项目等来安排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形式十分开放,不是固定在教室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模式,而是灵活的讨论班、陈述展示、讲座等形式。学院不建系而是采programme制,跨学科合作交叉。学院大量聘请校外教师,同校内教师共同承担指导学生进行项目。

1.4 江南大学的设计教育模式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是中国设计教育改革成功的另一个范例,设计学院一直努力探索和尝试适应不同时代社会和行业需求的设计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设计教育改革过程强调“设计以问题为主导”,即在以往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以不同的问题复杂性为设计知识发展的主线,重构从本科到研究生的课程体系[5]。

注重跨学科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设计教育体系的一个鲜明特色。同时与国际著名设计院校和设计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学院大力推进并改善工作坊式教学与项目式教学,一方面将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引入学校,让学生在实际设计项目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将国内设计竞赛课题、院校间合作研究性课题及针对特殊事件(如奥运)等作为教学内容。在课堂组织形式有研究室与工作坊,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带动学生的参与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安排上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各有针对。学院允许学生跨专业、跨院系、跨校际选课,重视设计理论知识的整合应用。

2 四大高校的设计教育模式的对比

不论是国外的D.school、阿尔托大学,还是国内的同济大学、江南大学,设计教育改革的成果范式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通过以上对这四所高校设计教育模式的详细论述(表1),我们可以发现其改革的重点还是围绕培养新时代设计人才应该怎样安排课程、怎样教学、怎样与时代密切联系。

3 四大高校设计教育改革的启示

设计教育在新的语境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目前四所高校的改革状况来看,整体转型比较成功。我们从其改革路径中,可以发现他们的一些共性。

3.1 能力训练:从“学科导向”到“问题导向”

从设计学科近年来的变化来看,既有的学科基础与分类不足以解释很多现实问题。设计的界限、对象、方法变得模糊。四所高校现在都在逐步抛弃以应用领域来定义学科的方式,转而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来定义,将设计学定义为其它学科之间的“桥梁”,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设计,设计逐步从“学科导向”。

3.2 知识建构:从“单一学科”到“交叉学科”

当前设计问题特别是城市、健康、能源、生态等系统问题,都不是单一学科问题,在应对这些复杂性、系统性与不确定性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多学科协同知识,设计学也正是消除学科协同壁垒的有效工具,也正因此,设计才能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学科交叉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通过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将其应用的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目前专业过度细分的现象,反倒成了学科交叉的屏障。

3.3 意识培养:从“设计思维”到“设计实践”

设计思维融合技术思维,给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使设计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近年来,欧美各国包括国内同济大学、江南大学都在探讨设计与技术的可能性,并在跨学科理论、方法、实践中探索。在这个进程中,设计不再止步于“思考”,而要从“思考”向“实践”推进,成为新的行动主义。以实践基础,将思考作为实践的支撑。

3.4 改革的重点

通过对四所高校的改革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的察觉到在其改革进程中,对两个核心问题“培养什么的人才”、“如何培養”进行了针对性探索,在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的研究,“如何培养”则对应“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具体的实施策略。因此,可以总结出改革的重点,实质也是难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2)采取适应性的教学方式;(3)构建科学的课程设置。

4 结语

2011年对设计学来学具有重大意义,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设计学就是其中一个。这说明设计学的重要性大大提升,设计教育的改革也日趋重要。设计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各院校的设计教育需要把以上四所高校改革的成果作为经验来规划适合自身的改革路径,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独特性来调整设计教育模式。本文针对国内外四所设计院校设计教育改革的成果进行分析,探索设计教育改革成果的共性是什么、改革取得的成果是什么、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希望可以为其他院校的设计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别敦荣,张征,斯坦福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 (04):85-90.

[2]田华,蒋石梅,王昭慧,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新境界:斯坦福大学D.school模式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 (05):159-162.

[3]邹建敏.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校创新教育模式的启示[J],设计,2013 (12):183-184.

[4]马谨、娄永琪,新兴实践:设计中的专业、价值与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同张凌浩.创新性与复杂性——为转型而设计的教育思考[J],创意与设计,2016 (06):74-79.

猜你喜欢
设计教育教育模式启示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