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2017-02-15 17:34王宏飞
创意设计源 2016年5期
关键词:设计教育手艺

王宏飞

[摘要]基于对手艺精神特质的论述,认为手艺作为心手合一的智慧。是生活的艺术。在工业社会。手艺的精神并没有消亡。对于现代设计教育而言,研习手艺能锻炼心智。从本质上系统地认识设计的过程,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获得情理合一的造物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成为一个有情怀、有内涵、有温度的人和设计者。

[关键词]手艺;设计教育;匠人精神

一、手艺的精神特质

(一)手艺是生活的艺术

传统的手艺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创造。《考工记》里对手艺人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才,以辨民器,谓之百工”。为了适应生活所需,手艺人利用自己的双手对大自然中的各种材料进行了智慧的创造,设计出了各种生活器皿,如陶器、木器、竹器、漆器、青铜器、铁器等。手艺对农耕社会的人而言是一种依靠手脑交互谋生的技能,是人脑审美意识支配下的手的技艺、技巧,也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农耕社会里,小木匠设计出了精美实用的家具,大木匠为人们建造了挡风避雨的房屋,泥瓦匠给房屋添砖加瓦,使其更加坚固、适用,篾匠制作出了各种生活用具,陶匠打制了容器,铁匠设计并生产了农具、兵器,理发匠使人们看上去精神焕发。这些手艺用来满足生活所需、同时又适应生产所要。手艺人所创造的器物是农耕文化在特定时代的反映,其反映着人们当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过去的耕织文明时代,是他们用双手创造了人们生活的物质世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使生活充满艺术感(图1)。

(二)手艺是心手合一的产物

从一堆藤条到一副箩筐,从一块粗铜到精美的铜器,人们能直观地感受到手艺人构思的精妙、做工的精细与一丝不苟的态度。手艺人制造的产品融入了他们的感情和个性。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与材料直接接触,他们的作品是手的艺术,作品中有手的痕迹。无论是生产者还是使用者,透过手工产品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手工的印迹,能想象出手艺人在设计与制造中的付出(图2)。产品的造型、材料、结构、肌理都能促使人们联想到手艺人的专注与精心雕琢,想到他们利用毕生积累的技能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作品的场景。

二、工业化背景下的手艺精神的传承

(一)手工制造被机器制造取代

传统的手工艺产品因产量、效率、成本等原因被机械化所生产的产品取代。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传统的农耕环境下结成的生产模式、生产关系被彻底颠覆。现代化工廠的工人们在上岗前并不需要经过特殊技能的培训。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皆因机器人不具备人手的灵活性或因控制成本的因素暂时无法被机器人取代。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只是生产线上的一个小环节,属于制造系统的一部分。现代化工厂量产的产品物美价廉,足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工业化语境下,农耕时代那种因传承技艺而结成的情同父子的师徒关系已不复存在。传统的手艺受工业化的冲击正在消逝,“工匠”被“工人”所取代(图3)。

(二)“匠心”向设计转移

现在工业体系中的工人不同于农业社会的手艺人。手艺人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同时享受精益求精的成果,所以他注重细节。而现代工业中的管理制度决定了工人只对领导负责,他只关心领导关心的事。而领导则不一定是关心产品细节的人。企业中,关心产品的人更多的是设计者。在现代工业体系中,设计者的设计不仅决定了设计的形式,更是决定了产品的生产方式、装配方式、甚至销售方式。虽然传统手艺正在消逝,但手艺的精神并不会消亡。在现代设计制造体系中,产品的生产与制造的方式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了。设计者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生产加工的各项工艺与成本,设计产品的过程如同传统工艺中手艺人中对器物的精心雕琢。一旦器形确定之后,余下的便是“复制”。与手工艺复制体现出的个性与感性不同,机器复制的产品所体现出的是高度的理性与统一性。

在工业化背景下传承手艺精神并不是要回归“手工制造”,而是将手艺人的对材料的理解、对工具的应用、对器物的态度与感情、对技艺的专注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带入现代设计过程中,设计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包括为了达成生产,创造性地设计出辅助生产的工具。

(三)洞悉需求变化,研发新品

农耕时代的手艺人并不是一味地去复制前人的创造。他们在传承手艺的过程中会针对环境的变化、生活需求的变化融入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解决方案。这正是一种创造。在工业社会,对现代制造企业来说,匠人精神不仅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中,也体现在对市场细分、新技术研发的关注,以及对消费的用心。传统老字号的消失并不是老字号的工匠们不够专注,而是产品无法满足百姓生活的新需求。以指甲钳为例,国内指甲钳制造企业众多,但受制于资金、技术、理念等方面的问题,多数企业没有去开发新产品,而是将竞争的中心集中在降低生产成本上。反观国外,在产品理念上他们将指甲钳作为一种身体护理工具,同时针对不同的用户还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指甲钳,如儿童专用指甲钳、斜口指甲钳、宠物钳。这就是观念的不同所导致的差异。传承手艺精神的过程中,回归手艺人造物的“初心”,不仅仅是制造,也有创造。手艺的精神和创新精神之间彼此联系,它的终极目的就是洞悉环境变化,增加优质供给,让使用者更满意、更喜欢。

三、设计教育中手艺的意义

(一)手艺可以锻炼心智

就中国传统而言,手艺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东方智慧。与机械化批量生产的产品所体现的理性精神不同,手工制作的产品,手艺人在制作过程中里面融入了人的感情,充满了感性的成分,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体会到手艺人的“匠心”。法国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谈到,手工艺的功用最大,以视觉、触觉、听觉和语言四者合力从事自我活动,由此可以得到“自然”的发展,获得事物的直观感受,确定知识和陶冶道德的基础。它通过手、脑合力工作,使人的身心得到发展,它是人类职业中最古老、最神圣的教育方法之一。可以认为,手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是人的身体活动与内心体验的结合,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都体现着人类的情感、智慧和创造精神。

传统的手艺在教育方式上是一种师傅带徒弟的师承模式(图4)。在过去,大多数师傅们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不会写字,相关的技艺要诀未能形成文字和图画。在实际操作中观看、动手与持续不断的模仿几乎是所有中国传统技艺传承的主要方式。从前拜师学艺,学徒要跟师傅学习一般最少3年。第一年,师傅不会让徒弟干任何与专业相关的事,只干些扫地、打水、擦桌子的杂事。在中国人的眼里,这并不是一个消磨时光、打发日子的过程,而是师傅对徒弟的考验,树立学徒对师傅、对技艺的恭敬态度,沉淀内心的浮躁,起到收心、修心的作用。在徒弟逐渐安于这种平淡之后,师傅会教一些基本的技艺,但不会有太多的讲解,主要是师傅做、徒弟看,再反复模仿。在无数次的实际动手仿造过程中独自慢慢积累、领悟其中的奥妙与道理,直至掌握这门手艺。师傅言传身教,徒弟在多年伴随师傅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耳濡目染。这种教育模式对学徒而言需要极大的悟性,当然这种教育方式也使天资聪颖的徒弟脱颖而出,最后获得师傅的真传,成为新一代宗师。如今,在艺术教育方式上引入传统手艺倒不是想把学生培养成一名手工艺从业者或者一代宗师,而是通过学习手艺这种“身心合一”的技艺,锻炼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以促进心智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去认识设计的过程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进步使生产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器物的制造从单件手工生产转向标准化、批量化的机器生产模式。从劳动分工的角度来看,设计与生产发生了分离,产生了设计者与生产者。而从设计的角度看,设计与生产从未分离。在现代工业生产与制造中,产品的制造方式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决定了,也就是说产品的生产方式是由产品的设计决定的。在现代设计教育中,不能因为设计与生产表面上的分离而忽视了工艺的教育。

Robert Brunner曾在1989至1997年担任苹果的设计总监,在他心中美国苹果公司工业设计部高级副总裁Jonathan Ive是一位工匠(图5),“他们从使用体验入手,通过外部构造,让一切成为现实。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引导,所以Jony是如此重要”。Jonathan Ive曾受过英式传统设计教育(图6),但他认为英国的设计教育已今非昔比,因为学校已经失去了指导学生“做出实体产品”的义务,转向让学生更多地依靠数字建模软件。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只知道用建模软件渲染出漂亮的“假象”,殊不知如果产品成真可能糟糕透顶。他说:“我们面试了一大批设计师,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出东西,因为设计学校的工作坊太贵了,但是电脑很便宜。这很悲哀,你花了四年时间学习设计3D物体,却连一个实物也没做出来。”苹果公司的滑鼠设计师Jim Yurchenco与Jonathan Ive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年轻的工程师们对产品能制造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因为模型的制造越来越简单。但年轻人往往会忽略掉目前全球的产品最終还都是在工厂中生产的事实。他认为,工业设计师不仅要懂设计、能设计出酷炫的产品原型,还需要了解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这样设计者设计的产品才能量产,使使用者受益。

手艺的教育能弥补现代设计教育中的这一缺陷。设计史家阿德里安·福蒂(Adrian Forty)认为:“设计的本质是概念和加工技术的融合。”将方案制作成实物,不是被动的复制,而是一种表现形式向另一种表现形式的创造性转换。这一转换过程要求操作者对材料、工艺有丰富的认识,还要对加工程序有明确的了解。苹果的共同创办者Steve Jobs就十分痴迷于消费者所看不到的细节,这一切来源于他的养父Paul。1996年,Steve Jobs这样描述设计:“这是个有趣的字眼,许多人认为设计是关于外观,但如果你深入挖掘,其实设计是关于产品如何运作(Its a funny word!Some people think design is about how it looks.But of course.if you dig deeper,it's really how it works)。”。从这一角度来看,设计师在造物过程中的整体把握能力与传统的手艺人一脉相承(图7)。

在手艺的思想体系里,心手合一的智慧是通过产品设计与工艺来体现的。研习手艺,有利于学生认识工艺、材料以及它们对设计的局限与促进。在实物形体的塑造过程中,对形体的推敲、切割、打磨等,处处都体现着对物的思考,在这以训练过程中能领悟到材料的品性与以及器物形体上微妙的变化带给人的感受,这一过程对能触动内心的感受是数字建模软件无法替代的。手艺强调重复,强调在重复中去体会技艺的精妙。任何技能的熟练都离不开在制作过程中的重复练习,但这种重复练习并不是机械的重复,每一次的重复给技艺训练者带来的是对设计更深层次的认知。通过手艺的训练,进而发现设计中的细节问题,熟练运用工具,体会材料之美,提升对设计的预判能力(图8)。

(三)培养设计者的设计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设计者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也在制造工业垃圾,大部分的设计最后都要被填埋。在农耕时代,手工产品有着浓厚的“个人烙印”,手艺人必须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在现代工业社会,因为存在分工,设计者并不会看到自己所设计的产品的最终归宿,最终的产品与设计者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联系。如果产品存在缺陷或者不环保,使用者更多的会怪罪于生产设备或者生产工艺,鲜有使用者将这一问题归咎于设计者。实际上,产品的缺陷问题、流动问题、环保问题等大多是设计者的设计决策所导致的。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研习手艺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在面对如何创造出令人期待的产品时,设计者必须自己去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从本质上去认识设计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意义。

结语

在工业化的今天,重提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图9)首次出现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上。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崇高气质,蕴涵着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品质。因此,在规模化的生产时代,企业需要传承工匠精神。

手艺的精神的本质是造物,这一理念与设计的本质一致。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革新并不会改变设计的本质,手艺的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而言仍然意义重大。传统手艺是特定环境、特定时代的产物。现代意义上,手艺的研习则包括了了对现代工业生产工艺的理解和领悟,深入认识工业化生产中的各种工艺,并尝试创造出新的工具来促进设计的实现。如同传统匠人对工具的熟练应用,或为了达成某种设计目的,自己创造性地设计了部分工具来辅助生产。现代设计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设计者、生产者、管理者。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匠人精神”,使其成为一名有情怀、有内涵、有温度的人是顺应时代需求。对现代设计教育而言,这是非常迫切的任务。作为一种心手合一的智慧,在现代设计教育中迫切需要植入手艺的概念,以手艺的方式沟通大脑和双手,使逻辑思考与设计实践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手艺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专注、踏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设计教育手艺
老手艺
歌曲《爷爷的手艺》
手艺网+手艺工场
春·手艺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浅析设计对走向中国创造发挥的作用
设计教育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王子学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