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及实现路径

2018-05-14 12:19陈良
河北科技图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实现路径高校图书馆

摘要:通识教育理念从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模式四方面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提出新要求,从终极目标、宏观目标、期望目标以及具体目标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架构。认为可以从教育内容多元化、教育模式信息化以及教育实践立体化这三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最后提出高校学生“自我培养”问题。

关键词:通识教育理念;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8.0071

通识教育又称普通教育、自由教育、全面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智力、品德、体能、心理等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社会责任意识的合格公民。它是一种面对高校学生的非专业性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比较,具备明显的广泛性和非功利性特征,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已在高校普遍推行并得到广泛认可。通识教育的本质主要是探讨“何种知识更具备价值性”的问题。就个体发展而言,通识教育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广博的资源信息界域,让其依据自身的身心特征、兴趣爱好、优势劣势以及发展规划慢慢成长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就社会发展而言,通识教育就是在学科融合环境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为其将来能够自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就知识发展而言,通识教育尤为重视个体的选择性和知识的包容性,可以在打破专业学科局限的基础上促进知识领域的交融贯通,是创新知识、创造知识的一个有力渠道。由此可以看出,通识教育探讨的是无论在任一时期、任一环境里,个体发展、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最不易变的知识信息,而这些正是身处知识多元化环境下高校学生最应具备但却较为缺失的知识能力。信息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简单了解图书馆馆藏布局、资源类型及掌握一定的信息检索手段就足够了,而是要让学生真正了解信息的重要性,激发其主动使用信息的意识,培养其收集整理、存储应用、创新创造信息的行为能力。信息素养教育并非是“昙花一现”的阶段性教育,而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之中。目前信息素养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着种种困难,需要科学的现代理念加以指引,通识教育理念正好与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相契合,可以为其提供优化理念、整合资源的有力条件和系统思路,因此研究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1]。

1 通识教育理念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提出新要求

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行为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已逐渐被高校重视并加以贯彻落实。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育内容单调乏味,信息素养教育多采用高校自行编写的教学资料,内容多为信息基础知识和数据库操作技能,让学生感觉无趣,学習积极性不高;二是教育实践缺乏,很多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更为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未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操作时间,容易出现“学而不会”“学而不用”的现象;三是教育过程专业性不足,多数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由馆员负责,因馆员专业背景有限,无法针对文科、理科以及工科学生进行区别教育,导致教育过程中专业性不足,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倦怠情绪[2]。鉴于此,通识教育理念对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以下新要求:(1)教育资源方面,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呈现,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也呈现出数字化特征,不同来源的数据要进行专业资源整合才可以为学生所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增加馆藏资源的同时,怎样开拓更多的信息资源渠道,通过网络实现专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并将其融入信息素养教育中去,是目前要考虑的一大问题[3]。(2)教育内容方面,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的是文献检索的基础教育,而尚未延伸拓展至知识发现、保护知识产权等专业性教育需求中,这对学生有效使用图书馆资源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3)教育方式方面,通识教育理念是面对所有人开放的,由于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如何运用WeChat、QQ、mobile terminal等新媒介、新技术拓展信息素养教育范畴,如何有针对性地依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主体来确定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值得高校图书馆思考。(4)教育模式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怎样实现物理课堂与网络平台的有效链接,不再局限于课堂讲授,更多的是辅助网络手段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与拓展,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在进行开放式信息素养教育网站的实践与建设研究。

2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架构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强烈信息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使之具备丰富的信息理论知识,具备信息检索整理、优化整合、判断评价、存储应用、创新创造的能力,具备与通识教育理念相匹配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以及心理品质[4]。

2.1 宏观目标

在宏观层面上,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培养:(1)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指学生的信息敏感程度,主要包含信息认识水平、信息反映能力以及信息需求程度[5]。是否具备充分的信息意识,决定了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是否产生。信息意识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信息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信息敏感度,正确判断评价信息本身具备的价值,主动促使其隐性的信息需求显性化,并具体落实为信息行为。(2)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是指学生实施检索整理、优化整合、判断评价、存储应用、创新创造等信息行为的能力。信息能力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实施各种信息行为的能力,也就是学生能够采取先进技术手段,快速、有效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在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源实施技术处理增强信息资源价值性的基础上,用于满足其信息需求,加快知识内化进程[6]。(3)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实质上是指学生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用以规范自身信息行为,如面对不良或有害信息,能够做到不制作、不传播和不消费;在信息活动中不触犯法律,不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知识产权等。信息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修养,自觉规范其信息行为,提升其抵御有害信息和腐朽思想侵扰的能力。

2.2 具体目标

为了提升信息素养教育成效,并将其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密切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把信息素养教育进一步落实为基础、通用以及学科三大层次的具体目标(详见图1)。基础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由图书馆基础知识和信息检索基本能力构成”,通用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是“通用于任一学科、任一领域中的收集整理、优化整合、判断评价、存储应用信息的能力”,学科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是“适用于高校学生所在学科的专业信息素养能力,更为重视信息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7]。上述三大目标具有密切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与拓展。

3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

由于信息素养教育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学生入校时的信息素养基础参差不齐,所以信息素养教育一定要选择多种路径实施,以期取得较好成效。

3.1 教育内容多元化,实现信息素养能力的层次递进

信息素养教育必须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首先,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可以在新生教育中设置“入馆教育”环节,让学生了解图书馆馆藏布局与排架方式,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信息检索课程,让学生学到一定的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基本能力。第二,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可以开设“数据库检索与应用”的专题讲座,或者以专题服务、学科导航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数据库的使用,以及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完成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第三,图书馆可以把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等内容嵌入学生的专业课程,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8]。最后,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部门或社会组织等合作,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的形式来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如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或技术人员到图书馆举办学术讲座,开展技术辅导,以不同节日为契机开展书画展、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各种文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其信息行为,让其信息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拓展创新创造思维。

3.2 教育模式信息化,实现信息素养教育推广

信息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主体”原则,转变滞后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信息化,主要是实现传统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的紧密融合,有利于实现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通识教育和普及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信息化构建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平台。首先,改善资源环境,主要通过建设校内信息资源、引入校外信息资源以及搭建信息资源获取通道三方面进行,建设校内信息资源难度小、利用空间大,可以充分体现高校特色;引入校外信息資源重点在于深挖免费资源,合理使用付费资源,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搭建信息资源获取通道,尽量杜绝重复资源、闲置资源以及“荒岛”资源的出现。其次,改善技术环境,要遵循“硬件为本、软件为辅”的原则,硬件建设要从学校全局出发,要求具备一定超前性,软件建设重点考量技术的先进性、技能的稳定性、界面的友好性、应用的方便性等,要求可以与硬件实现兼容对接,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后,改善交互环境,借助校园网、图书馆网站以及WeChat、microblogs、QQ等多种社交平台,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吸引学生关注、参与其中,使其信息素养能力在交互平台中得以锻炼提升。此外,在通识教育理念下,信息素养教育不只是面向高校学生的教育,而应该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接受的教育,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尝试着面向社会开放,为非学生群体提供服务[9]。

3.3 教育实践立体化,实现信息素养能力的有效提升

信息素养教育非常重视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需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10]。首先,可以结合图书馆日常工作嵌入实践内容,如利用教学实践、第二课堂等时机把学生带到图书馆实施现场教学,让高校学生对图书馆产生深刻的感性认识。其次,结合专业课程嵌入实践内容,如依据专业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由教师拟定课题或学生自拟课题,以小组合作方式查找资料,开展集体谈论,最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教师针对报告对其中所使用的检索方法和最终的检索结果进行客观评价,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一定的检索方法、检索技巧。最后,把实践内容嵌入科研项目之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师或馆员的科研项目研究,主要承担资料收集整理、甄别研究、查新等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工作中提升信息素养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要实现教育实践立体化,就必须抓住信息素养与图书馆常规工作、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及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等方面的契合点,不能胡乱链接,造成实践脱节或实践无效。当然,上述工作需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人员的通力合作,一起组织学生参与实践,这样才可能获得最优效果,否则也仅仅是表面文章,毫无成效。

4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自我培养”问题

无论是哪种教育,均离不开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效果的提升,也离不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自我培养”问题。首先,要更新观念,强化信息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素养对自己目前的个人成长与将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而主动强化自身信息意识,在学习中形成全新的信息观念。其次,要强化自学,提升信息能力,学生一方面可以凭借网络学习平台加强自学,使其能够丰富信息知识,掌握信息处理工具及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图书馆网站以及WeChat、microblogs、QQ等多种社交平台,实现与馆员、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互动交流,进行答疑解惑,进一步提升信息能力。最后,要强调自律,培养信息道德,学生要培养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侵袭,严格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强化信息道德修养[11]。在高校学生“自我培养”问题上,更新观念是前提,强化自学是手段,而强调自律是保障,三者互为关联,互相促进。

5 結语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个体、学校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还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保障。应积极推进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及落实,进一步强化信息管制力度,从法律、技术两方面着手,加大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在保障公民表达权益和监督权益的前提下,尽量防止因信息源头管制不当出现信息隐患,进一步推动信息网络健康发展,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一个较为宽松、平等、安全的信息环境[12]。

参考文献

[1]熊德兰.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99-101.

[2]付雪婧.新技术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9):136-138.

[3]崔佳,倪代川.基于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现代情报,2012,32(12):124-128.

[4]李校红.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途径[J].农业网络信息,2013(5):142-144.

[5]程月青.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J].高教学刊,2016(5):219-221.

[6]陈兰杰,刘旭青.信息资源价值评价的原则与思路[J].图书馆,2015(9) :80-82,111.

[7]孔祥辉.研究生专业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10):127-130.

[8]谷安宁.国内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J].图书馆界,2013(5):42-45.

[9]杜立云.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实现路径探索[J].晋图学刊,2015(5) :29-31,63.

[10]何华军,吴定安.美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及其启示——基于图情专业的调查分析[J].情报探索,2014(6):80-83,87.

[11]郭瑞芳.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有效性探析[J].现代情报,2010(1):140-143.

作者简介:陈良(1982-),女,黄淮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服务、知识管理。

(收稿日期:2017-10-09 责任编辑:张静茹)

Abstract:The idea of general knowledge education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from aspects of education resources, education content, education method and education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arget architectur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from the ultimate goal, macro goal, expected goal and specific target. From three aspects of education content diversification, education mode informatiz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 practic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Finally, the paper raises the question of “self-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Idea of General Knowledge Educatio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Realization Path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实现路径高校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论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浅谈MOOC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性软件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