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看待“问题学生”

2018-05-14 09:38刘晓
职教通讯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育学问题学生所学

刘晓

今天写这篇文章,还得从前几天收到的一条短信说起:

“刘老师你好!我是之前来贵校培训的老师XX,去年跟你讨论过的那个‘问题学生,现在像蜕变了一个人,不但纪律好了,成绩也好了,前几天获得了一个全国的奖。我们都很骄傲,感谢去年跟你的沟通,让我改变了对学生的看法,更是改变了一个学生成长的轨迹。”

这条突如其来的短信,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一年前的一次培训课程上。由于工作的原因,所在单位承担了很多国家级、省级的职教师资的培训项目,我也有幸参与其中,与诸多的一线教师有了理论与实践的交流。

记得一次课后,有位年纪相当的教师跟我交流,问了我一个问题:

“刘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我们班上有个‘问题学生,每次上课都会故意的搞出点小名堂,要么起立时一屁股坐到地上,要么故意搞点其他花头让班里人哄堂大笑,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老师们都很苦恼他。请问我该如何处(收)理(拾)这个学生?”

一个一线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我很能理解他的烦恼。这样的学生和描述的情景,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或多或少扮演着或者见识了这样的哗众取宠的角色。但是作为一個不接地气的教育工作者,我自不敢妄下结论给他什么建议。但是鉴于一种职业的敏感,我下意识的问他一个问题:

“我们暂且先不要妄下结论说这个学生是不是‘问题学生或者‘差生。你有没有了解过这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如果没有,我想你是否先去了解下这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我们再来讨论?”

我之所以让这位老师了解一下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是因为这些年来我到职业学校调研,与教师的聊天中得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与普通中学的学生比起来,职业学校的学生问题家庭的比例要高出很多。单亲的、父母离异的、特别穷的、特别有钱的比例都偏多。(当然有类似的实证调研帮我印证,在此不多解释)鉴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不难用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个现象,那就是人从小到大,寻求一种关注是其天性。寻求关注是宝宝的一种天性,从出生那刻起,我们每个人就会表现出一种本能的寻求他人关注的趋向,如那一声哭泣就似乎是在提醒周围的人要注意到我们的存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被忽视的“不满”。小到儿童的任性撒娇,大到情侣夫妻间的无理吵闹,其实并不是这个孩子或者情侣对方的不懂事或者蛮横不讲理,其实也不过是在寻求一种“关注”,宣泄一种不满罢了。因此,这些行为,常常会人当成“问题行为”,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必须多多留意学生的表现,了解他的内心,正确解读其怪异行为。当一个人的诉求得不到合理满足的时候,便会寻求一种极端的方式唤起别人的注意。

果然,半个月后,这位老师跟我讲了所了解到的学生的家庭情况,也验证了我的假设。这个学生自幼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从小对孩子的关心甚少,后来离婚,更是让这个学生从小失去了最基本的家庭的关怀,只能在自己亲戚家吃百家饭。这样的家庭里,小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从上学那天起,就陷入了一种“家庭关心少——学习成绩不好——亲戚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同学不喜欢——成绩不理想——家庭关心

少……”的恶性循环中。后来自然因为成绩的不理想被分流到中职学校,这一结果也加重了父母、亲戚、朋友、老师的对其疏远,他成了一个没人关心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各种懵懵懂懂的意识的增强,让这个学生在寻求同伴关注的诉求愈发强烈。同时,在正常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这个学生便陷入一种青春期的叛逆:你们越不关注我,我越要弄点小花头引起你们的注意来证明我的存在。于是他就成为了那位老师给我讲述的。

有了这个假设的验证,其问题的解决便不言自明。进而我又给了这位老师一个很简单的建议:你可否多跟这个学生聊聊,多关心一下他,并且给他一个象征性的班干部身份当当,或许会改变一点。(当然我没有绝对的信心和把握)好在这位老师照做了,并给他一个“纪律委员”的“官衔”,并且当着全班的面给他做了一个任命和鼓励。很快,一系列神奇的事情在这位学生身上发生,他不但上课不违反记录了,而且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成绩也是飞速提高,后来就成了本文开头的那个好孩子。

一个“问题学生”的蜕变,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教育中随处可见,例子也不胜枚举。因此,这篇文章的结尾并不是想给大家灌什么鸡汤聊什么情怀。而我只是思考,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都学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那么,我们学一门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想并不是背了几个概念、明白几个原理、应付几个考试那么简单,而是在将来真正遇到问题时,是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多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打开一个通往问题解决的窗户?对于一个学生的问题,如果不能用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去解释和分析,而是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妄下结论去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那么教师的专业性又该如何体现?

因此,如何传递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让学生学到真正终生受用的知识?这个问题,留给我们每一位老师思考。

猜你喜欢
教育学问题学生所学
非所学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非所学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