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治愚”和“扶贫”的根本手段是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是拔穷根、摘穷帽的关键,让贫困家庭学子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增强致富的本领,从而实现一人高质量就业带动全家脱贫。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微观与宏观结合,扶贫的措施要精准,做到精准“滴灌”;发达地区及其职业院校与中西部地区的对口帮扶要精准;各级党委政府要直面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制度等方面的保障。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作用;措施;保障
作者简介:冯胜清,男,副校长,高级讲师,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1-0008-05
治貧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业已成为共识。“治愚”和“扶贫”的根本手段是发展教育。教育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其实现路径被描述为“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2013年以来,“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精准落地”“精准推进”等一系列“精准”理念的先后提出,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南。职业教育就是教育精准扶贫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
一、职业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提出来的,当时,他作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到了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总书记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的理念: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 2015年1月,习总书记把云南作为新年首个调研地点,他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习总书记又来到贵州省调研,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于是成为了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事关成才,也事关就业谋生。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并创新、引进及推广技术,加速区域技术进步,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手段和途径。社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便是劳动力,其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劳动技能和方法的提升,将直接决定社会财富的增长。而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具体执行者。因此,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何忽视,都会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国际竞争能力。而要形成这样一支队伍,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完成,职业教育也将逐渐成为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
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脱贫、提升人生价值、摆脱代际贫困的有效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前四年已经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 564万人,年均1 391万人,这与贫困地区结合地方实际兴办企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使他们能够到企业工作或者从事种养殖业从而脱贫致富有关。这么多的贫困人口,无论是到企业上班还是从事种养殖业,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相关的技能技术培训,有的就是上了职业学校,学到了一技之长,从而使自己、甚至使家人摆脱了贫困。目前,我国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职教扶贫制度体系。2016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把职业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实施了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行动,2016年合作办学跨省招生规模达31.9万人,辐射20多个省(区、市)的2 000余所学校;稳步提升了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职业教育资助全覆盖。截至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已对所有农村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补助每生每年2 000元的国家助学金,高等职业教育建立了“奖助贷勤工助学”的多元资助体系,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30%、25%的学生。现在,来自贫困地区的上了职业学校的年轻人不仅改变着自己,也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改变家乡。脱贫攻坚的实践充分证明,职业教育扶贫是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扶贫方式。贫困家庭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有了致富的本领,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并能够带动一家脱贫。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极为迫切的民生需要。只有办好职业教育,才能培养新一代农村劳动者。让贫困人口脱贫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及其他手艺,成为有文化的、拥有一技之长的现代农民、种养殖业专业户、现代手艺人及其他经营者,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或者是城市的建设者,必须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特别是职业教育。而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往往是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发展教育缺钱。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这已经成为中央的政策。如今,中等职业教育为贫困家庭带来了希望,特别是免除学杂费等政策,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学习技能的机会,这些孩子读完中职就业后,有效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正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所指出的,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贫困家庭学子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增强了致富的本领,就可以实现一人高质量就业带动全家脱贫。就读中职学校也成为很多贫困家庭子女初中毕业后的主要选择方向,“智力扶贫”切实达到了良好效果。
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扶贫作用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发展迟缓是严峻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的落实,现代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已经初步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毋庸讳言,职业教育的质量还不高,与产业发展的要求还不十分适应,而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就更多。据统计,我们目前还有4 000多万贫困人口,而相当部分的贫困人口,是由于缺少文化、缺少一技之长造成的。职业教育是拔穷根、摘穷帽的关键,职业教育让劳动者掌握技能、实现稳定就业、提高收入十分关键,是帮助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途径。但是,贫困人口多的地方却往往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这是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贫困地区相当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贫困群众没有掌握过硬的致富本领,这是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甚至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以为实现“普九”就大功告成了,卻不知道不少农村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无技傍身,只能靠体力挣钱,回乡几年后便成为扶贫对象。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习惯把地方的贫困落后归因于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却对造成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教育贫困,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贫困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这些地方的职业教育没有在扶贫攻坚中发挥“最后一公里”作用。在2016年召开的云南省“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为此而痛惜。有委员指出,如对职业教育不重视,有可能造成基础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巨大努力功亏一篑,难以实现价值转化。民进云南省委在向大会提交的建议中不无忧虑地指出,观念落后是云南省职业教育跨越发展的最大阻碍。商家、资金、技术、项目、高端人才可以引进,但立足于云南红土地上的几千万劳动力的素质没办法从外面引进,只能靠自己的教育来提升,尤其是靠职业教育来提升。云南省的情况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岛这些贫困地区的共性问题。
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重中之重,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要加紧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和教育脱贫的重要战略部署,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特别是要建立完善“三区三州”教育扶贫工作台账,对其中167个县(市、区)部署相应工作举措,以扶智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嘱托。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技。职业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劳动者素质要提高,职业教育首先要大发展,因而就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职业教育扶贫脱贫要精准推进,精准施策,精准落地。在施策上要注意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的结合。微观方面是指职业教育或培训要与扶贫的农户对象、产业项目、落地时间、工作流程等做到非常精细、非常具体。宏观方面是指职业教育或培训要与片区规划、宏观统筹、顶层设计、跨界合作等做到总体精确、定位准确、方向正确、路线清楚。要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来谋划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从城乡统筹与互动来破解贫困,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来驱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2]
(一)精准施策,切实为加快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目前,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技能教师紧缺;在校企合作中,中职学校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实习学生利益得不到保证;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和大学的比例过低,升学政策落实情况不理想,渠道不够畅通;受传统观念制约,当地学生主动就读职校的意愿不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和地位有待提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精准施策,切实为加快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1.领导端正认识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批示精神是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会有立足职业教育拔除穷根的思路,才会真正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相关措施跟进是保证。有了对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作用的正确认识,还必须有相关措施跟进。当下,要抓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个机遇,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坚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并重,促进普职协调发展;要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出台专项政策,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实施职业教育的重大工程,深化东西部协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加大中央资金、项目扶持力度,支持贫困地区中职校提升办学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职业教育配足师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加快区域性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大力发展与脱贫攻坚战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加大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开设符合地方特点、能够帮助脱贫的专业,要做到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学生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对农村户籍职业教育学生提高补助标准,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
(二)职业教育扶贫措施和方法必须精准
职业教育在实用技术培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要以习总书记的批示精神和“决定”为基本遵循,落实《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最近颁布的教育部《 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把提高质量作为战略重点,做到措施和方法精准。要认真对学校的问题进行排查、诊断,尽快改进,加快教学改革。
2.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有的放矢。要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紧紧围绕贫困家庭靠技术技能脱贫的目标,排查清楚贫困人群的情况和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建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大数据平台,做到扶贫的对象精准 [3];建办适应发展要求的农业类职业教育,改变“大水漫灌”的做法,精准设置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做到精准“滴灌”;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措施精准,加大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确保贫困家庭至少一人掌握一门致富技能,让贫困地区的人民,特别是让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及其他手艺,成为有文化的、拥有一技之长的现代农民、种养殖业专业户、现代手艺人及其他经营者。
3.校企合作加大力度。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要加大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力度,可以建立校企协同扶贫基地,多方引进企业、行业部门参与的职教集团化办学,增强职业院校扶贫的力量。同时,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围绕企业用人需求开展订单培养;进一步整合资源探索集团化办学,扩大高等院校面向这些地区的中职校的单独招生及注册入学的比例;广泛开展各类技能技术培训,加快培养符合贫困地区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4.区域间的合作要加大力度。贫困地区要与省内外高校开展合作,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干部互派互访、联合办学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协作,从而提高质量,使职业院校更加贴近脱贫攻坚战的要求,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出贡献。
(三)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职教对口帮扶工作要精准
先富带后富,发展经济是这样,发展教育也是如此。职业教育的区域合作是一种资源的配置和优势互补,是交换资源、整合资源、节约资源、优化资源的过程。跨地区职业教育合作有利于满足不同区域对人才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改善區域职业教育差异状况,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情况下,区域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中高职招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推动招生工作的重要措施,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的重要举措。所以,除了贫困地区要重视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也是极为必要的;先富起来的地区要带动相对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以此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国家层面要有相关的制度作保障。要进一步完善保障职业教育发达的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合作举办职业教育的制度,从责权利等方面予以明确和保障,要建立费用由中央、输出地和输入地分摊机制。进一步完善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合作举办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奖励性政策、拨款和经费使用方面的政策,地方同时要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使地方和相关职业院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不会因为领导的变更或行政区划的变化而使合作措施发生大的变化。
2.经济发达地区要把对口帮扶、精准扶贫作为应尽的职责。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要输出优秀教师及管理人员到中部和西部地区,为中部和西部地区带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东部,特别是经济强县的政府、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要为中部和西部地区提供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4]来自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如果有到高职院校进一步深造的愿望,那么,省级教育行政和人事部门就要出台有关学生报考高职院校突破户籍限制的政策,让他们在输入地参加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以圆大学梦。
3.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职业学校,要主动与省内外高职校一体化办学对接,而对口帮扶必须精准。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的责任和担当,所以,要做到精准,首要的是了解被帮扶地区的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对症施策。北京交通职业学院和北京市商业学校帮扶滇西是个成功的案列,他们做到了“精准扶贫就是要以优质资源精准对接滇西需求”。为做好帮扶工作,学校多次赴滇西实地调研考察和举行座谈会研讨会,召开了扶贫工作专题会13次,组织帮扶工作调研4次,参与调研人员30余人,组织人员赴云南保山考察60余人次,召开对口帮扶洽谈会6次,在可行性的基础上制定了帮扶方案,与保山市政府和教育局支持的职业学校签订了协议。这两所职业院校结合云南学生吃苦耐劳,对口工作需求量大等特点,选择了汽车工程、物流等5个专业面向云南招生,保证学生毕业之后有钱挣、有可期待的发展前景,通过职业教育真正实现改变贫困现状。3年来,这两所院校分别招收丽江及周边贫困县学生、保山地区贫困学生均为400多人,而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采取当地两年加北京1年或当地1年加北京两年的学习形式。[5]
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方面有自身的优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不仅要授技艺、助以力,更要用真心、用真情,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内容更好、保障更实、收获更大的职业教育,让小康社会的大家庭一个都不少,并真正让这些贫困人口过上长久的、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生活。职业院校要和精准扶贫联动,在做好精准扶贫时发展和壮大自身。
参考文献:
[1] 刘晓.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变革:互动关系与协同策略[J].职教通讯,2014(28):79-80.
[2] 王嘉毅,封清云,张金. 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7):12-21.
[3] 梁本凡. 脱贫攻坚重在把握“精准”二字[N].光明日报,2016-09-19(11).
[4] 中国教育新闻网.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通知[EB/OL].[ 2006-03-10].http://www.jyb.cn/info/jyzck/200603/t20060310_125148.html.
[5] 新华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调研纪实[EB/OL]. [2016-07-29].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7/29/c_129189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