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玲 文静
柴佳旻(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自闭症学生)
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实施形式,已经推行了近30年。有研究发现:我国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普遍不高,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需要大力提升;资源教室职能发挥仍然有限,较少关注个体受教育质量。笔者对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资源教室运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探索并建立资源教室精准服务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案支持系统,旨在进一步提升资源教室效能,为区域内每一名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提升。
笔者自编《资源教室服务随班就读学生现状调查表》,对区域内34个资源教室开展随班就读学生支持服务现状进行调查,与相关的56位资源教室教师进行交谈。分析发现,资源教室服务随班就读学生主要有两大不足:一是资源提取和材料准备能力不足。随班就读学生所在学校的资源教师无法快速准确地在已有的众多资源和工具中选择使用恰当的资源为随班就读学生服务。二是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和实施的有效性不足,资源教室活动较为零散,没有充分课程化。这些不足从客观上制约了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实践中,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特教背景和普教背景的资源教师积极合作,共同探索可以大面积服务随班就读学生群体的、更高效快捷的个案服务流程。同时,着力建设随班就读学生课程,进一步优化资源教室已经开展的学科补救教学和部分零散的资源教室个性活动,由区域三层级资源教师团队(三层级指一级资源中心、二级片区资源教室、三级各学校资源教室)针对个案需求按流程建立资源教室个别化课程群,包含学科补救课程和特需课程,以课程为导向,层层联动,实施服务随班就读学生个体的精准课程。
笔者从《资源教室运作调查问卷》中总结提炼出资源教室个案服务流程中的常态、特色和不足,整合形成了更优质高效的个案“五步支持”服务流程:接案、个案诊断评估与安置、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资源教室个别化课程设计与实施、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为了减少资源的筛选和准备时间,让资源教室教师更快地为个案服务,每一步都配套组建相应的工具套件。这些套件组成了资源教室个案服务便捷工具包,它们直接为资源教室教师提供个案服务流程、每步工作要点与建议、每步配套可选用工具表册、每步操作范例等支持,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教室个案服务操作指南,有效提升了资源教室个案全流程服务的工作效能。
图1 资源教室个案“五步支持”服务流程与资源教室快捷服务工具包
针对各类随班就读学生的需求,以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为导向,笔者探索并建立因应“五步支持”服务流程的两类五门资源教室课程。“两类”即根据随班就读学生身心发展需求、随班就读学生家长、普通班级教师、普通学生及家长诉求建设的资源教室学科补救课程和资源教室特需课程。学科补救课程包含听障随班就读学生学科补救课程和智障随班就读学生学科补救课程,特需课程包含听障随班就读学生听力语言康复课程、智障随班就读学生情绪行为课程和智障随班就读学生社交互动课程。
1.学科补救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学科补救课程的建设理念是,全面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纲领性文件,结合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情,从五大课标中提取出针对随班就读学生学科参与度提升的目标要求,形成随班就读学生学科补救教学目标,以提升随班就读学生主要学科的学业水平。目前已形成“个案评估、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形成补救课程建设和实施方案、补救性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估”的学科补救课程建设与实施路径。
(1)听障随班就读学生学科补救课程
主要调整听障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目标,为听障随班就读学生开展语文、数学学科补救。抓住听障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特点和生活经验,通过通用课堂教学、资源教室抽离补救教学、资源中心专业听力语言训练等途径,培养学生看话、听话、说话、阅读、书写、计算、理解、看图及综合运用的能力,逐步让学生具备语文学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智障随班就读学生学科补救课程
该课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适当加大生活教育在调整性课程中的比例,通过将普通学校潜在的生活教育需求提炼出来,并作为调整后的单元主题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将语数学科生活化。
具体体现为,在“形成补救课程建设和实施方案”和“补救性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结合普通学校学期语文、数学教学内容,以及资源教室课程课时安排,拟订学期资源教室学科课程主题,并在主题内增加一部分生活经验和常识的学习,最终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经验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材料进行组织,形成调整后的单元主题教学材料。智障随班就读学生学科补救课程是基于学生的能力现状,进行课程目标的大幅度调整,使内容更加生活化,实用性更强,适用于所有发展性障碍随班就读学生。
2.特需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三层级资源教室就随班就读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需求、随班就读学生家长期望、普通班级教师期望以及普通学生及其家长诉求进行调查,深入解读制约当前随班就读学生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探索出针对随班就读学生个体的特需课程,在整体满意度、社交融洽度等方面提高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特需课程包括听障随班就读学生听力语言康复课程、智障随班就读学生情绪行为课程和智障随班就读学生社交互动课程。
(1)听障随班就读学生听力语言康复课程
笔者根据听障生听觉发展水平及言语语言发展阶段,结合听障生身心发展特点,坚持将听觉言语语言康复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理念,设计了听障随班就读学生听力语言康复课程方案,并选用生活中的素材、教材、绘本及其他阅读材料的相关内容,编制成各级个训教材:《会听能说》共四册、《我能说清》一册。
在课程实施中,巡回指导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教学示范,指导资源教室教师开展康复训练、方案探讨和教学反思等。同时,根据听障随班就读学生听力语言评估结果,一学期为听障随班就读学生设置30~35次听障语言个训,个训时间由个训教师与家长商讨确定,每次个训活动时长40~50分钟,同时给家长布置家庭康复训练辅导作业,及时巩固所训内容。期末对听障随班就读学生的听觉语言能力进行评估,以检核个训效果,拟订下期个训计划。
(2)智障随班就读学生情绪行为课程
依据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及随读学校课程与随班就读学生的需要,笔者积极探索资源教室情绪行为课程。在该课程建设的思路上,以应用行为分析(ABA)为教学取向,选择亟待解决的情绪行为问题,并依照个体需求进行环境的调整,再逐步对个体进行情绪行为的阶段性训练。最终使学生能自主管控情绪,减少情绪行为问题,实现人际良好互动。在课程探索中,又将课程分为两个互相支持框架:情绪进阶课程框架和行为课程框架。情绪课程为进阶课程,学生在完全掌握前一阶课程后则自动进入下一阶课程学习;行为课程则为平行课程,可以根据孩子目前最需要解决的行为问题选择合适的阶段课程进行,并配合相应的情绪课程,直到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消减方能结束课程。
(3)智障随班就读学生社交互动课程
笔者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现实需求进行资源教室社交互动课程探索,形成“个案评估、形成个别化教育计划、形成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社交课程方案、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介入方案、社交互动单元主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实施教学、评估反馈”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流程。在具体实施中,根据社交沟通的内在维度及随班就读学生需求现状形成了“打招呼”“社会互动”“拒绝”“交流分享”和“情绪表达”的随班就读学生社交互动课程单元,单元活动以社交故事教学、伙伴情境演练、视频反馈学习(家长参与)和家庭自主训练等模式开展。
课程本位的服务流程是优化资源教室个案支持系统的关键,而高效运作的资源教室个案支持系统是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基本保障。我们通过规范的个案服务流程、满足随班就读学生发展需要的学科补救课程和特需课程,极大地提高了随班就读学生课程参与度、社交融洽度,进而促进了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