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梅,张洛琴,邓文风,申爱荣
1.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妇产科(三门峡472000),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郑州450052)
不孕症(Infertility)是指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前提下,1年内未能成功受孕的病症[1-3]。因精浆、精子、卵巢等相关生殖系统的抗原所诱发的自身免疫或者同种免疫而形成的相应抗体所致的不孕不育为免疫性不孕不育。全球育龄妇女中不孕症的发生率约为15%,而我国的不孕症发生率已达到10%左右[4-6]。西医对于免疫性不孕症的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抑制免疫反应,但其妊娠率偏低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多。中医中药对于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与独道优势。本院吸取中医理论精华,自制抑抗方治疗本病,疗效与妊娠结局理想,现将详细情况汇总于下文。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82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资料,将全部入选患者以随机法均分后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5~43岁,平均(31.37±5.78)岁;病程为24~136个月,平均(72.36±10.81)个月。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4~43岁,平均(31.39±5.81)岁;病程为24~138个月,平均(72.49±10.92)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统计学可比性,P>0.05。
诊断标准:《中华妇产科学》中关于免疫性不孕不育之相关诊断标准[7]。纳入标准:①有2年及以上正常性生活在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前提下未能成功妊娠者;②经本院抗精子抗体化验呈阳性,或体外实验表明抗生育免疫拮抗人精子与受精卵的正常结合;③有妊娠要求;④在知晓本次研究全部内容的前提下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卵异常或男方精液化验异常的患者;②其他原因导致的不孕不育症患者;③染色体异常的患者;④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⑤输卵管阻塞患者;⑥对于本次研究涉及治疗与药物有禁忌症及过敏史的患者;⑦男女双方无法确保在治疗期间正常进行性生活的患者;⑧生殖系统存在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西药治疗,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 H12020123),5 mg/次;维生素C片(国药准字H42020614),200 mg/次;维生素E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03539),100 mg/次;均以2次/d,口服,3个月为1疗程。用药开始时停止其他相关药物的应用,并开始避孕,于抗精子抗体化验转阴后终止避孕。
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抑抗方治疗,方剂组成:红藤、生黄芪各30 g,蒲公英、山药各15 g,紫花地丁12 g,寄生、续断、山萸肉、赤芍、丹皮、菟丝子、炙甘草各10 g;肝肾阴虚有热者加生地20 g,栀子10 g,下焦湿热者加薏苡仁30 g,苍术、黄柏各10 g,阳虚畏寒者加肉桂10 g,附子6 g,月经色紫有块者加丹参24 g,桃仁10 g,面白唇淡、倦怠懒言者加黄精12 g,当归10 g;1d1剂,以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3个月为1疗程。
3 观察方法 治疗1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 FSH、LH、E2、T、PRL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统计成功妊娠率,对于成功妊娠的患者随访期延长至妊娠结束,统计成功分娩率,成功分娩指足月剖宫产或足月顺产。临床疗效依据相关文献标准评估[8]。以抗精子抗体化验呈阴性,正常性生活条件下成功妊娠为痊愈;以抗精子抗化验呈阴性,正常性生活条件下未能妊娠为有效;以抗精子抗体化验呈阳性,未能妊娠为无效;总有效为痊愈与有效之和。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对比以均数t检验,等级数据对比以秩和检验,计数数据对比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17%(30/41);观察组治愈2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2%(39/4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444,P=0.015<0.05。
2 两组性激素表达水平比较 见表1。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对照组FSH、E2较前有改善(组内对比P<0.05),LH、T、PRL较前无改善(组内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E2、T、PRL均较前有改善(组内对比P<0.05),LH较前无改善(组内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E2、T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PRL、LH与对照组无差异(组间对比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分泌水平对比
注:组内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
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见表2。观察组成功妊娠率80.49%,成功分娩率78.05%;对照组成功妊娠率53.66%,成功分娩率43.90%;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妊娠结局统计对比[例(%)]
注:组间对比,▲P<0.05
不孕不育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疑难病症。我国人民传统观念浓厚,国民对于生育的要求较高,并且对女方的要求高于男方。发生不孕不育症后女性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且随患者的年龄逐渐增大其心理压力也逐渐加大[9-10]。随着国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长足发展,我国居民运用先进的诊查手段明确不孕不育原因的比例显著升高。这也使得免疫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检出率明显上升,为有效治疗提供了良好基础。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约有30%~60%与免疫因素相关[11-13]。免疫因素的不孕抗体多因外伤、感染等因素而诱发,使患者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异常抗原形成,免疫调节机制失衡,致使患者发生生殖系统免疫过激反应。西医治疗主要通过避孕套阻隔与免疫抑制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本病的治疗周期较长,醋酸泼尼松等药物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较大,且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中医学将肾之阴阳两虚导致的女性不孕,归纳于免疫亢进的范畴[14-15]。肾阴、肾阳的不平衡,不能相互制约,湿热邪毒趁虚入侵胞宫,导致女性不孕。“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因此,中医对免疫性不孕的治疗主要以补肾扶正、活血化瘀为主,通过自拟抑抗汤中诸药补气活血、扶正祛瘀、清热解毒、利湿降浊等作用,平衡肾阴、肾阳,平衡免疫,以达到对患者因抗原刺激产生的过度抗体的正常平抑,使受孕过程中免疫抗体由阳转阴,从而达到患者正常受孕的临床效果。本院自拟抑抗方中红藤败毒消痈、通络清血毒、活血通经。生黄芪补气升阳、益气托毒、益气固表、利水消肿。山药、山萸肉健脾益胃、滋补肝肾。寄生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固冲任、养血安胎。续断、菟丝子味甘而补虚、味辛可润燥,能补肾阳、益肾精有平补阴阳的功效。丹皮、赤芍可凉血活血,清血中虚热、除血中污浊。蒲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疖。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缓急止痛。随症加减使用药更符合患者具体病症,提高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1疗程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疗效确切理想且具有缩短治程的作用。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FSH、E2、T三项性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说明本方具有改善患者性激素分泌水平的作用,但用药1疗程尚无法对全部性激素指标均起到良好调节的作用。通过随访得知,观察组患者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停药后观察组的疗效较对照组理想,不易复发亦不易发生免疫性流产。
综上所述,自拟抑抗方对于免疫因素所致的不孕不育具有明确理想的疗效,可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对于患者的FSH、E2、T、PRL分泌水平可起到明确理想的调节作用。
[1] 许玉刚,张喜凤,朱立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9):110-111.
[2] 陈冬琼,柴 媛.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96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1):26-27.
[3] 钮红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2):92-93.
[4] 孟 焱.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症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30(6):1029-1031.
[5] 谢有欢,胡艳英,樊秀花.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2):146.
[6] 李艳丽.不孕不育症免疫因素调查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38-139.
[7] 钟紫英,张兰英,温燕忠,等.补肾活血除湿法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90例[J].陕西中医,2016,37(12):1623-1625.
[8] 于利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3):34-35.
[9] 刘 丹,张碧娟,李 萍.心理护理干预对高龄不孕患者心理状态及助孕结局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17,31(1):53-54.
[10] 朱海燕,张海荣,沈祖楠,等.900例不孕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5,32(4):583-584.
[11] 苗群英,王佩红,赵 莉,等.汉中市不孕症患者病因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8):1094-1096.
[12] 刘红姣.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症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8):57-58.
[13] 高 兰,陈启亮,黄碧欣.活血促孕方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9):20-22.
[14] 何若苹.国医大师何任活血化瘀治疗不孕不育经验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559-3561.
[15] 赵旭辉,陈文英.中西药联合治疗6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