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目标

2018-04-26 02:18牛小凤
新一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渗透教育高中语文

牛小凤

摘 要: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只有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才会更加愿意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并能够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切实提高自身的爱国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高中语文;渗透教育;民族传统文化

最新颁布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中明确指出,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載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世界经济信息的融合发展,世界文化交流方式不断丰富与扩大,使很多文化都给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髓,传承传统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我们需要将语文这门学科合理地利用起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利用语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传统文化,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人,这能够帮助传统文化更好地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

(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古诗词经典,无不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等内容,也是新时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比如陆游的《家祭》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国家统一意识;于谦的《石灰吟》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舍生取义精神,等等,这些都对学生三观的树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内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质修养,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弘扬地方文化的时代重任。语文教学不仅在课内,也在课外。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是语文教学开发利用的宝藏,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非物质文化、民间故事、打油诗、山歌、风俗文化、历史古迹等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与热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扩大视野,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文化的观念,培养学生留心生活、感受生活、反思生活,组织学生集体过节,参观文化古迹,收集民间文学,使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参与,敢于交流,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品味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觉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

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用民族的、现代的、世界的、人类的多元眼光去审视各种文化,以开阔的视野,在比较撞击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判断的习惯。为他们建构在民族文化精神和世界多元文化熏陶下的独立思想和人格”。

(一)教育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文化自信来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与热爱,通过渗透传统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践行着,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二)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阅读接受能力,形成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环境。民族传统文化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中,必须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三)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石。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将起到主导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但需要做好传统文化渗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和指导,还应该真正做到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并将文化传承带头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确保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作用,构建起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石。

总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教师还应给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与氛围,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传统文化,只有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才会更加愿意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并能够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切实提高自身的爱国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渗透教育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