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维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进背景下,对幼师音乐教学也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强调教师在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还应积极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来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幼师音乐课程;民族传统文化;渗透探究
面对现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认识存在的迷惘,以及事不关己的态度,怎样在教学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渗透也逐渐成为了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难题,而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幼师音乐课程在开展中也要重视、加强民族文化的融入。
一、注重音乐作品的欣赏
首先,是满足器乐作品。现代学生若在小时候未对民族器乐做出深入研究,那么对这些器乐的了解往往都是少之又少的。对此,在欣赏之前,教师可以对相应乐器的起源、发生运力,以及音乐特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搜集整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立体认识,并全面激发其欣赏热情。比如,在带领学生欣赏《二泉映月》这一二胡乐曲时,就可以先通过一段流畅的演奏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进而为下一教学环节做出良好铺垫,带领学生对二胡的起源、构造等相关知识做出深入探究。之后再让学生带着相应问题对该乐曲进行再次欣赏。或者是为学生播放《青花瓷》等一些融入了流行元素的民族器乐改编曲来引导其欣赏,以此来为学生营造出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相互碰撞出的视听效果,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1]。
其次,加强戏曲欣赏。相比于民歌乐器来讲,现代学生对中国国粹戏曲方面的知识一直都处于知之甚少的状态,对此,教师就可以在带领学生欣赏《贵妃醉酒》这一戏曲过程中,运用一些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呈现各种脸谱,让其对其中的含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各种唱腔的所属派别进行听辨别。通过增强学生实践体验的方式来不断增加其对戏曲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也让其在此过程中对民族艺术产生更深厚的感情,真正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民歌。要想将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渗透给学生,首先就可以将地域文化的了解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作品欣赏。在欣赏中,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原生态作品,带领学生对其音乐风格、作品旋律线做出深入探究,以此来让其真正学习欣赏到最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作品。
二、重视民族歌曲的演唱
在近几年的声乐教学中,不爱唱民歌是很多学生都存在普遍现象,认为民歌比较老土,经常会将一首原本很优美的,充满中国元素的民歌作品演绎成幽默曲。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其演唱一些西方音乐作品来改变学会的固有理念。比如:在带领学生演唱《森林》这首匈牙利民歌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节奏,让其对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特征有进一步了解,或者是让学生伴随着美妙的歌声自由的编排一段舞蹈,以此来增强其喜爱程度。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看秧歌》这首东北民歌,通过对比的形式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歌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也是充满新奇,引导学生慢慢的增加对民族歌的了解与喜爱,也在此过程中恰当的渗透民族文化,真正唤起学生那份强烈的爱国之情[2]。
三、强化民族音乐作品演奏
出了演唱练习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奏来加强民族文化的渗透。比如,带领学生分别学习汉族歌剧插曲《北风吹》、藏族民歌《弦子舞》等各民族的钢琴曲,让学生在演奏练习中对每个民族的音乐特点做出进一步了解,真正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再如:在学习《弦子舞》这首民歌时,为了让学会对那种充满丰收的喜悦之情有更深入的体会,其教师就可以邀请一些藏族班的学生来为大家进行弦子舞的表演,并为学生详细的介绍一些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更用心、努力的学习民族音乐作品。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演奏专长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边演奏边讲解的方式来向学生讲解各种民族音乐作品,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一些经典作品,以此来深深感染学生,让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更深的感触[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师音乐课程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其积累更丰富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还能够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诸多契机,以此来进一步提示学生的审美要求,从而为其今后從事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萍.如何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J].文教资料,2014(34):77-78.
[2] 叶桑.儒家音乐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的价值研究[J].北方音乐,2014(3):94-95.
[3] 张雅琳,宋佳阳.利用民间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J].戏剧之家,2016(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