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会学习》课程教学的大学生学习思维建构研究

2018-04-19 08:13张海峰
东方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会学习课程教学

摘要:《学会学习》课程教学是一个学习、消化、升华和运用的过程。本文基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善问”、“勤圈”、“拓面”、“慎辨”四个方面探索大学生在师生双向驱动中学习思维的建构路径,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关键词:学会学习;课程教学;学习思维

现代大学教育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学会学习》课程将通过四个课题的完成来综合提升以上四个方面的能力。

《学会学习》课程教学是一个学习、消化、升华、运用的过程。其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且有助于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研究能力。这是现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的“自主学习”所必备的写作技能,也是个人储备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学会学习》课程要求既是大学生“善读书”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也是社会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学习能力和工作素质。

第一,善问。“问题意识”是《学会学习》课程学习的第一步。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撰写《学会学习》课程作业中,问题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学会学习》课题一:读书报告,要求同学们从《学习力》这本书出发,探讨学习之法。从历届同学们撰写的关于《学习力》读书报告来看,“问题意识”较弱,内容宽泛,难以深入。往往圜于《学习力》文本,重视文本介绍,少见拓展。

这类写作方法比较常见,但是读书报告的大部分篇幅都在介绍《学习力》的书本框架,个人思考的内容较少。这几乎成为近年来《学习力》读书报告的通病。但是也有做较为深入思考的《读书报告》,以联系自身的学习方法居多[1]。

从“问题意识”出发联系自我的学习思维,思考学习力提升路径。其可读性和研究的意义也就跃然纸上。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文本写作上,它还是大学学习思维重要体现。因此,基于“问题意识”做精致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实现这一过程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一是问中学,即带着问题学习《学会学习》课程,在课程作业写作过程中也要有问题意识,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这对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很有好处”。二是学中问,即带着思考学习《学会学习》课程,尤其要丰富对某一观点的理解。如果在读书中不能够提出足够多的问题,那么完成课程作业就仅限于把作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和梳理,表现为“困在书本的牢笼中”,不会有比较深入的、有启发意义的论点提出来,不能“从书本中走出来”,面对实际的问题。预防或解决这类问题发生的重要方法,可通过聚焦某一观点,阅读相关书籍,扩大视野,充沛知识量,来启发问题意识。三是交流问,即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启发问题意识或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遇到问题自己想不明白,就要主动交流虚心求问,这样也会开拓视野、打开思路,提高文献阅读的效率。这是《学会学习》课程团队学习的最大优势之一。从传统应试教育迈向现代大学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学会学习》正旨在启发问题意识,优化学习方法,强化自主学习能力,为大学学习提供方法论参考。而这一系列的“问”,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链,也就是最后《学会学习》课程作业的主要论证思路。

第二,勤圈。善于圈画重点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这主要表现为善于记录总结、提炼重点的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正是强调读书中“圈画”以及“做笔记”的重要性[2]。“动笔墨”的过程,既是反复加深对阅读内容理解的过程,又是帮助头脑建立资料库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

所谓勤圈,第一阶段是要抓住关键点做摘录。面对相关书籍或者其中某一篇章,首要的是准确把握字里行间的内容,厘清文章作者的主要思路,弄清楚文章的逻辑结构,把握住作者的主要思想、重要观点,从而厘清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通过读书摘录,实现书本由“厚”到“薄”的过程。这是学会读书的第一阶段。在阅读文献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很多同学仅停留在第一阶段,善于直观罗列书本框架。

第二阶段则是要抓住共鸣点写批注。批注的撰写是我们精致读书的最好习惯。大家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故事或方法让我们感动或联想,总有一些观点给予我们得以启迪,总有一些疑问引发深思。如果我们能坚持把自己瞬间的灵感、偶得的感言、真实的收获等随笔而录,积少成多,就会集腋成裘。

第三阶段则是要抓重点定方向。篇幅毕竟有限,因此,撰写时一定要注意“以小见大”。所谓“小”就是要在自己课程作业颇多的感受中,选取触动最大、感受最深、实践性最强、深度挖掘最有可能的问题[3]。这一过程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通过局部看出整体、通过微观辐射宏观,作为进一步研究和阐述的方向,为下一步撰写课程作业时精准聚焦、集中发力做好准备。但是在深入挖掘素材上还是限于泛泛而谈,没有继续深化。

第三,拓面。在“勤圈”的基础上明确写作重点之后,必须还要围绕这个重点进行知识拓展,进一步夯实问题意识的知识基础。歌德曾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所谓看到纸的背后就是进一步地深入和拓展阅读。以《学会学习》课题一为例,围绕《学习力》内容阅读相关书籍或论文,建构研究知识,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真正写出高质量的《学习力》读书报告,还要掌握这本书的背景材料、作者柯比(W·K·Birby)的主要相關论述以及其他读者对于作者的评价等内容。从109篇被推荐为良好的《学习力》读书报告中看,85%的作者介绍了这本书的背景;而只有5%的作者介绍了柯比的其他相关论述;95%的作者引用了其他读者对于作者的评价。通过调研发现,三项数据出现较大反差的原因在于同学们往往对《学习力》的内容掌握较少,而急于完成读书报告才会导致这三项数据差的出现。对于作者其他相关论述的了解并不能较为快捷地完成作业。因此,同学们在读书报告的学习过程中陷于“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的漩涡。因而,知识面的拓展需要我们潜心阅读,端正学习目标。而以上提到的知识面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围绕柯比《学习力》观点拓展“知识面”,即作者本身的意图、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写读书报告的过程首先是走进作者心灵的过程。然后是读者按照自身的“前理解”进行选择、梳理,并产生一个自身的价值、想法、观念与作者进行碰撞的过程。二是围绕他人评论拓展“知识面”,已有的近三年《学会学习》课程作业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这需要我们注意收集他人相关评论性观点或者文章,进一步丰富相关资料,帮助自己增强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但是对于相关评论或理解不能生搬硬套。三是围绕自己的主攻点拓展“知识面”。自己的主攻点更需要有关论据的支撑,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以进一步增强说服力。

第四,慎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充分说明了学与思结合、辨析兼顾的重要性。我们在撰写课程作业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原著中获得的知识思想观点,还是在拓展知识面的搜集资料过程中遇到各种观点,都不能简单地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全盘照收,而是要做精致辨析。《学会学习》课程四个课题的作业中,《学习力》读书报告查重率较高且创新性较低。“慎辨”的重要性对于《学习力》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等撰写来说非常重要。这需要我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是處理好扬弃的关系。也就是说,哪些观点能够立得住,哪些观点需要批驳扬弃。这与我们传统应试教育,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需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阅读内容,而非全盘接收。《学习力》一书共有六个篇章。如果没有扬弃,《读书报告》的内容大包大揽,则很容易失去重点,缺乏研究剖析的针对性。二是把握住真与伪。在辩证地看待事物过程中需要我们把握“历史还原论”,将事物投射到具体情境中去,理解事物发生的“是非曲折”。继而,我们在引用资料时,绝对不能只当“搬运工”,还需要慎重考察辨析,评判资料引用的恰当程度。三是兼顾好“取”与“舍”的关系。在相关资料的阅读过程中所获取的大量材料要根据读书报告、文献综述、调研报告等自身问题意识的总体框架来抉择,切实做到材料服从于观点、论据服务于论点。从材料到论据,从论据到论点,需要我们学会概念化(conceptualize)。根据你所看到的事物,真切地去了解,你所看到的事物是什么?整体的意义是什么?整体的轮廓是什么?四是《学会学习》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希望同学们拓展眼界,恰当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通过了解更为广泛的知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厚外薄中”则是不可取的。《学习力》一书作为现代大学教育中优化人们学习习惯的书籍,也需要进行辩证解读,因而关于《学习力》读书报告的撰写需要采用辩证思维取向。正如这一警句——“我们对于国外学制的经验,应该明辨择善,决不可舍己从人,轻于吸收。”

第五,实践。我们在撰写《学会学习》课程作业的过程中始终要把“实践目标”作为重要的因素去对待,这也是明确问题意识目标的过程。所谓重实际,一是取决于《学会学习》课程作业本身内容,它能够较为准确地指引我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二是取决于同学们的认识。由于同学们的体会、阅历和认识不同,不可能存在统一不变的写作方法。在内容上,可以围绕对《学会学习》课程作业以及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建议。总之,要把平常所学、所思、所得、所悟与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在总结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在现实中笃志践行。

参考文献:

[1]金佩华,李亚萍,王昭荣.研究生读书报告制的实践与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24-26.

[2]韩宇.写好读书报告的“五要素”[J].紫光阁,2016(10):71-73.

[3]马玉海,张月.高校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及其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1):32-34.

作者简介:张海峰,男,硕士研究生,讲师,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会学习课程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学会学习”目标的达成研究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困扰探讨
“学会学习”理念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