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改革的“情景”建构

2018-04-08 07:36杨俊航范玲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多模态情景

杨俊航 范玲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看,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为学习者提供语言的文化层面和语境层面信息,从强化输入理论来看,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有助于强化课堂的信息输入。在实践操作层面,多模态大學英语课堂“情景”建构需要确立方法为目标服务的思想,关注有效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整合模态资源,确定主题模态,以其他模态作为背景和补充,从而充分发挥“情景”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 ;情景建构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逐步转变了大学英语教学以教师口头讲述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大学英语课堂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备,软件内容越来越充分,教师对新技术利用的能力水平也越来越高。图像、表格、音频、视频、动作、表情、姿态、位置,互动沟通、情景模拟等各种模态形式将大学英语课堂变得更为直观、形象、生动。但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进入大学英语课堂,绝不应该只是表面上的“热闹”,其对大学英语课堂最重要的改变是重新建构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情景”,提高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的理论基础

(一)大学英语课堂的“情景”建构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媒体层面构建了其理论框架。首先任何一种语言形式都有其文化特点,不同的文化会赋予不同语言系统以不同的语音、语词、语义、语法和语言结构。其次,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构成的语境,对话语的意义和话语的应用进行了限定和区分。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包含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强调了不同形式的表意系统,又将分析话语直接展现在客观世界的形式,包括语言形式、身体形式、图形图像等视觉形式、音乐声响等听觉形式等。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以教辅资料、黑板为主要教学工具,以教师的口头讲述为主要教学方式,对英语的传授大多涉及的是其语音、语义、语法、篇章结构,但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其主要障碍在于目标语言系统与母语系统之间的系统性差异,其深层次原因是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一障碍在传统大学英语课堂很难克服。从应用角度讲,语言是活的,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应用,而语言的应用一定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话语是社会对现实构建的知识,由特定的社会语境产生并由多种符号模态体现”,相同的词汇、语句、篇章,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也是不同的,脱离了语境去讲解,往往很难揭示语言的真意。传统大学英语课堂在这一点上也显得无能为力。文化和语境层面障碍,在母语学习中完全不存在,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把二语习得者放到完全应用目标语言的国家去生活,也不会存在这样的障碍,原因就在于无论是母语学习还是在目标语言国度学习语言,都有“活的情景”来帮助学习。所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运用多模态方式,构建出形象、直观的教学“情景”,可以克服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文化和语境层面障碍。

(二)大学英语课堂的“情景”建构的输入强化理论分析

大学英语课堂的目的是通过课堂的45分钟,向学生输入英语语言信息,学生通过对输入信息的感知、理解、接收、整理,最终成为自身知识存储的一部分。“只有学习者以某种方式感知和注意到的语言输入才会对语言习得产生作用”,传统大学英语课堂输入信息方式单一,质量和数量有限,又因为其形式的枯燥,使学生接收、理解都比较困难。所以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模态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整合声音、文字、图像等模态,构筑语言应用的“情景”,从多方面对学习者的听觉、视觉、触觉进行感官刺激,同时对英语学习从多方面提供语言信息,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者的关注度,从而提高输入强度,强化输入有效性,强化学习效果。

二、 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的实践操作

(一)确定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的原则

1.方法为目标服务。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不可能改变大学英语课堂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其调整的是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形式。所以,我们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如何进行大学英语课堂的“情景”建构。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决定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情景”建构的方式。

2.关注有效性。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提供了足够多的资源和方法,如何选用这些资源,是必须要重视的一个课题。选择最能吸引注意力的,或选择让学生参与最多的,还是尽可能多地运用模态手段,这些想法都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有效性。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景”是为了模拟真实社交环境,将文化和语境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而不是花哨。所以,模态不是越多越好,越花哨越好,而是越有效越好。“教学模态的选择是在最优化和最简单化的矛盾之中进行的” ,力求用最简单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的角色

1.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主体,在整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首先,大学英语课堂的“情景”建构要由教师来设计,体现的是教师自身的特点,发挥的是教师的能力水平,而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或者把课堂完全交给视频、音频、图像、PPT。其次,大学英语课堂的“情景”建构过程要由教师来实施,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既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模态的运用,也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参与程度。

2.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对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理解、掌握、运用英语。多模态教学相对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来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完全是被动的,而是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也是如此。首先需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对英语掌握的程度,以及文化背景、专业背景等等因素,据此来进行“情景”建构。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整和改进。另外,还要注意将学生融入到“情景”之中,而不是让学生始终站在“情景”之外,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到“情景”所构筑的文化、语境。

(三)整合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的资源

1.主体模态。主体模态是在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过程中需要首先确定的。根据经济原则,选择模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用少的模态产生大的效果才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同时,从多模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彼此之间是强化、补充、协调的关系,其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不是等量的,而是有主次之分的。所以确定主体模态非常重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时间有限,目的明确,需要按照教学任务的要求,根据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考虑学生自身的背景和学习阶段,选用合适的主体模态,一般来说,PPT因为整合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往往是我们选用的主要主体模态方式,视频往往是在考虑课堂的灵活性以及为学生充分地提供文化背景信息的时候作为主体模态使用,场景模拟则是在学生自身接受程度较高,参与度较高的情况下选用。

2.背景、补充。确定了主体模态,其他模态则是作为背景和补充出现的,在主体模态提供的信息不完整,吸引力相对不够,或是主体模态阐述的某部分内容需要着重突出加强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其他模态作为背景和补充。比如,单独的图像用于配合文字和音频信息;单独的音乐,为了烘托或活跃气氛;片段场景参与演示,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色彩鲜艳、着重加强的图像、文字为了突出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

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情景”建构,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和创造出较真实的社会交际语境,“使学生尽早直接接触近乎真实的语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异国的交际环境,另一反面可以使学生学习如何应对这种差异,提高交际能力”。同时,强化课堂上的信息输入,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和语境障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大學生英语的理论和应用水平。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还处于实验阶段,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充分发挥“情景”建构的作用,还需要继续研究、实施、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俊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模态建构改革[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

[2]杨俊航.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的建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8).

[3]杨俊航.MCALL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4).

[4]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5) .

编辑∕吕秀研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堂多模态情景
情景交际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特征简述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平时成绩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式主题演讲的有效性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中内容教学法的反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