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实践类教学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4-08 07:36贾娜花军王小雨刘诚葛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工程教育校企合作

贾娜 花军 王小雨 刘诚 葛冰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工程教育理念的普及,工程类本科培养中校企合作的模式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逐渐发生着变化。分析协助、合作和联合3种校企主要合作模式的特点,总结目前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时出现的问题,从生产实习内容优化、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及实习效果控制与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东北林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与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工程教育; 质量保障

工程教育发展的历程始终伴随着校企合作的各种模式,曾经出现过的“厂办校”“产、学、研”“产教合作”“产学结合”“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委托培养”“联合办班”和“订单培养”等教育培训模式,都是校企合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形式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体质改革不断深化和工程教育理念的普及,校企合作模式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逐渐发生着变化。从本科工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今天校企合作模式更多地体现在实践类教学领域,并向着规范、稳定、互利共赢的方向不断推进。

笔者以东北林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从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实践类教学活动的不同校企合作模式的适用性及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对工程人才的需求。

1 机械类专业实践类教学内涵与作用

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广义的实践类教学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各类实习(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工程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等,这也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实践类教学环节。

根据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对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中说明,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工程训练(主要包括机械制造过程认识实习、基本制造技术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和机电综合技术训练等)、实验课程、生产实习、科技创新活动,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至少占总学分的20%,要求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比可知,以工程教育认证为代表的工程教育体系,强调实践类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比重,有五分之一的学分用于实践类教学,实践对工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工程教育体系对实践类教学更重视其工程属性,更强调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工程训练,更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如何开展实践类教学就非常值得高校和工程教育的研究者和实施者进行深入思考和有益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2 实践类教学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无疑是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但其合作机制的建立则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实践类教学校企模式根据校企双方的需求、资源、技术水平与规模的不同,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合作形式,校企双方都应以各自的需求和所能提供的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优质的资源,其合作机制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和资源共享模式。

从能够实现的功能和目的来看,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有协助、合作和联合3种模式。其中,协作模式较为简单,其功能实现主体往往是企业方,一般为规模性企业,企业接受高校集体预约参观生产线,并就生产线的特点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简单的讲解,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学生初级的认知性实习;合作模式,是企业与高校作为平等的主体,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在某一领域的深度合作,常见的是合作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形式,企业与高校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是目前国内各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学校会借助企业的场地、设备和技术资源完成部分的实践教学工作,这种模式除了适合本科教学层面的合作培养,也适合研究生教学层面的合作。很多企业会同时提供协助与合作两种不同的校企合作方式,即对与其行业密切相关,科研合作密切,每年提供优质毕业生的高校提供合作方式,对相关度一般的学校提供协助的合作方式;联合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模式,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定向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和企业按照企业人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实践完全由企业承担,企业生产基地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實习的主要场所,实行一体化管理对企业而言,就是所谓的“订单式”培养。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资源包括硬件的仪器设备资源和软件方面的师资技术资源两个主要方面。工科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实践教学所需的硬件资源投入较大,单纯的依靠学校投入,会造成学校资金、场地等方面压力,借助于企业在此方面的优势,能够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达到实现互惠共赢的目的的。

基于“双师制”的思路,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还承担了培养师资的任务,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双方各自派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和技术人才,一方面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也互通有无,教师能够学习更多的实践经验,技术人员则有机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 基于校企合作生产实习改革实践

东北林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借助老工业基地的地域优势,结合专业自身特点,联合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习、实践地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企业和学校完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能够完成对本校本科生常规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分散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目前,专业依托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经了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以生产实习为例,从生产实习内容的优化、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和实习效果控制与评价三个方面分析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3.1生产实习内容优化

生产实习贯彻理论联系的实际原则,主要完成基本制造技术训练和先进制造技术训练的任务,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和熟悉专业技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增加感性认识,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工程职业素养。为使生产实习内容更加优化,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了生产实习的教学大纲,实习课程体系和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企业的技术优势,专业生产实习定在企业的生产现场,主要内容包括:

(1)机械和电气识图讲座

锻炼识图能力,以企业的主导产品――铣床、数控镗床的实际生产图纸为依托,包括机床结构图、电气柜装配图、电气原理图、电气互连图等,结合这些图纸的综合阅读,使学生能够将以前学到的知识与工厂的生产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各类图纸的绘制规则,为以后参加工作接触更复杂的设备及阅读国外引进产品的图纸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

(2)机床主要零部件拆装

主要完成18级铣床变速箱的拆装,在此过程中熟悉变速箱的变速原理、各个零部件的作用、连接及传动方式、拆装的工艺要求以及操纵机构的操纵过程,要求每人可以实现单独熟练拆装。

(3)机床电气控制

主要学习常用机床电器、机床电气系统的特点、元件选择原则、图形符号的正确使用、各类标准的贯彻执行、典型基础电路分析、典型机床电路分析、能够根据齐二机床集团生产的具体产品完成铣床常用电器配电盘配线任务。

(4)数控编程

学习授西门子系统、法纳克系统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 包括各种功能指令、循环指令、参数编程、辅助功能指令、刀具补偿功能指令程序结构等内容,掌握操作面板各按键功能及操作、对刀操作的基本规则,能够根据要求编制程序并在机床上实现。

3.2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和企业就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分别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全面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教师选拔制度,坚持以“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重点考察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团队合作方面等能力,从而将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人员选拔出来,保证教学质量。注重教学梯队建设,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每个青年教师都由一位资深教师负责具体指导和帮助;大力支持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以学促教,对教师要求接受终身教育;对现有青年教师采取送出去培养和通过传、帮、带等方式进行培养,重视工程经验的培养和积累,使其更加适应工程教育的要求。

3.3实习效果控制与评价

为了全方位、多角度评价生产实习的效果,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实习准备阶段、实习阶段和总结、鉴定3个阶段。在实习的准备阶段,由企业负责生产安全管理的技术人员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人力资源部有关人员对学生进行厂规、厂纪教育;实习阶段,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指导下上岗操作,每天进行出勤考核及实习情况检查,并填写下廠实习日志,要求学生按照实习计划把每个实习点学到的知识整理、总结,写出实习报告,交由各实习点的指导教师审核、签字,汇总上报;总结、奠定阶段由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组织有丰富经验技术人员对学生工作表现、工作纪律和工作态度进行考核;为每名学生建立实习鉴定,并组织工厂技术专家、学校专业教师进行考核,综合学生的出勤、实习报告、实习答辩三方面成绩给出鉴定成绩。

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衡量工程教育各专业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随着我国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也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不同层次、不同合作内容的校企合作模式正在蓬勃发展,企业的技术、设备与生产实践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弥补高校在实习实训等实践类课程中的不足。东北林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联合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的生产实习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自实施以来,有效地缓解了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不足的状况,使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申小平,徐建成. 全面深化工程训练课程改革[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06):70-75.

[2] 周磊. 现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14,(12):77. [3]曾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2017)01.

[3]张文华. 突破瓶颈 自有自立自强——校企合作中如何发挥学校主导作用[J]. 职业,2012,(24):65-66.

[4] 杨华勇,张炜,吴蓝迪.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与改革策略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60-65.

[5] 宋伯宁,曾宪文,许传海,申培轩,张蓓,张花. 推行“订单式”培养:有效化解就业难题——以山东省高等学校实践为例[J]. 当代教育科学,2012,(07):32-35.

[6]李梦卿,杨秋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16,(14):24-28.

[7]周卫东.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J]. 教育探索,2013,(03):83-84.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工程教育校企合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