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国
1.大部分实验课教学模式是:教师展示实验目的、给出实验器材、通过口述和板书的形式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再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得出实验结论,依据实验结论提交实验报告,整个过程就是学生模仿老师的实验操作,没有体现出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性。
2.由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很多实验过程都可以通过动画、视频、音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实验“看录像”、“看投影”,“看Flash课件”比过去的实验“看黑板”在视觉效果上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这一环节。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观察只是在了解别人的一种思维过程,难以体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另外,在观看实验的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会遇到实验中的很多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很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由于高考的原因,许多教师编制大量的实验试题给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虽然有利于学生熟悉高考题型和命题方向以及答题技巧等,在考试过程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果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不是很熟悉、没有亲自做过实验,也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题型。况且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只是靠练习题训练是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能力的,只会是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1.要清楚做实验的主体是学生。实验,首先是学生的实验,实验的目的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材上规定的实验目的,实验应是学生主动去做,而不是实验目的命令学生去做。实验没有学生的自我参与性,缺失了学生自我表现欲,实验对学生就只剩下了枯燥的任务,完成任务最主要的途径是灌输,强制是灌输的保证,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就在强制中扼杀了。尽管教师也启发了,但只是启发学生如何照部就搬的完成实验步骤,不是对学生的启发,学生早已没了自我的思想,启发也就没有了太多的必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物理实验的主体不是教师,不是实验本身,也不是实验规则,而是学生!当我们的实验主体回归到学生身上,物理实验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2.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实验是验证规律和定理,实验就是严格按规定操作的过程,实验作为一个操作过程,教师成了监工,学生是完成工序的工人,虽然学生学会了操作技能,但丢失了最为宝贵的东西——情绪、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大家都知道要出成果,就要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没有顽强的个性,就不会成功。每一个发现、发明、创造,都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柳暗花明的。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没养成良好的品质,就难以成功。实验的过程,是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最好过程、最佳环境。教师不是监工,是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实验的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意志力培养的过程。当前的物理实验偏向了技能技巧的培养,而离失了情感体验与意志力的培养。实验一做既成功,甚至未做之前就已知道成功,根本没有探索发现的兴趣。虽然也有些实验引起了学生较高的兴趣,实际上,大多数中是觉得新奇好玩,而没有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但如果是一次学生自我的发现,学生就会充满自豪与成就感,兴趣十足,学生的能动性很自然地被激发出来。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不了解的知识、技能、技巧,他会主动地去查、去问、去学、去请教,遇到困难也就多了一份坚持与希望。所以,实验离失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造成学生缺乏创造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改变物理实验的常规程序,以探究小组丰富物理实验的组织形式。由于网络资源以及学校实验资源和社会实践资源的丰富和开放。高中物理实验将向大物理的实验转变。将物理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4人一组或6人一组,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不再是“给定实验原理,器材,步骤”与“在规定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实验内容”的传统做法。学生在做实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及处理实验结果,促使学生进行思维,比按课本的步骤一步步来进行实验操作的验证性实验,在学生要求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实验能力。
4.以组队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合作和谐发展。新的实验方式带来的实验内容新,任务重,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所以应以新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激励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开展多种实验的保证,为了保证分组评论也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目的,我们对基础实验的考核也是进行单人独立的考核与评价,但以小组成员中成绩最低的作为小组每个人的成绩,此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的掉队。同时,为了激励小组优秀成员的脱颖而出,在探究性和研究能力较强的实验中,也是进行单人独立的考核与评价,但以小组成员中成绩最高的作为小组每个人的成绩,此法带给了小组成员极高的荣誉感。小组的这种一高一低的评价,促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小组成员的多元化带来试验的多元化,学生情感的丰富与完善:既有效地防止学困生的掉队,又激发出小组成员创新争光的荣誉感:使合作融入于竞争中,竞争促进小组成员更好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唐海强.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王志武.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