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玲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文章的这条主线呢?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把握文章主线,多元感悟”,从而带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如何来找到这个支点呢?
有时课题是课文内容设置的悬念,只要找出课题中所蕴涵问题的答案,课文内容也就明朗了。为此,在教学这一类课文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我就紧扣“退”这一题眼,出示课题后,先让学生看题目进行提问,自由质疑,然后我再整理出有价值的四个问题:①为什么是烛之武来退秦师?②为什么要退秦师?③烛之武是怎样退秦师的?④结果怎样?提出了这些问题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由于学生们事先有了目标,那么,朗读的过程也就变成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时,对于一目了然的问题,自然而然能回答,教师也就可以有所选择的讲解。对于学生表述不清的问题,教师就应该重点展开讲解,更有必要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无论孩子的回答是对是错,教师都要让孩子再找出句子来读一读。再次朗读的过程,也是孩子自我领悟的过程,有时会给孩子新的启迪,不需要教师点拨,孩子自己就发现了错误,并改正了。
在阅读一些课文时,我们会发现有些课文中有一句话,它能概括课文的中心,是课文的灵魂。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或者重点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中心句的作用远不止概括主要内容,有些中心句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
找到了它们,也就找到了阅读教学的突破口。如学习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时,只要抓住了重点句“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些类似句子?这些问题都是由这句话发散出去的,一环接一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正是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主线。课文的内容就迎刃而解了。如《故都的秋》一文,“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句话就是《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教学时仅仅围绕课文是怎样体现故都的清、静、悲凉展开思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细节描写,结合重点的词句,就能充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如《蜀道难》一文教学时牢牢抓住“蜀道之难,难以上青天”这句展开教学,既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又可以让学生轻松的了解蜀道的特点。实践证明,抓住这些关键性句子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引导学生兴致盎然地去阅读,去解决问题,效果很好。
我们的课文丰富多彩,文本各有特点,不同文本可以有不同的主线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以意象为主线,“立象以尽意”,用意象诉诸感性来作另一种表达。《声声慢》用了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六个意象,成功表达了她作品“愁”的主题。从意象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从而提高我们诗歌鉴赏的水平。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以情感为主线,先引导学生抓住这首词感情的落脚点,即“愁”,然后让学生思考:李煜有何愁?词中是如何表达这些愁的?依据教学主线,将学习目标设置为相应的学习活动。为避免千课一面、枯燥乏味,应注意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和文本特点,适度改变教学点舒展的次序,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认识冲突中自主建构。不过,教学点的变序绝不能随心所欲,而要以课时主打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宗旨,以整体解读视点为指南,以重难点突破为目的,有序推进。
主线式文本阅读思维化实践是体验的过程、对话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主线构建发挥牵引、选择、串联等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入学习情境,领会文本的原生价值、核心内容。在文本几个回合的不断进出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系统性得到有效培养。主线式思维化的独立阅读、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人格完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个别教师没有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仍然视自己为课堂的主宰,认为学生的所有言行都必须指向整体解读视点,都必须有利于教学主线的建构,除此之外的言行,不愿倾听、分析和引导,缺乏包容和吸纳的意识,缺少对学生生命本质的尊重。主线教学要实现顺学而导的质态,首先要求教师确立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学生观。只有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宗旨,借助整体解读视点适度导引学生阅读视野时,才有可能将“导”的重心落在催生学生的阅读期待、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激活学生的语言潜能、调动学生相似的经验和积累、激励学生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上,学生才有可能在教师重激励、善引导下,不断展示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多元感悟,大胆表达。
参考文献:
[1]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段润润.理论观察.2017(04)
[2]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与启示[J].周志红,杨举丽.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