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常锋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的学习需要由浅入深,逐渐的提高难度。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初中阶段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词的基本含义等内容,学生时间久了可能会忘记,毕竟生活中用的时间并不多。所以需要把这些内容让学生重新回忆起来。所以,在下面的内容中,笔者将主要围绕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
如果学生缺乏对文言文本身的兴趣,学习的时候过于被动,在学习效果方面就会受到影响。高中语文但学习本身难度也比较大,当然这种难度是相对的。如果学生前期基础打的好,就没有什么难度。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师新颖的教学方式,有趣的教学处理方法,却可以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导入环节用故事表演视频资料等方式,能够迅速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满怀期待的迎接接下来的内容。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习兴趣自然倍增,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在课堂中,根据文言文的内容,我还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展示、演示实物,来导入与之相关的文言文教学。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及内容。与此同时,我还组织同学课前翻阅古代汉语词典,然后进行讨论,进入课题。通过以上的方法,通过形象的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同学主动爱学。
古人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方面,向来比较重视诵读的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文,大多也通过诵读来逐渐的提高语言的掌控能力,到了高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我们还是需要继续运用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逐渐体会到语言文字本身的韵律之美。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学习中,要读懂课文,理解文意,必须反复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古人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他们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大声朗读也是培养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但是,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读出书中的味道。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诵读,更不能忽视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在思考中诵读,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文言文,进行有效学习。
例如在教读《赤壁赋》时,将诵读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苏轼旷达的内涵:文章第四段承上文客曾表示“羡长江之无穷”,又希望“抱明月而长终”,所以本段苏轼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留、增减的辨证关系,归纳到一般的认识原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的这种宇宙观和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于所追求之理想的坚持,身处逆境依然那么豁达、开朗、乐观、自信,这些可贵的精神正是学生必需的,也是学习文言文首要的目标,即:滋养精神,传承文化。
文言文的学习,特别侧重于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等的理解。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资料的介绍,学生中会难以理解到这些深层的含义。所以,适当的背景故事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重点加强这些环节。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等等,这些都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联,构成严密的因果关系,牵一动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联系史实,只是一味地讲解、翻译课文,那么,不仅教学形式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严重破坏了文本教材的整体性,无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识记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多读一些史书,充分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对于文本相关的历史故事能够信手拈来,而且讲述的比书本描述的更加细致、生动且传神。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其实对于文言文的解释,向来就有很多的争论,对于一本经典的著作,经常会有很多的解释,在这些解释里头也有很多分歧的地方。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呢?正如朱永新谈到:“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树立文本解读的学生主体观,我们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过程,允许多元解读,尊重他们的价值关怀,尊重他们自己的情感、个性、人格发展的过程,在欣赏文章特色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来对语言文字的阅读解读都是与个人的主观经验联系在一起了,就像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
总之,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创新,提高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传统文化通过文言文的渠道,给学生更多的精神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晓茜.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08):16-17.
[2]邓爱丽.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