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阅读导学 落实语用训练

2018-04-04 09:28曾阳生
读写算 2018年25期
关键词:导学训练阅读

曾阳生

摘 要 文章剖析了教师在阅读导学活动中如何注重语用训练,深入浅出地阐述“利用词句品味,奠定语用基础”“利用对话交流,丰厚语用资源”“利用读写结合,提升语用能力”的导学策略,论述了教师贴近阅读导学过程,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逐步提升个性阅读和语用能力。

关键词 阅读;导学;语用;训练

中图分类号:G252.17,C933,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5-0255-02

阅读导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融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文本的基本内涵,领略文本的表达技巧,结合这一阅读过程,达到读与写相互贯通的教学目的,深化对文本语言内涵的领悟,掌握了文本的中心思想,也遵循了阅读文本的主旨,感受到文本遣词造句的表达方式,促进语言的有效积累,不断丰厚语言内存空间,进一步扎实语言表达基础,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一、品词析句,奠定语用基础

教师立足于语文教材的目标要求,深入研究并寻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资源,利用研读文本重点语句的契机,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认真品味与揣摩文本语言文字,从中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在品读析句中体会到文本的语言魅力,感受到语言表达的精妙,学习作者如何张弛有度?怎样布局谋篇?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奠定合理运用语言进行表述的基础,真正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桃花心木》的阅读导学时,教师运用班班通屏幕出示文中种树人叙说的两段话,学生感情朗读后,教师依据这两段语句内容,提出:“当文中的‘我提出疑问后,种树人的表现怎么样?”生1:“种树人先是‘笑说,接着是‘语重心长说。”屏幕上呈现出“笑”“语重心长”两个词语,教师让学生思考并揣摩其在文中的含义,通过反复地品味,学生初步明白了种树人的“笑”是因为“我”所提出的问题太幼稚;从“语重心长”这个词感悟种树人种树有深刻的道理。教师及时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运用“语重心长”进行遣词造句。如生2:爷爷语重心长对我说‘孩子,只要你能勤奋学习,就能走上成功之路。让学生品悟“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文中这一重点语句。教师因势利导提出:“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遇到与文中描述相类似的,或其他的不确定因素有哪些?我们又是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呢?请大家动笔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语言内容的感悟,结合生活中自身体会,融入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在作品展示时,教师及时评价、激励学生。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词句品味文本内涵,通过小练笔形式既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又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互动交流,丰厚语用资源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和亲历文本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对文本语言的领悟以及对文本阅读情感的体验释放出来,引发学生在互动平台上积极参与交流,把自己对文本所蕴含的价值观的感悟和体验充分表达出来,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富有个性化,促进学生阅读创造性的张扬。学生在文本阅读对话交流中,提高开头表达能力,不但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而且对文本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明晰的认识,提升运用语言表达的熟练程度,激发表达的欲望,促进学生的语言储存得到积累,从而丰厚了语用资源,让学生取之有源,用之不完。

例如,《桂林山水》的阅读导学片段,学生研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语句内容时,教师立足于课文语句内容,提出阅读思考题目:“课文描写漓江为何要提及大海和西湖呢?这对于进一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在学习合作小组里相互交流后,各抒己见,生1:“课文先运用语言描述大海和西湖,点出了大海和西湖的特点,采用了比较的方法,起到了铺垫漓江水特点的作用。”生2:“‘却字在文中起到转折的作用,虽然大海、西湖很美,但却无法与漓江水相比。”生3:“这种比较写作方法,凸显了漓江水迷人的魅力。”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提出:“你能从这一语句片段里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自读课文片段之后,纷纷质疑:“这一片段主要讲什么?”“在这一语句片段里,作者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文中把漓江水比作翡翠,是否形象具体?”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给予及时的肯定并让学生在小组里踊跃交流。生4:“我知道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生5:我知道“漓江水的‘静,‘感觉不到流动写得好;漓江水的‘清,文中运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表达;漓江水的‘绿,用了‘一块无瑕的翡翠来比喻。”生6:“文中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准确地勾勒出漓江水的特点和它奇特魅力。”教师赞同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同时提出:“通过这一片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采用的几种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漓江水的美,这对于我们在今后的习作有着极大的作用,我们要善于积累这一方面的知识,才能提高我们习作表达水平。”接着教师让学生在片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写在卡片上积累下来,以后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读写结合,提升语用能力

要提高学生研读文本效率和质量,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文本语言的发散点和迁移点,利用文本语言这些特点,拓宽语言训练空间,创设阅读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活动或题型,引导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提升语用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句式或段落,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学会模仿创造,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做到以读促写,在读中悟出写的门道。通过仿写语言创造训练,化難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真正实现读中悟写,形成和提升语用能力。

例如,《松鼠》的阅读导学时,学生了研读课文第1自然段的语句内容和表达方式,根据文章结构特点是按“总——分”的叙述方式进行表达,先概括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再具体介绍松鼠的外形特征。这样的结构一目了然,易于掌握。所以在研读课文语句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课文表达技巧。教师则立即着手让学生仿照这一自然段,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由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松鼠的外形特点的描写,写起自己熟悉的动物就十分顺手,如,有一学生写:我家有一只调皮可爱的小猫。它有着一双机灵透亮的大眼睛,每当夜深人静,这双大眼会发出悠悠的绿光;一对耳朵高高竖起,时刻警惕周围一切可疑的声音;几根长长的胡须长在嘴巴的两边,显得那么的睿智,这些胡须能够明察秋毫,也是捕捉老鼠的重要工具;小猫还有四只锋利的爪子,老鼠就是它的败将;它经常把长长的尾巴翘得高高的,显示出雍容大方。又有一学生写:阿姨家里有只骄傲的大公鸡。头上戴着一顶火红的皇冠;圆溜溜、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盯着它关注的东西;尖长而蜡黄的嘴巴经常往虫子、食物那边啄去;一身红蓝黑相间的羽毛显得如此靓丽,它扇起两旁的翅膀来,地上仿佛就要卷起一阵狂风;那橘黄色的脚,好像被油漆刷过似的,每当大摇大摆地踱步时,是那么的傲慢、威武!还不时地唱起了骄傲的歌:“公鸡、公鸡真美丽……要比漂亮我第一!”利用读写相互结合,学生深化解读文本语句内容和表达技巧,收到了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实际效果,也为今后的习作夯实语用基础。

总之,在文本阅读教与学的导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各种语言训练情境,通过自读品悟、对话互动交流、仿写、规范表达等语言训练形式,不断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品悟语言内涵,充分掌握并运用文本语言表达方法,提升表达个性情感的能力,实现阅读导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从而建构和完善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进金.紧扣小学语文阅读本质着眼语言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8).

[2]吴恩志.立足文本资源强化语言训练[J].学周刊,2015(21).

[3]庄志贤.致力语言品味深化文本解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2).

猜你喜欢
导学训练阅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