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立军
(天津市耀华中学 300040)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探究性.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物理知识,能够加强自身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探究性实验教学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由于物理教师不能正确的认识探究性实验教学,只是单纯的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布置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没有科学的定制计划,缺乏系统性,致使学生对探究性物理实验缺乏兴致,在课堂知识机械的模仿、记忆教师的操作,教学质量不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当前,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教师未能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导致学生不能及时的巩固实验操作,甚至有些教师只用口头进行授教,使得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操作变得机械、古板.
有些教师认为实验操作必须按部就班,并根据课材内容逐步、逐项进行探究、分析.就好似将一篇文章拆分为各个段节,再进行一句一句的理解,这使得物理实验操作变得乏味、枯燥.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由于教师过于遵守某些实验方式,使得物理探究性实验的趣味性受到破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物理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凸显探究式实验教学本质,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切身实践、观察,理解物理原理与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实验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经验与知识,更好的理解物理现象.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科学的设置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兴趣,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完成教师安排的实验任务.譬如:在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时,教师可通过科学的设计教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实验引导,使学生产生实验思路:是变力做功还是恒力做功,或者两者都有?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橡皮筋对玩具汽车做功”的探究实验操作,并对玩具汽车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予以分析,并及时予以实验指导.在进行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这样进行提问:橡皮筋的长度应如何进行控制;橡皮筋的规格有什么要求;如何设定功的大小等.通过设置这些确定和不确定的内容,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上,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实验操作能够使学生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通过实验操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发现和生成的过程,从而能够让学生透过物理的表层现象掌握物理本质内涵.
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性使得实验不但成为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致,使其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教学途径.现今,我国实验教学以三种方式式存在着:课外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主要由后两种方式为主.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优缺点.演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认知规律能力的培养,但学生不能切身参与到实验中,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对以学到的知识进行验证、测试,能够加深实验印象,夯实知识基础,但不利于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将分组实验法和演示实验两者的优点进行结合,形成“随堂实验教学法 ”.通常在分组实验前,教师要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演示,无形中造成课时的浪费,而“随堂实验教学法”是师生在同一实验室,共同进行实验探究或发现物理变化规律,有利于节约时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问题设置的科学性是有效展开探究实验教学的关键.物理教师应积极进行实验教学策略优化,主动赋权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自主进行实验论证.如何学生有效的提出问题呢?那就是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后产生疑惑,发现问题.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提前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疑惑进行讲解,但这是不够的.学生只有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识,并在课后积极进行探索,才能有效的夯实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课后布置能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作业,鼓励学生对自己存在的疑惑,自主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积极创设探究实验教学情境.
物理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根据学生的想法与疑惑,科学的设计实验,并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物理真谛.物理教师应定期和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回顾,并对实验过程中重要步骤、操作要求、现象进行再次讲解,加深学生知识印象.通过对实验的反思,可以让学生明白实验中的不足,对实验进行改进,完善实验步骤,优化实验流程,达到最优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物理知识掌握更加夯实,对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