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2018-04-03 03:13王继新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隐性

□王继新,王 艳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思想道德是整个人类社会活动中重要的一项,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知识,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1]大学正是一个人人生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要让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如果只是靠上几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大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具体结合起来,构建大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以促使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那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挑战,在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中,隐性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始引领一种新的教育潮流。

1 隐性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1.1 隐性教育的内涵

隐性教育是通过渗透性的、潜隐性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等在无形中受到影响的教育。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轻松愉快的获取知识,慢慢地受教育者的思维观念、道德伦理、生活态度、情感价值等都会受到影响。显性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实践起来容易,便于活动的有效开展。随着现代社会教育环境的变化,显性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大的挑战,只依靠显性教育显然已难以完成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这一任务,这就凸显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

1.2 隐性教育的特点

1.2.1 教育主体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体能动性

隐性教育,以受教育者为主,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想要传达的思想通过一种氛围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形成这些观念。由于隐性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受教育者在任何时空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就会使他们感觉自己不在是被动地、强制性地接受某种思想,而是自主愉快地去接受,可以极大地引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发展潜力,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1.2.2 教育内容具有渗透性和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教育多为理性说教和理论传递,而隐性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更没有教科书,隐性教育通常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发挥它的功效,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隐性教育方式灵活多样,它体现在一个大的教学环境中,小到班集体、社团、学校,大到整个社会,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给人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但又是我们短时间内觉察不到的,潜移默化去锻炼一个人。

1.2.3 隐性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隐性教育是一种无明确目的性的教育方式,它形成的特定气氛像空气一样环绕在受教育者的周围,使人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影响。正是这种无形的教育日积月累慢慢沉积在受教育者的心里,逐渐变成其自身的一种条件反射,与受教育者原有的认知融合在一起,时刻指导着他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这种思想一旦形成,将长久地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这也正是思政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2 大学生中开展隐性教育的必要性

2.1 适应教育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始终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各大高校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与传统的显性教育相比,隐性教育在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高校课堂倡导的是受教育者为主,教育者为辅,高校教育者为学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传统的显性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能很好地应对新的教育环境,因此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努力探索隐性教育方法是今后加强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工作。

2.2 满足受教育者的心理要求

传统教育是教育者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往往忽略学生自身感受,甚至对于学生是否愿意学习这些知识,教育者很少去关注,教师和学生在相处过程中不平等。所以不能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导性,更应该关注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性和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发展个性,使其能够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引导,会更有利于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

2.3 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今天,显示出了它的许多不足。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沟通较少,存在一定隔阂;教育过程中多以教育者的说教为主,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差,学习过程中缺乏愉悦性,部分受教育者失去学习的兴趣。相比较而言,隐性教育其教育目的隐蔽,没有直截了当提出来;教育内容渗透性较强,寓教于乐;教育过程中引人入胜,充满愉悦性;教育方法多元化,避开了传统的老套的教育途径;隐性教育的最终效果是渐进持久的,这些优点又刚好可以弥补显性教育在思想道德实践中的缺憾。

3 大学生隐性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对隐性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重显性轻隐性

目前,许多高校仍然延续着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多为教师说教,对于隐性课程不是很重视。校园社团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能力,而隐性教育就可以通过它来展开。学校的许多社团实践活动都是学生自发组织开展起来的,学生在举办校园社团活动时经常会面临一些困难,而多数高校教育者在这方面的关注度比较低,对隐性教育活动重视不够。

3.2 隐性教育资源利用有限

在培养学生方面,不能仅局限于显性教育,我们需要显隐性教育结合起来综合发展。隐性资源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全面的,我们要善于整合隐性资源,努力使其发挥学校的整体性作用。在大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还是靠课堂教育,隐性思想道德积累较为缺失,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应该让学生用知识去实践,用学到的知识感知生活的美好。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性的钻研探索过程,需要进行良好的引导。

3.3 教育者综合素质欠缺,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

良好的隐性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传统教育的引导,所以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隐性思想品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首先,管理阶层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如果管理者缺乏新的管理思路,会一直走老套路。其次,教育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互联网很大程度上还是青年群体在使用。”[2]许多老教师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经验,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对网络知识和信息技术尚不熟悉,上网经验少,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缺乏了解,没有系统研究网络时代隐性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也缺乏探索实验精神。

3.4 隐性教育的开展缺乏实践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任何事物的理解都离不开实践。同样,大学生对隐性教育的认识离不开长期的实践。现在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偏重于实验,实践,而文科专业接受的大多是理论,直接的理论灌输,而且传统说教式的课堂是主导,学生在课堂实践机会很少,多增加实践机会,安排实践活动也是高校需尽快落实的事情。

4 大学生中开展隐性教育的策略

4.1 增强隐性育人意识

隐性教育观念淡薄是隐性教育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必须加大高校教育者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力度,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自觉树立隐性育人意识。教师要结合所教课程,充分剖析其中所包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宝贵的隐性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有效启发。教育者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 走进学生生活,关心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状况,发挥个人魅力,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

高校教职工要做到敬业乐业,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尽力为广大师生营造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加强职业修养,提高育人意识,用自身的规范行为引导大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贴近实际,把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纷繁绚烂的生活常态中, 把课堂变为生活,把课堂转移到课外,让学生在欢愉中更好接受心灵的洗礼。发展隐性教育还需要大学生积极配合,自我管理、自我批评教育以提升自己。

4.2 充分挖掘隐性教育资源

4.2.1 注重完善校园环境

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空间场所,优雅的校园环境传承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蕴涵着巨大的教育意义。承载着浓厚文化、历史、传统的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使他们很容易受到感染,有利于启发学生理性思考,主动提升自我,寻求进步。所以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注重校容校貌,同时大力倡导举办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舒心美丽的校园,陶冶学生的情操。

4.2.2 要注重开发高校制度层面的隐性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

在学校学生会受到学校各种制度的规范约束,比如,校园基本守则,学生住宿管理条例,学校卫生监管条例等等,积极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对高校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起积极的推动巩固作用。因此,在高校制度建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依法自律的高尚品德。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高校要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利条件,开辟渠道,接受民主的教育和实践,让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提高大学生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

4.2.3 要注重开发高校精神层面的隐性教育资源

校园文化、师德,同窗之谊等,这些可贵的品质对学生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一种良好的校园精神文明所能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种隐形的精神文明具有广泛性、自觉性和渗透性,充满了正能量,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规范约束着他们的行为活动。

4.2.4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展隐性教育

在信息时代,网络占据着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一大部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互联网信息传播非常快,微博、微信、QQ,几乎每个大学生都在使用的交际平台,所以进行隐性教育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这种网络影响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机会处于平等地位,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

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自身角度

4.3.1 高校教育者必须在思想行为方面树立好榜样

教育者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育经验,还要要及时学习新东西,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科学利用网络教育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隐性教育实践,研究探索学习。

4.3.2 发挥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断促成大学生同龄人之间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需要具备自主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能力,敢于发现,敢于创新。同龄人之间通常互相学习,相互鞭策,进步是非常快的,高校要经常开展学生间交流互动活动,加深同辈人之间的交流。

4.3.3 注重通过实践来获取隐性教育

长期规范有序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隐性教育的开展。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实践让高校大学生能够亲身融入一个社会生活氛围中,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眼,长智慧,增见识。社会实践让学生真切地去感受情感价值态度,长久处事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独特的思维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2] 段鹏飞.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51-54.

[3] 贾凤珍.SWOT分析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J].大观周刊,2011(02):61-62.

[4] 倪先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北京教育,2007(07).

[5] 方菲菲.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前景探析 [D].安徽:安徽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隐性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