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商谈式民主对振兴乡村战略实践路径探析

2018-04-03 03:13李兆鹏李林峰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民主村民基层

□李兆鹏,李林峰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的发展成为国家意志。振兴乡村,发展乡村民主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的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满足于物质层面的经济大发展,还要在乡村建设主体农民的思想意识上有较为大的改观。只有精神与物质同时双向发展,才可以推动乡村振兴的大发展。推动乡村的民主发展,提高农民的基层民主参与性与觉悟性,让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真正发挥主人翁的主体地位,确保农民在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物质与精神层面双管齐下,推动乡村民主的发展。国家推动的任何关于农民发展的战略目标获得农民的认同,需要发挥农民当家作主的作用。因此,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新形势下商谈式民主对村民自治的发展是对农民农村制度上的保障,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的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本文就新形势下商谈式民主在村民自治过程进行研究。

1 村民自治过程的时代变迁

1.1 村民自治的发展脉络

在我国农村,20世纪七十年代的“包产到户”冲击了人民公社体制,最终导致这一体制的瓦解,从而使村民自治这一新型的农村基层民主形式得以产生。[1]包产到户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随之而来的社会管理问题也变得棘手,特别是基层干部组织管理方面。于是广西河池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开始了最早的村民自治,群众自己推选村长,叫村主,后来改叫村委会主任。同时制定了村规民约,而其成员都是选举产生的,且符合一定的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对基层民主十分重视,开启了我基层民主发展的新篇章,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试行推行和修改完善以及群众自治制度上升为国家政治制度,首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2]村民通过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更好地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民自治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

1.2 自治、村民自治与村民自治过程

自治,顾名思义,强调的是自我管理。《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自治的定义是,“在法律范围内行使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力”。[3]丁国民教授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自治,第一是国家自治,强调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第二是地方自治,国家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是社会自治,国家权力从社会中退出,社会自主处理社会事务。[4]自治作为民主的具体形式之一,在我国主要有四种,地方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及基层群众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包括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在学术上的含义各家见长,根据国家法制办公室的政法司的解释,“村民自治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5]根据徐勇教授的观点,“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处理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6]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村民自治即是村民在法治下的,通过村民会议决定村内事务的社会自治制度,是基层民主的一种形式。村民自治意味着国家权力从农村社会的退出。[7]而村民自治过程是指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政治权利保障、基层治理决策制定与优化在内的动态过程,是从自治伊始到自治实现的时间跨度和绩效考核角度考虑的。

1.3 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困境

1.3.1 私利、民智和目标偏差引发自治短板

第一,个人私利决定了村民积极性的高低。担任村民自治管理委员会的职务是否有利益可图。往往有利益可图,或者可图利益越多,那么会有越多的人来积极担任,这种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反映村民自治制度的合理性和受欢迎程度,同时也显示着弊端,因为村民自治不同于居民自治等其他自治方式,村民自治委员的人员来自农民群体,即他本身就是农民,政策从讨论酝酿到实施,这些人员更能受益。此外,从村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让自己挪出时间,拿出精力来参与委员会主持的政策商讨也要看利益存在与否,或者利益之关切程度,利益越是相关,则越是愿意积极参与。这样如何让村民自治在管理上和结果上都更加公平成为该制度的关键问题。

第二,民智条件不足造成自治结果不稳定。村民自治往往意味着在思想意识领域缺少正确理论的指导,比如在界定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时候,村民自治要求自治委员的独立,要求自主对经济生产、民主选举等问题做出决定,这样就明显弱化了党的思想对基层的领导作用。由于农民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相对平常,容易受到一些带有特殊目的者的引导,另外邪教思想也会兴起,轻者影响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重者冲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第三,自治目标的公平带来和谐问题。村民自治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展经济生产,通过政策制定与实施,项目形成与落实等,调动民众生产积极性,创造财富,同时要对这些生产结果进行公平的分配,村民自治在经济生产方面出现的不和谐矛盾就是生产结果分配的不公平,分配的不公平在农村基层会直接以吵架、斗殴等方式表现出来;二是实现民主权利,村民自治包括村民的选举与被选举、自由言论等,当部分村民的这些权利得不到实现的时候,村民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紧张。

1.3.2 自我管理能力有限使得效率低下

基层群众自治的主体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尤其是占人口最大多数的乡村,公共理性成长缓慢。[8]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滋生许多相对于城市居民自治更多的问题。首先是村民委员会自身的管理问题,在组织效率方面尽管有相关的村规民约作为制度保障,但是实际效率总是由于村委能力问题而低下;在上下级关系方面,由于村党支部的干扰,两者容易陷入权力纠纷。其次,民主意识的缺乏,就干部立场来说,由于思想文化素质的限制,在村委会的选举、监督、决策等方面不能做到村民广泛的参与,倒也不是出于自身私利的考虑,而是本身缺乏民主程序观念与意识,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就村民的立场来说,没有摆脱旧时的专制传统影响,很大程度上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看待自治,下意识的认为村民自治只是走走场子,缺乏积极性。

2 民主概念变迁路径

“民主”作为一个政治学领域的概念,特别是在西方,本身就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含义和政治意义,不同学者也基于各自立场的不同对此拥有不同的理解。此外,民主在历史上,从它形成一直发展到现在,始终褒贬不一,有对它积极倡导,大肆鼓吹的;有极力抑制,全盘否定的;也有审慎对待,间接吸收的。但是,无论如何,由于民主背后的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它始终都是人们讨论的中心。而且,民主是时代的潮流,公民参与政治的愿望无法遏止,这种参与要求如果得不到有效满足反而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祸害。

2.1 民主在理论上有许多定义

18世纪的古典民主的定义是为实现共同福利而做出政治决定的制度安排,其方式就是使人民通过选举选出一些人,让他们集合在一起来执行它的意志,决定重大问题。[9]这个定义是熊彼特作出的总结,尽管熊彼特对此古典民主定义不是很满意,但终究是表达了古典意义上的民主含义,即“人民的主体地位”,民主的性质(制度安排)以及民主的价值所在(共同福利)。而熊彼特自己也对民主下了定义,那种为作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取得作决定的权力。[10]应该说这个定义的视角比较高,但是确实又比较契合西方的现实政治,因为这个定义强调了人民投票的作用,同时也暗示投票是人民仅有的可以表达利益诉求、实现政治权利的手段。

关于现代民主的含义,另一位西方保守主义政治学家萨托利也做了比较深刻的分析,萨托利认为目前的民主理论已经陷入了混乱,存在三种错误的民主观,[11]一种是过分简单的民主观,即认为民主是人民的统治;一种是过分的现实主义,即全面的批评民主,否定民主;再一种就是过分理想的民主,即将民主视为神话,几近于乌托邦的形式。在对这三种民主观批评之后他提出自己的主流民主理论,即传统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不强调人民主权和人民的政治参与,而是强调分权与法治、宪政与权力限制、法律面前的平等及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的重要性等。萨托利的民主理论针对当时民主泛滥的危机提出,意在保护公民的自由不受政府的干预。虽然这些理论基于西方的社会现实生活,其情况与我国大不相同,但是作为人类政治生活价值追求的民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我国当代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基层民众眼中的民主,尽管民主的概念存在争议,民主作为一种制度也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主是当代政治的主流,拥护民主是政治体系得以巩固和完善的重要途径。而对于基层管理和自治来说,民主也有其特殊的意义。我国农村基层自治对于民主价值的理解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基层民众不关心民主的理论建设。民主作为政治学层面的意义对于基层民众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政治学领域学者或者政治家本人是如何的热衷于民主孰是孰非的争论,民主理论的构建,民主体系的完善,这些都与基层民众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基层民众关注的是自己的收入是否稳定、生活是否满意,他们不需要也不希望通过他们的“政治实践”来完善理论意义上的民主建设。

第二,基于“民”的地位关心民主。正是因为“我是民”,所以当讨论到“民主”的时候,基层民众会对此表现的比较积极。而且他们总是在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时候才会表示关心,比如在本村某个位置需要建造一个活动区,他们总是选择在离自己近的位置,并通过所谓的民主的方式达到这里目的。对于民主的意义、含义,他们不会在意多少。另外,毕竟基层民众的认知水平比较低,民主对他们来说还是个新颖的东西,民主实践更是新颖,所以很多人都是出于好奇才表现出对民主的关注。

第三,基层民众想要德治先于法治的民主。张明澍教授在2013年出版了《中国人想要什么样的民主》一书,他通过抽样调查,得出了中国人目前对民主的理解,就是人们心目中想要的民主,那就是德治优先于法治,解决腐败优先于保障公民权利,重视内容优先于程序,商谈式优于表决。从这个结果来看,中国的民主需求完全迥异于西方的民主。事实上,这也是极其符合农村基层的情况。此外,商谈式在基层民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2.2 商谈式民主意思表达范畴

对于商谈式民主的内涵,拉兹和森指出了将自由视为一个程度性概念而不是绝对的自由的途径,同样,我们需要推进民主概念,它包含责任实现定期的不同程度的民主控制。商谈式民主是向着这个方向迈进的重要一步,尽管这一方面的理论过高的估计了作为其理论前提的社会平等,对商谈过程中权力的真正不平等估计不足。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民主商谈式的内涵表述有以下几种。第一,商谈式民主的内涵包括坚持人民民主、尊重多数意愿表达、承认多元分歧、鼓励广泛参与和对话、强调超越个人狭隘利益,商谈式民主是规范性理想与经验现实的结合。第二,商谈式民主是公民通过讨论参与公共政策形成的制度安排,这里的含义有三个方面,首先,商谈式民主要解决的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不是决策人的选举;其次,在决策参与者的问题上,公民强调自由而和平等;最后,在决策方式上,注重讨论而不是投票。第三,商谈式民主是政治共同体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参与政治过程、提出自身观点并充分考虑其他人的偏好,根据条件修正自己的理由,实现偏好转换,批判性地审视各种政策建议,从而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商谈式民主更加关注民众意见的理性表达,同时要求倾听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理由。

2.3 商谈式民主在政治过程的价值导向

商谈式民主在理念和实践上与中国的政治现实有着高度的相关性。第一,商谈式民主可以促进基层群众公共理性的增长。商谈式过程可以促使民众摈弃自私和偏见,同时商谈式结果更容易得到民众的自觉遵守。就公共理性的增长而言,在村民自治领域,一方面能够使得村民在担任村民自治委员会的职务时更多的考虑到行为及决策的公共性,而不是关注自己是否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公共理性的增长也使得没有担任职务的普通村民对商谈式过程和结果具有更多的信任。

第二、商谈式民主可以培育良序的公民社会。商谈式民主鼓励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这有利于培养公民商谈式处理事务的理性商谈式思维。这主要体现在对集体成果的分配方面,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和方式进行分配是关乎整个村利益的问题,正是基于理性商谈式思维的思考,村务工作更加良序;此外,理性商谈式思维的培养带来民智的提高,保证村民能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乡村作为国家中的组织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的健康有序的成长才可以促进国家整体社会的良序发展。

第三,商谈式民主可以集思广益,集中起公民集体的智慧,对集体的问题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振兴乡村,主要目的是为了农民生活的越来越美好。美好生活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经济赶上来,生活才富足,这是前提条件。因此在发展经济方面,开发什么集体项目,进行什么公共工程,谁来负责这些项目和工程,所有这些问题在发展商谈式民主的过程中,发挥集体的特长和特殊领域的专长得到妥善解决,而不是单纯地由哪个干部或领导主观决定;此外,商谈式民主具有的智慧也保证村民委员会自身管理问题的优化。

第四,商谈式民主也有助于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建设。商谈式民主对于基层村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民主权利的实现是基层政权稳定的前提,因为村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其利益必然受到侵害,必然滋生谋求权利的非理性冲动和行为,乃至暴动;再者,商谈式民主也能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民主意识的提升,农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加关注本村事务的合理有序进行,获得大众的认可,从而进一步推动乡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建设。

3 商谈式民主是村民自治过程的有效实现路径

3.1 商谈式民主促进村民自治主体意识的加强

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村民自治主体意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身份意识和权利意识。就身份意识而言,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个人所具有的某种资格,而是指在公共事务上,个人作为公民的主人意识。在目前的基层政治实践中,基层民众往往因为这种身份意识的不强,导致对于公共事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探讨个中原因,一方面是掌握决定权的组织方如村委会等,一票定夺,所谓商谈式只是形式过场子,所以导致民众的主人身份意识淡泊;另一方面自然也是民众本身的组织活动偏少,可参与商谈式的机会不多。所以,在基层,特别是基层农村,商谈式民主的发展可以增强村民的身份意识,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就权利意识而言,公民权利的一般意义就是参与公共事务的政治资格。在我国,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以基本权利,对于农民也一视同仁。但是,目前在农村基层,很多农民都意识不到自己具有这样权利,拥有参与某项公共事务的资格,将一些涉及自己利益事务的决策权交给他人,这往往造成自己利益的损失,甚至有时连损失的利益都不知道。究其原因,权利意识淡薄是根本原因,就算村民没有足够的知识来作出正确的决策,那也得自己来做决定,对于自己的事务,没有人会比他自己更上心。[12]所以,商谈式民主的发展会带来村民权利意识的增强。

3.2 商谈式民主保证村民自治治理信息的全面性

商谈式民主是公民通过讨论参与公共政策形成的制度安排,商谈式民主作为一种制度,是民主制度的形式之一,既然是制度,那就要服务于国家治理。只有当商谈式民主有助于国家治理,当然包括基层治理及农村治理的治理的时候,它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商谈式民主无法给村民治理带来明显的成效,大力宣扬和倡导它就是南辕北辙,我们也完全可以采用别的制度形式。在农村,正是由于商谈式民主制度的商谈式性,广大农民得以在重大村务中发表意见,而许多农民本身在农务方面具有专长,堪称专家,他们的智慧就得以发挥,村务治理的信息就得以更加全面,村民自治决策中的行为就会变得更加科学化,从而产生更加积极的决策效果,发展经济生产。

3.3 商谈式民主有益于解决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困境

村民自治的目的之一是实现村民的民主权利,包括知情权、 参与权、村民的选举与被选举、自由言论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村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正是民主的困境。比如,农村村民参政盲目性越来越强,对于选举当中的候选人确定的标准变得模糊,由于熟人社会的原因,近亲选举的原则代替德才兼备的原则,而且,选前多途径的拉选票行为越加严重。就此结果来说,最终的利益受害者还是村民自身。现在,在农村发展商谈式民主,正适应了村民熟人社会的特征,商谈式民主既能在商谈式中发挥村民专家的专业作用,这些专家在村民心目中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也能实践普通村民的参与行为,因为积极参与而实现了知情权及自由言论权,还能体现了候选人的能力而保证村民选举的效度。事实上,通过商谈式实现宪法和法律赋予村民的民主权利才是商谈式民主的最大价值,至于最终的决策效率高低处其次。也只有在村民基本民主权利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农村基层政权才能得以巩固。

3.4 商谈式民主有助于乡村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村民自治的自治性意味着政府权力从农村基层的撤离,这就直接造成思想意识领域正确理论指导缺失,本来就缺乏的文化教育的更加匮乏,对村委会等管理机构的监督更加弱化等。这是村民自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但是,与此同时,乡村组织的作用也因此得以全面发挥,乡村组织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比如有些农村村民自发组织农业知识传播会、老年活动室、文化中心等,有些比较发达的农村甚至自发组织了村产业研究中心,目的在于更好地为本村的经济发展服务。必须肯定,这些组织在知识传播、文化教育、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确实发挥了作用,而商谈式民主也正是在这些组织中发挥作为制度的指引和规范作用,发挥作用的方式在于集会讨论公共事务,讨论的结果由全体村民分工合作、自觉遵守、自觉执行。因为商谈式民主在基层的特点就是村民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商谈式,基层政权组织是缺位的,也应该是缺位的,所以大多数村民都倾向于参加组织、参与组织讨论来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这就更有利于乡村组织发挥作用。

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商谈式民主在乡村的实际作用,为人类的民主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一方面,将商谈式民主的精神运用于我国村民自治中有益于完善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有益于加强村民对农村基层管理的监督作用,有益于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同时有益于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另一方面,农村村民自治的制度化发展反过来能促进商谈式民主的发展,为十九大乡村振兴的发展助力加油,共同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罗平汉.村民自治史[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选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3] 现代汉语大词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4] 丁国民.中国村民自治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5]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司.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讲话[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6] 徐 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 丁国民.中国村民自治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8] 薛森林,罗 维.完善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的新维度[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

[9] 约瑟夫熊彼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0] 熊彼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1] 萨托利.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12] [英]密尔.论自由[M].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民主村民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走基层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