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国内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导致道路上的行驶车辆数量,车流存在时间和出现频率相应增多,加之城市道路又大多为车辆服务,使得行人过街的总耗时也相应增加,而增多的等待时间加剧了行人违章过街行为。通常,行人察觉危险程度较高时都能遵守交通规则,但在预见不到危险或时间紧急的时候,可能冒险采取违反交通规则的交通行为,严重时酿成交通事故。因此,有必要去弄清行人违章过街的前因后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便捷、畅通。
目前对行人违章过街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1]:一个是分析交通设施、交通环境对行人违章过街行为选择的影响,以说明什么情况下行人易违章过街;另一个是利用心理学及一些理论、模型对行人违章过街的心理进行研究,来说明行人违章的内因。
(1)行人违章过街的影响因素研究
行人过街违章与否的行为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交通流状况、红绿灯时间、有无信号控制、公交车站位置、人行横道宽度、过街距离、车道数、隔离护栏。Rouphail通过观测华盛顿市区道路的行人过街行为数据,分析得出在无信灯的人行横道行人的安全感是最低的,但同时违章率也最低[2]。张谦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在违章过街行为选择中作用。得出道路设施因子(包含人行横道宽、过街距离、车道数、隔离护栏、人行横道到公交站台距离)对行人的违章行为的作用显著[3]。
不管是单一因素分析法还是多因素分析法都能对行人违章过街行为进行解释,但考虑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认为单因素分析法更具说服性。
(2)行人违章过街心理研究
行人违章过街心理研究主要有问卷调查法与模型法。最初的研究时是通过设置问卷,采访行人,根据问卷判断行人的违章心理。如孙世君等对行人进行是实地访谈、问卷,得出了影响行人违章的主因是省时、从众、侥幸心理等[4]。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开始运用数学模型研究行为违章过街心理,如:计划行为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到3个因素的影响:行为后果的信念以及对这些后果的评价(行为信念);行为人对重要参考人群的主观期望和行动所持有的信念以及遵从这些指示的动力(规范信念);对存在的促进或阻碍行为发生的因素的信念以及感知到的强度(控制信念)。如李开兵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了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动因;得到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人违规行为意向有着显著影响且为正相关[5]。
博弈论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行人过马路有时不是根据信号灯而是根据车流量来决定的,这实际上是过马路行人,司机以及交警的一场博弈。如刘丽娟通过纯策略与混合策略这两种方法对行人和交警的博弈进行分析,发现行人和交警之间的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而在混合策略下,只有加大对交警的监管力度才可以降低行人闯红灯的发生率[6]。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口标和行为四者关系的核心理论,其主要口的是解释和预测一个人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如周竹萍等,基于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对行人违规过街的行为机理进行研究,得到通过降低违规过街需要的效价、增加交通规则制裁的期望和增加危险感知的期望能够减少行人的违规过街行为[7]。
(1)国内外对行人违章过街的研究主要从行人违章过街的影响因素和行人违章过街心理研究这两个方向。目前对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而对心理相关理论的运用研究较少。
(2)心理研究都是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行人的违章过街行为,从行人的内因出发,提出减少违章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