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摘 要:进入高三后,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学习的负担更加沉重,在如此压抑的学习氛围中,如何有效地提高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呢?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學生在学习动机的驱动下,有效地提高生物课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复习教学 有效策略
作为一名高三生物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进入高三复习后,学习状态普遍较差,缺少了往日课堂上的活跃和激情。针对这种情况,我反复思考琢磨,发现在过去的生物课上,知识点的学习和积累固然繁杂和琐碎,但是学生们学习起来兴味盎然,关键在知识的新颖性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兴趣能够得到很好地激发,因而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在复习课上,因为学习的知识学生大都学习过,学生普遍认为复习是对过去学习知识的重复学习,因而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单纯的例题讲解和记忆的重复,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将复习课作为考试课,针对学生的错题展开声讨式讲解,致使学生对生物复习课更加厌倦。如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进而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呢?[1]
一、认真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的重难点
在复习课前,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教材大纲,认真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体系的复习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好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支配下,积极地学习和探索更多的生物知识,主动地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理解生物技术和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秉着对学生负责,关心学生,关爱学生的发展的观点,在教学组织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去,这是提高生物复习课效率的重要途径。[2]
二、加强知识体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学习提高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学习使命
生物科学是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设计了农业、医药、环境等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细细相关,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体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在生活实际经验的驱动下,会自觉地将复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实际中的情境,当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生活实际中得到良好的回复时,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因而我们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体系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遗传”类型题时,结合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如双眼皮何单眼皮问题,是同学们中常见的现象,据此分析:一个人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是由显隐性基因控制的,其中双眼皮是显性基因控制的,假设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那么单眼皮的基因就是aa,而他的爸妈都是双眼皮,那就证明他的父母的基因型为Aa,所以后代子女将会是3/4的可能性是双眼皮,而1/4的可能是单眼皮。学生在掌握遗传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人的遗传学的奥秘,本身学生对自身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到好奇,在复习过程中,将遗传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能够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自己本身就很好奇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复习过程中将多媒体展示和教师的板书结合,突出重点,把握难点
在复习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设备的引领下,领略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感受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同时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板书将重点知识点板书到黑板上,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利用有效地解放了教师的板书的巨大的任务量,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能够具体、系统地把握知识体系,但是教师的板书的强调性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板书虽然被解放,但是教师不能把板书的重要性忽视。在复习过程中,将重点知识的,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复习《基因的表达》时知识点整理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教师有针对性的将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转录、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中心法则”。通过多次反复的加深记忆,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有意记忆,从而有效提高复习课的效果。
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将教学的过程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将教学的重难点与教师的板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复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复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中,丰富知识和体验,感受生物科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生物的高效复习方法[J]. 刘贻玥. 中华少年. 2016(26).
[2]浅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曾鹄淼.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