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热的冷思考

2018-03-30 06:02栾军
黑河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开发与利用微课程内涵

栾军

[摘要]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掀起微课程开发的热潮。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一线教师的欢迎。在逐渐升温的这股热潮背后,微课程也逐渐暴露出不足,主观盲目性以及简单复制的问题越來越明显。因此,需要冷静看待微课程,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微课程,才能够确保微课程发展得更好,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服务。将我国的具体情况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结合,提出微课程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应的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有原则地进行微课开发与利用,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获得新的活力与生机。

[关键词]微课程;开发与利用;内涵;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快速和高效,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公益、微杂志的出现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微时代”。与此同时,“微课程”出现了。

一、“微课程”的提出及内涵

微课程的概念,最早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推出的微型课程、微型教学以及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60秒课程的概念。而真正意义上的微课程于2008年提出。我国在研究微课程时,也提出了微课、微课程、微视频等概念。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不断兴起的微课程,应该更多的是从微课的角度而言,是指就某一教学内容而编排的微视频。而微课程作为一个课程,是包括微课堂、微教案、微练习在内的诸多课程要素的结合体,是围绕某一教学内容而进行的学习目标明确、内容精练的微学习资源的有机组合整体。

二、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1.微课程的优势

微课程的出现,与当下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网络技术等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有关。微博、微电影、移动阅读、瞬时学习等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微课程一出现就以其时间利用率高、针对性强、知识容量少精等特点,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引发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的转变。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自我选择性,让“因材施教”从技术层面上成为可能;对于教师来说,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备、讲、改、辅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社会层面来看,微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集中优质的教学资源。

2.微课程存在的问题

(1)微课程本身的局限性

第一,微课程容易导致知识碎片化。微课或微课程虽有短精实效的优点,但这一优点也使微课程具备了零碎、割裂信息等缺点。因为短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链接,这不利于教学内容的系统化。

第二,微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差。从微课和微课程编制来看,虽有完整的授课、作业等环节,但受现有技术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少,学习效果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点可以得到解决。

第三,现有微课程只是课堂教学的片断和剪辑。现有微课的开发,还停留在借助于现代技术对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的重现,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

第四,微课程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失焦。在网络时代,海量的信息来势汹涌,但转瞬即逝。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被分成若干教学微课,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的缺乏。另外,微课大多借助于网络技术,若监管不到位很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2)微课程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不足

第一,微课程开发利用的认知偏差。在微课程及微课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是把微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单纯看作教学改革的措施,重开发,忽略应用,过于功利化。二是把微课程的作用扩大化,忽视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优势,在建设的过程中不顾学生、学校实际,盲目推广跟进微课程。三是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认清微课程发展的趋势,认为微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只是一股流行风,对微课及微课程的追捧是短时炒作,认为微课程噱头大,实用性小,对教育教学作用不大。部分教师甚至直言,传统教学模式也能够教好学生,不用采取微课程的方式。

第二,微课程设计存在不足。现有的微课或微课程开发和利用,还停留在“凑热闹、追时尚、秀技术”的阶段。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大多注重微课程的版面设计,针对内容的设计相对薄弱,忽视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确定,忽略顶层设计。

第三,微课程资源实际利用率不高。在一些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广和支持下,教师编制微课程的热情高涨,个别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把完成高质量的微课数量作为教师晋升评价的依据。从理论上来说,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制作好的微课更多是“花瓶”式的摆设,实际的利用率并不高,究其原因,除有些是因为编制的质量不到位之外,还没有考虑到两个现实问题:一是学生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利用微课,二是网络技术搭建的平台是否便于学生的使用。班级制授课加上升学、高考这张独木桥,使得在校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利用微课。现有的技术条件限制了学生充分利用微课开展学习,而且,现有微课程的制作还停留在是课堂教学的片断的简单复制,微课视频走进课堂也是“画蛇添足”,没有多大的实际效果。

三、优化微课程开发及利用措施分析

加强微课程的开发及利用,既要从理论方面全面认识微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又要注重微课程开发利用的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因此,保证微课的实效性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微课程相关的理论学习

微课程属于全新教学资源与学习模式,因此,应当加强理论学习,获得理论支持。微课开发与利用涉及的理论既有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也有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论等方面的。教师是微课开发与利用的主体,而一线教师因为能够充分掌握学科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能够及时了解学情,更是微课开发与推广的主力军。只有在理论层面上有效把握微课程的概念、属性、特征及作用等,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利用,否则微课程的推广利用也只是个形式,起不了实际的作用。

2.加强微课程开发设计的研究

首先,要进行微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微课的开发不是对所有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而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的开发。因此,微课的开发必须以学科知识框架为线索,突出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形成具有序列化、系统化的学科资源库,否则开发出的微课就是零散不成系统的。其次,要强化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师生面对面,是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也能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微课缺少这一环节,因此,一节好的微课,其互动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第三,不同课型的微课,其模式也要不同。同一教学内容的新授课、复习课应该有不同的环节,各自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3.加强微课程学习平台的建设

微课开发的目的是能够发挥其为教学、为学习服务的作用。当前,“微课热”下不乏高质量的精品微课,也不缺乏开发微课的热情,但如何发挥微课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多研究,其中建设微课的学习平台是关键。只有提供适合的平台,才能克服微课中看不中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目的。当前平台的建设仅仅是微课的资源库,是各学科微课资源的简单集中。一个好的学习平台,应该包括以学科知识框架为基础的微课资源库、师生互动系统、学习评价系统以及学习过程的监管系统。

总之,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积极投身到微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中。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微课程有其不足,其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中国,国情决定了微课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只能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所以,我们教师不应盲从和跟风,不能够通过简单复制和生搬硬套的方式对待微课,而要结合实际情况,有原则地进行微课的开发与利用,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靳素丽.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2]韦忠娟.从微课的教学效果看微课程建设问题——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市场论坛,2014,(06).

[3]于秀华.独立学院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改革的应用与思考——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12).

[4]丁彥.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应用现状与思考[J]. 艺海,2015,(12).

[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开发与利用微课程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插图:课文解读的“快捷键”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