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标准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2018-03-30 10:57单新梅
学理论·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学前教育

单新梅

摘 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高等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为目标,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以专业理念为先,构建师范生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提高专业化的水平。

关键词:专业标准;学前教育;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216-02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1],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成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 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高校师范教育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专业标准》将成为引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准则。高师学前教育必须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育内容、开发优质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深化教育改革,从而提升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

一、专业理念的形成

教师的行为改变取决于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建。《专业标准》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作为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准则。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体系中,必须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早期信念的形成和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情感培养,通过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激发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兴趣,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念[2]。学习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情感(包括兴趣、动机是智力活动的发动机,影响着教师思维和动作方面的发展。通过学习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认识到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历程中變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一个人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学前教育涉及儿童各种潜能的发掘、意志品质的培养、基本的生活经验的习得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幼儿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只有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懂得尊重幼儿人格,有爱心、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同时,幼儿教育工作也是极具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恰当的方法,把握不同儿童的特点,挖掘幼儿的潜能,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学校应在大学一年级,通过创设学前教育职业环境,通过与实训中心幼儿园小朋友组织、开展活动,或协助幼儿园教师开展各种大型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等体验职业生活,领略职业精神,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的大背景,通过专业宣讲会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专业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形成对本专业科学合理的认识,增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投入感,进而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为四年大学生活做好合理的生涯规划,做好这两项工作,学生专业理念的形成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个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结构,包括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幼儿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专业引领的基本依据,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设置了标准。基于高师学前教育要实现为幼儿园、管理机构、各类幼教机构、科研所等培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掌握“通识性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包括幼儿园环境创设、安全应急、艺术欣赏、观察、谈话等情境性知识,也包括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发展水平、速度等的规律以及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等系统的理论知识。课程结构设置中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 [3] 、理论结合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安排第一学年至第二学年为教育基础课,通过公共必修课、模块选修、专题讲座、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对社会和文化有比较正确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奠定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形成正确的教育信念和价值观;第三学年是专业理论与技能课,通过学习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社会五大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储备达到一定广度,特别应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专业特长,深入研究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使学生自身具备精良的专业知识。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工作。“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所教学科知识够用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时至今日,学与教的知识已经得到了空前的积累和优化,师范生必须认真继承和发扬这些学与教的优秀文化,使教育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种“自主行为”“自觉行为”。一个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教育专业知识,除了通过常规课程内容如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课程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教育评价、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之外,还要及时把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以形成正确的、依据逻辑关系网络化的系统知识。为了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知识结构的构建,避免学生获得的学与教的理论性知识与教学情境、教学操作性知识之间缺乏链接,必须丰富教学模式。如,从事学前课程论教学的老师,除了要深入开展理论讲授外,更需要广泛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优秀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用多媒体展示各式各样的教学情境,再针对这种情景组织学生探讨该怎样认识、怎样应对,要贯穿教学情境、教学理论与教学操作等三类一般性知识之间的正确联系。

三、专业能力的生成

幼儿教师的职业性质及多重角色期待,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多元专业技能。《专业标准》特别强调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以能力为重,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及反思与发展能力”。针对幼儿园教师能力结构这一“又博又专”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应培养“双师型”或“多师型”的幼儿教师,既是教育家、心理学家,又能歌善舞、能说会画。在师范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三个层面的技能。这三个层面的专业技能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一是学前教育实践要求的基本技能,如唱、跳、说、两、演、做(玩教具制作)等,且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编能力;二是突出培养师范生的保育、教育能力,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中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组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能力(教学、游戏活动方案的设计、组织、管理、教学语言表达和教学媒体的运用);三是提协调保育教育活动的技能,如教育研究技能、教育分析与评价技能、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利用技能等。此外,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幼教工作本身是一种创新性的劳动,在具备基本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识和行为,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对活动进行分析评价,还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从本质上来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是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后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專业能力的核心。所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必须加大课程实践环节的比重,同时实施专业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建立分类分层专项培养体系,要求任课教师依据《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能力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全面实施分类(专业、专长、特长)分层考评,专项技能(弹、唱、舞、画、写、说、讲、做等)达标制,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人人具备入职的技能、素养和专长[4]。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经验更好地融合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转变成一定的从业能力,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必须贯穿于四年的专业培养中,且各有侧重点。第一学期的教育见习,重在专业认知;第二学期开始的课程实训重在专项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贯穿于整个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中;模拟实训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是综合实习前的模拟教学演练,在这一过程,要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优势,让“教师”面对着“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它有利于将教学设计的构想强化加工到自动化的程度,为顶岗实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强化学生教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第七学期开始的顶岗实习是帮助学生在“高校——幼儿园”合作的实践环境中完成实践能力培养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直觉走向理性、从零散走向系统的过程,也是学生从“预备职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的过程[5]。

《专业标准》中对幼儿园教师能力要求还包括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的能力。要 “善于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分享经验与资源,与家长有效沟通合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高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幼儿园教师指导学生组织教学活动和与家长互动的亲子活动和游戏,鼓励学生转换角色,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幼儿互动、交往;通过观察、参与、反思,研究幼儿的成长规律,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提升保教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在第八学期撰写出基于实证性研究的、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有一定创新之处的毕业论文。

早在1997年,一项关于“幼教成本、质量与儿童成绩”的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儿童学习环境与具有学士学位的优秀教师数量呈明显正相关,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所教班级的儿童比仅具有高中教育背景的教师所教班级的儿童具有更强的词汇学习能力[6]。所以高师学前教育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高校必须以前瞻性的高度来认识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通过革新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形成学生正确的专业理念、精良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发挥师范优势,提升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EB/OL].[2011-12-12].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8.html.

[2] 刘捷.专业化:挑战2l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3.

[3] 蒋祥辉,王利利.发达国家教师专业标准比较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2(9).

[4] 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 学前教育研究,2011(4):61-63.

[5] 徐青.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9):174-175.

[6] 武学超.影响美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探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4):33-35.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学前教育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地方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