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研究综述

2018-03-28 10:06焦连志
昌吉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理论课教材

焦连志

(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090)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提常新的课题,它关乎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表征和重要保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年)中明确提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这份文件中教学方法被特别强调,是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特别是推进教法改革的重要指导。2017年教育部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中提出按照五个“攻坚”的总思路即“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中,“教法攻坚”被列入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以创新的理念推进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教法攻坚”既是贯彻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也是“用好课堂育人这个主渠道”,努力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路径,也应当成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教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再好的教学目标,如果脱离了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支撑,也将成为无土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中,必须在重视对指定教材进行仔细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知识传递,更在于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塑造和引导,实现知识接受、体悟内化及外在行为转化的统一,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仅仅局限于完成课本知识讲授,让学生接受和了解相关知识,完成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它需要更好地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期更好地实现由“知”到“信”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用好“课堂育人”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主要渠道和主战场,而课堂教法则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是展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组织程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方法凭借,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教法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教育模式不仅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本身的教学改革,也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关乎治国安邦,以及关乎青年大学生人生成长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努力方向,而这一切都有利于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精益求精的课题,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社会舆论的影响,社会政治、文化与思想生态的变化,大学生思想也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如果固守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课堂教法,就容易跟不上青年学生的思想变化,就容易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实效性不高,学生学习投入不够的问题,对于“中国梦”思想的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过程拘泥于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和创造不足,照本宣科,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学习投入不足,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而且学生在学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后,对课程知识掌握依然呈现碎片化,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不足,对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题思想、理论体系把握不够,因而需要进一步展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梳理国内外学界有关这一主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特别是教法改革的探索。

二、国外有关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从国外研究来看,教学模式一直是国外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研究主题。随着20世纪以来西方教育理念和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进展,在不同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者们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作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镇,美国在高等教育理念及模式方面有诸多建树,如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从做中学”为特征的活动教学模式、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专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探究—发现”教学模式、美国学者兰本达的以探究研讨为特征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美国学者谢夫特等提出的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美国教学法专家理查德·萨奇曼以“探究训练”为特征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等,此外,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目标的“一般发展”教学模式、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了问题教学模式、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了暗示教学模式,等。在上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新潮流之下,以针对性、现实性、探究性、灵活性为特征的专题式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并因其特有的教学效果而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运用。目前国外专题教学的主要形式有课堂专题讲授(Lecture)、师生之间进行主题研讨的Seminar(研讨会)、专题讲授的Workshop(学术讲座)、专题视频(Video Course)等形式,这些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变革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于搞好专题式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三、国内有关专题式教学的研究探索

从国内研究来看,专题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和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引起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国内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对专题式教学理念、专题教学方式、专题教学效果以及专题教学在各门课程中的探索应用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对专题教学模式展开了广泛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具体来说,这些研究探讨与实践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对专题式教学概念内涵的界定

作为一种以特定主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的教育模式,学者们大都认可这一教学模式是教育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确定若干专题深入分析讲授的主题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谭劲松,2010;林红,2014;等)。具体代表性的观点有,专题教学模式就是以特定教学主题为核心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注重运用专题讲授和专题讨论等教学方法,在师生教学互动中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于庆峰,2010;唐明勇,胡小芬,2011,等);有学者认为专题教学的中心在于“专题”,因而要突破教材章节体系,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热点综合设计教学主题,然后由不同教师分专题授课的教学组织模式(张秀芳,2008);学者于沛(2008)也认为专题教学就是要在贯彻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不是按照原有的课程章节顺序展开课程教学,而是根据课程内容及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构造,以彼此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专题取代之前的章节体系,依照专题制定教学方案,展开授课过程,等,这些关于专题式教学内涵的探讨基本上涵盖了专题式教学的核心内涵,中心思想基本上是一样,但在表述方式上略有差别,专题教学体系的确立过程也是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是教师能动性作用发挥的过程。

2.对开展专题式教学的方式、途径的研究

有学者主张专题教学开展过程中可让承担课程的多位教师在科学分工基础上的通力合作,分别完成某些专题的讲授任务,强调在专题课教学实践中应着力处理好“教”与“学”、“理论”与“现实”、“专题课”与“思政课”、“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的关系,彰显专题课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杨志刚,刘铎,2015;苑芳江,2017;龚德才,2013;等)。在实现专题教学,探索将教材内容体系转化成教学内容体系过程中,要注意专题内容的重新构造必须要以统编教材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是展开教学活动的最根本的依据,因而所形成的专题应该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尤其是不能回避课程核心内容和核心观点,更不能削弱之;在专题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也要注意对教材内容重新构造的“度”,不能为了“专题”而“专题”,片面地追求专题而不恰当的打乱课程教材体系不仅会损害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而且会造成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而对专题教学中对教材体系的重构应当重点突出、内容全覆盖、逻辑连贯、脉络明晰,从而通过专题式教学更好地展开课程教学工作。此外还应避免在这一过程中与其它课程的知识与内容的重合问题,防止产生不必要的重复授课(阎治才,2010)。

从具体高校的教学探索实践来看,不少高校都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题教学实践模式,如北京联合大学形成的“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模式,其主要思路是在“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的思路指导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创造,从而把文本的教材体系转化为生动灵活的教学体系,并着力打造课程讲授、实践教学以及相应的考核体系统一的专题式教学模式(周志成,等,2014),东北师范大学齐晓安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的项目中尝试将《毛概》课程分设为一个导论和16个专题,然后进行专题讲授的教学模式(齐晓安,2010);吉首大学彭兴富教学团队探索的“三专式”专题教学模式,是指“专题集体备课、专题巡回授课、专题分段考核”的“链条式”专题教学模式。“专题集体备课”是指在集体备课教材的基础上,探究教材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以“问题”为中心将教材章节体系打乱,在对“问题”的前后逻辑关系进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问题”专题来组织串构起教学内容,实现教材内容的重新加工创造,然后这些专题由具有相关学科背景和学术教学专长的教师来授课;“专题巡回授课”就是根据课程专题,然后由承担该专题的教师在不同班级轮回讲授课程内容,改变过去一个教师教到底的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学有专长和教有专长优势;“专题分段考核”则是按照课程划分的相应专题内容展开测试,综合评判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这种“三专式”专题教学模式总体上是以问题意识当头,以“问题”为中心重构教材内容以实现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同时配合专题“巡回授课”以及“专题考核”,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内容、过程以及考核的重新组织与重新构造;[1]学者周琦根据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实际,探索符合中外合作大学办学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思辨理性,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丰富的特点使之成为沟通古今、桥接中外的特色课程。在专题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努力使之成为既符合中外合作大学办学实际,又不背离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又符合授课对象特点的专题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包括专题讲授、专题视频、专题研讨等在内的综合专题教学模式;[2]学者李志旭总结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模式探索中采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首先是教师集体备课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程的相应教学专题,然后教师根据自身擅长的内容选择相应专题,认真备课,然后采取专题教师轮回授课的方式展开授课过程;每个课堂都有课堂负责人,课堂负责人除了参与其他专题轮回授课以外,要承担起本课堂课程教学的主要责任,课程开篇和课程结束专题都由其负责,同时也承担起该课堂的教学管理、专题沟通以及学生成绩等课堂责任;[3]这些探索都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模式的探索,其所形成的一些较为成型和成熟的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3.对专题式教学实践效果的反馈与分析

专题式教学模式因其教学主题鲜明、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效果突出、教师和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充分激发等优点而广受重视,目前也已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中得到了积极的探索和运用,其教学效果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学者们指出与传统教学相比,专题式教学具有主题鲜明,重难点突出,教学针对性强等优点,有助于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创造性转化、加强师生互动(艾光辉,2012;贾阳果,2006等);学者王久高认为专题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内容活起来,丰富课堂教学风格、集体备课与专题备课和专题授课有助于实现集体智慧与教师专长的统一、教师专长与授课内容的有机结合;此外专题教学还有助于减轻教师教学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精力专心科研工作;[4]有利于突出重点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展示多样化教学风格,增强了课堂的新意和吸引力;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昆,2010);有助于发挥集体力量,提前为专题教学诊脉,有利于提高专题教学质量(秦位强、彭兴富、刘华,2016)。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的努力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教育部统编教材为内容核心、由“4+1”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理论的体系性、逻辑性、完整性,兼具理论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则要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统一的教材体系向个性化的教学体系转化,统编教材内容可视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大公约数”,教师在依据教材展开授课的过程中,就要进行授课内容的再加工、再创造,并根据自身知识储备、教学经验和教学环境的需要展开授课过程。专题式教学因其教学主题相对聚焦、教学方式灵活、有助于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而优势明显,对于以理论授课为主、受教材体系制约度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是值得重视的教学模式,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法改革的努力方向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模式改革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努力:一是要立足于教材、吃透教材,统编教材是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活动的基础,是展开教育活动的中轴,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教学的内容重新构造,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始终以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四个自信”为核心目标;二是要注重教学专题的逻辑性和整体性。专题式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在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划分教学专题,并应注意各专题之间的逻辑联系,注重教材整体内容的体系性,要让学生在专题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层层递进,在深入学习和体会各专题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教材内容的逻辑性和整体性;三是专题教学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重要的教学主体或主体之一,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沟通的技术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要素,当然也是影响专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教师要锻炼演讲艺术、沟通技巧,注重在教学中引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引导到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能与教师积极互动的重要参与者,让师生共同参与到专题教学组织过程之中;四是要革新教学形式。专题式教学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借鉴融合“慕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革命,虽然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确实要以教师理论讲授和理论启发为主,但是教师也可以根据专题内容的难易度适当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根据事先划定的教学专题准备相应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视角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同伴教育来教育学生,往往可能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专题教学模式既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亦体现为一种教学方法,其鲜明特色和成效及其对多种教学方法的包容性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相当的弹性,因而容纳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新型时髦的现代教育技术,应当成为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索的重要努力方向。专题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跳出教材的束缚,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专题备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学科专长和教学专长,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一探索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摆脱枯燥的理论说教模式,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过程中双方的参与与互动,提升专题式教学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有关专题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已经成为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关注的课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中也已经得到不少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效度。”[5]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其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专题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用好课堂这个教学育人的主渠道,做好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理论课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