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开”理念的作文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2018-03-27 08:06豆海湛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创新策略作文教学

摘 要:传统的作文教学观以应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缺乏创新理念与策略。在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师亟须转变作文教学观念,创新作文教学策略,回归作文教学的本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基于“三开”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切入点,依托名师案例分析,着重探寻作文教学创新秘诀,并梳理提炼出创设教学情境、注重读写结合和充分调动情感3个层面的有效策略,试图走出一条小学作文教改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语文素养;“三开”理念;作文教学;创新策略

作者简介:豆海湛,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3-0037-03

语文新课标认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强调作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讲究的是“精英”升学培养,完全为应试准备。这显然与作文教学本源相违背,压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反思:如何回归作文教学本源,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提出“觉民课堂”之“三开”(开发、开拓、开放)理念,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倡导教师要敢于创造、乐于探究、善于吸纳,这就为我们的作文教改带来了灵感、注入了活力。本文基于“三开”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切入点,依托名师案例分析,着重探寻作文教学创新秘诀,并梳理提炼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试图走出一条小学作文教改的创新之路。

一、创设生动情境,开发学生的表达潜能

叶圣陶认为:“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力的,能自己发育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作文教学亦如此,要有“充分的合适条件”,就要有一个适宜学生写作的情境。学生的各种感情体验将直接影响写作的进行,并从作文中体现出来,因而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是作文教学成功的保证。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浓烈的互动学习氛围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写作爱好,给学生持久不竭的动力,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征服欲、表达欲、成功欲。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形、有情、有境。的确,生动有趣的情境设置,可以开发学生的表达潜能,拓宽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切感,使他们如临其境,在暗示、移情等心理的作用下领悟体验,触景生情,最终情发于心,不吐不快,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经典案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要上两节课。(板书:说写课)今天听课的老师很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要一展民主路小学的风采,要说得好、写得好,每个人都要有竞争意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请看世界戒烟日那天,咱们班小颖同学家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小颖和她的“爷爷”上)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

(吸了一口烟,咳嗽)

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爷:什么日子?

颖:5月31日是世界戒烟日。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抽烟。

爷:谁规定的?谁能管得了全世界?

颖:联合国规定的。

爷:联合国能管着咱们中国?(笑声)

颖: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

爷:没事!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儿小咳嗽。(众笑)

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儿好处。

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

(二人下)

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能说一说?

生:5月31日中午,吃过午饭,小颖劝爷爷戒烟。

……

在這个片段中,教师通过创设“劝戒烟”这一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表达需求,调动了学生的交际情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困难。课堂生活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生活中需要掌握的本领;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掌握本领的基础上,到生活中不断历练,提高本领。正如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转变作文指导的策略,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为切入点,让情境走进课堂,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注重读写结合,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特级教师丁有宽最早提出读写结合的作文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作文教学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读和写巧妙结合,能够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迁移运用。

学生的作文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离不开有关资源的积累和使用。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吸收营养,后者是自内而外的思想表达,这两个心理过程又是相辅相成的。读写结合的作文训练通过让学生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知识和丰富的词汇,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开拓创造思维,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创新点是训练学生做到从说到写,由片断到成篇作文,由仿到创、由创到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自由表达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经典案例】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在全国各地上了一节作文示范课《春天的早晨》。这节作文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于老师能够灵活地把“读”与“写”相结合,以“写”促“读”,以“读”助“写”。

于永正老师在指导作文第一部分内容的训练时,就注重学生的“读”了。他让已经写好这部分内容的学生把习作读出来,与大家共享写作的成功乐趣。并且,在指导学生的“读”时,于老师适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正是以“写”促“读”的体现。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做好说服“猎人”爱护鸟类的思想工作,于老师别出心裁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份阅读材料《鸟类是人类的朋友》。这时,阅读成了学生自觉的行动,使学生充分地了解写作对象,从多方面认识到大自然中的鸟类对人类的帮助很大,大家应该自觉行动起来,保护鸟类。于老师因“需”设“读”,不是为读而读,成功地实现了以“读”助“写”的目的。学生掌握了说服“猎人”的知识和能力,当再次进入劝说“猎人”的情境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至此,于老师由“读”到“写”的迁移运用获得了成效。当学生完成了习作,于老师便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他则因势利导,即兴评改,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成就感,这又是以“写”促“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拓展,两者相辅相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阅读材料的示范作用,借助朗读的感悟效果,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把阅读和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目标。

三、充分调动情感,开放学生的心灵空间

情感因素在写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写作的实质就在于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情感。一篇好作文的标准就在于“文情并茂”,只注重写作的技巧,在情感上则苍白无力,绝不是写作之道。语文新课标强调: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因情而感,有感而发”的写作习惯,在作文中吐真言、抒真情,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亚里士多德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是影响作文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写作的原动力,也是学生认识的催化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开放学生的写作空间,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把情感培养贯穿于写作训练的始终。

【经典案例】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老师上的一节苏教版习作课——《爱要大声说出来》,曾获得省习作教学比赛一等奖。

在导入环节,周老师以一则“特殊招聘”的视频引出了话题: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这样的情境创设,很快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爱的表白”,周老师请学生对一切值得感恩的人,说一句感恩的话;第三个环节是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个至亲至爱的人;第四个环节是用范文引导学生用慢镜头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及环境来描写;第五个环节是要求学生充满感情地去抒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结课环节是周老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点,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整节课,周老师以“情”为主线,入情入境,情境相生,以多种教学形式唤醒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并引导学生注意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去写作,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积极的情感能产生情感驱动力,鼓舞人们去行动,产生情感效能。情感是作文的灵魂,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正如白居易所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能写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和“三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应当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突破傳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创设情境中开发学生的表达潜能,从读写结合中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调动情感中开放学生的写作空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II(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5] 董卫臣.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N].学知报·教师版,2011,(33).

(编辑:杨 迪)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创新策略作文教学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