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尧
最近听了几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课,其基本思路都是:先复习刚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以及是如何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然后,出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并提出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的问题,进而明确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不可行。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用“分一分”的方法,并以四边形为例,连接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明确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其他多边形,最后填写教材中的表格,发现多边形的边数与分成的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
笔者在听课时发现,在分割三角形时,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来分,更不会填写多边形内角和的算式。在组织教师研讨时,我们把问题的视角聚焦在学生真问题和学生的疑点上。一是,学生真能想到把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吗?二是,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要这样分?这样就可以突破教材的“束缚”,让探索活动成为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抓手。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你们是怎样研究的?
生:我们用的是“量”“折”“撕拼”的方法。
师: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视角和策略。
师:如果让你研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还会用上面的方法吗?
生:不会的,因为多边形边多了,内角就多了,量起来、拼起来都不方便。
师:是的,测量五边形、六边形等各个内角是多少度,不同的同学可能会测量出不同的结果,这样就不利于我们研究问题了。
师:要研究多边形内角和,你准备从几边形开始研究?为什么?
生:从四边形入手比较简单。
师:那你们觉得四边形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为什么?
生:360°,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
师:如果不用90°×4的方法,你也能推断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吗?
(课件呈现如图1把长方形分成三角形的过程)
图1
生:把长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2=360°。
师:凭什么说两个三角形内角的和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内角和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动态演示角的变化过程。师小结,把长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其目的是把长方形中的四个内角转变成两个三角形的内角)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学生迟疑。教师相机用课件呈现如下两种分割方法。如图2)
图2
师:比较一下,上面三种方法不同点在哪里?
生:第一种是从顶点连接;第二种是从长方形内部取一点,再连接长方形的各个顶点;第三种是在长方形的一条边上取一点,再连接长方形的各个顶点。
师:第二种和第三种分割方法,为什么180°×4、180°×3 后要分别减去 360°和 180°?
生:因为 180°×4,会多出来一个周角;180°×3会多出来一个平角。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在图上标出多出来的周角和平角)
师:通过上面三种分割方法,你觉得把长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的目的是什么?在分割时要注意什么?
生:把长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这样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来推出长方形的内角和。
生:不管哪种方法,都要和长方形的顶点连接。
师:(相机出示图3,八边形分割方法)你觉得下面两种分割方法,哪一种便于我们研究?
图3
生:第一种,因为简单,一眼就可以看出分成了几个三角形。
师:在分割三角形时,你有没有好的经验?
生:要固定一个顶点,有序地连接,这样就不会重复。
生:分成的三角形个数越少越好。
师:我们就以上面的八边形为例,用三种方法来分一分。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进行演示)
师:小组内四个同学的作业纸上,分别有一个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和七边形。请你们把自己作业纸上的多边形,用三种方法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并把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算式写在作业纸上,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从学生的学来考虑,备课时我着眼于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是否知道把多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由于学生在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时,是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此节课,若教师提出类似“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一问题,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会沿用上节课的方法。这样既量不出准确的多边形内角和,也不容易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怎样让学生顺其自然地想到把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呢?我想到,让学生借助已知的长方形内角和的度数,来“逼出”分割的 方法。实际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都能想到或认同把长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的方法。二是,是否仅按教材提供的分割方法来处理?教材提供的是以顶点连顶点的方式,把这个多边形分成最少个数的三角形,这是基于学生好计算、易观察和发现规律来考虑的。但是,基于“活动课”课型教学目标来考虑,我认为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体验分割的方法不一样,得出在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算式形式上也不一样的原因。然后通过最后的比较,发现三种计算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是“殊途同归”的。考虑到学生在分割多边形时会出现奇异的分法,于是,突出了分割方法上的对比和指导,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规避其不然”,为后面的自主探究环节提供了足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