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季
摘要 今年高考结束后,在分析今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基础上,结合教情学情,提出以下几点备考建议:要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认真研究新课标和考纲,明确复习目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历史教学类刊物;重视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拓展;重视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与拓展;精选试题,限时训练,重视限时训练和联考试卷的讲评;提升解题方法与技巧,规范答题。
关键词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今年高考结束后,课题组全体成员和原高三历史组老师一起开展研讨活动,重点分析今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特点,探索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的有效策略。经过集体探讨,笔者进行了总结:今年的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延续了2014年以来的命题风格,以稳为主,题型稳中出新,难度稳中有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2018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历史试题特点
(一)落实立德树人,彰显核心素养
2017年6月1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历史学科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古今对照,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今年的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体现了这一特点,比如:第24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文化成果,第27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绘画,第29题考查了近代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第41题考查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体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此外,今年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还注重对考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五大核心素养进行考查。
(二)注重考查主干知识
纵观今年的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基本符合考纲要求,未超出考试说明,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注重对主干知识点的考查,整体的试卷知识点的分布也与前几年的试题没有太大的变化。例如,第24题考查了百家争鸣时期的墨家思想,第25题考查了唐代的藩镇割据,第26题考查了宋代民营手工业发展,第27题考查了明代的中外贸易,第30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第32题考查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第34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这些知识点都是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主干知识。
(三)关注时代热点和社会转型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并不会回避社会热点,相反这几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都体现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今年最大的热点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今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第33题就直接考查马克思主义,第35题则继续考查第三世界的崛起。此外,今年的试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选择了在社会重大的转型期进行命题考查。例如,第24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第27题考查的是晚明时期的社会转型,第28题考查的是晚清时期的社会转型,第31题考查的是建国初期的社会转型。
二、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一)重视落实立德树人
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撰文指出,高考试题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实现‘育德和‘增智的彼此交融与共同促进,塑造出知行合一、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建设者。”“高考不但承载评价和选拔功能,也是拓展、培育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育人方式。”2016年以来,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对于历史教育价值的挖掘与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方面旗帜鲜明。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教学不忘育人,不仅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认真研究新课标和考纲
我们要认真研读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重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对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的引领作用。此外,我们还要关注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认真研究新课标全国卷近三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特别是要重视研究2018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把握高考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及变化趋势,揣摩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明确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历史教学类刊物
从目前来看,我们有不少老师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很少去阅读最新的期刊论文、学术专著和高校历史教材,知识储备与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要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不断为自己充电,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除了阅读有关学术专著之外,还要订阅一些历史教学类刊物,比如:《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历史教学问题》等,这些刊物都立足于中学历史教学,从教材内容分析、教法学法指导到复习备考策略、高考试题研究,内容不仅丰富而且非常实用,对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我们还可以登陆一些网站,比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学学科网和河南教考资源网等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提升复习备考效果。
(四)重视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拓展
在当前的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如果不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延伸、拓展,是很难适应高考要求的。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一,我们要循环滚动复习,强化基础知识掌握。由于历史基础知识,在高一、二年级时都已经学习过,对学生来说不再陌生,同时这些知识又是高考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唯一方法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去背诵,定期不断强化记忆。我们可采取引导学生回顾,或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等方式让学生来掌握。我们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比较记忆方法、规律记忆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第二,我们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和阶段特征。目前高中历史使用的教材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展现的,但从近五年高考全国文综历史试题来看,突出了通史体例、阶段特征,淡化了专题模块意识,在试题设置上体现中外历史發展脉络,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顺序组题。因此,在进行高三一轮复习时,我们应打破教材框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纲,以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知识点)为本,重新整合知识,按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近现代的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时序性,构建通史体系;同时以时间为经,以史实为纬,按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整合成完整的立体知识网络,构建不同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知识链,突出主干,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主干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不管高考的试题如何命制,题型如何千变万化,它都脱离不了知识网络,学生都可从中找到解决的途径,做到应对自如。第三,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历史类书籍,拓宽知识面。近几年,高考考试大纲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比较重视。高中历史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人生思考,才有可能学透、学精,而高中生缺乏的恰恰就是人生阅历。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历史类书籍,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是丰满的、有趣的,是活生生的人经历过的。这样有助于增加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五)精选试题,限时训练,重视限时训练和联考试卷的讲评
在现行的高考环境下,文综考试通常以限时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考试。这种能力并非不经过练习就可以轻易获得。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进行限时训练,当场发题(题型题量和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一样),限时(一节课45分钟)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并做到快速理解,迅速表达,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在限时训练之后,我们把参考答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做好錯题统计,分析错误原因,及时反思总结,是知识的漏洞及时补上,是其他客观原因的要及时调整,下次限时训练时努力克服。选择题评讲过程中,看学生集中在哪两个选项上,交给学生去讨论,由持不同意见的学生给大家分析思路和理由,大家做出判断。如果涉及需要补充知识,这个时候可以集中进行补充。联考评卷时,我们还可以把非选择题答题卷截图,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由学生分析这些答案的闪光点和不足,并给与评分,和老师的评分相比较,反思自己所拟的答案,比老师直接给他指出问题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
(六)提升解题方法与技巧,规范答题
平时,我们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历史选择题大致有概念阐释型、材料解析型、比较异同型、原因结果型、程度(最佳)型、逆向(否定)型、自由组合型等几种类型,评讲时教师可以按照选择题的类型分类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每类选择题的审题方法,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做题的方法:是采用直接选项法、排除选项法,还是推理判断法?材料解析题按材料的形式可分为文字型、数据型、图片型、混合型等几种类型,问题的设问结构可分为提炼观点、分析比较、评价认识等。针对每种类型的不同设问,我们要从审题(审材料、题干)到组织答案逐一分析其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答题规范方面:第一,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做完第1卷后,就把选择题答案及时涂到答题卡上,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选做题应在答题卷上先涂题号等。第二,非选择题组织答案时应注意:语言要简洁、通顺、使用历史学科专业术语:格式要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把最重要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写在最前面;要点内容完整而不偏离主题。有的需要发散思维,注意古今中外的联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字与字、行与行保持适当的间距。
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考场上,学生定能做到“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