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莹,王苏丽,刘 波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鉴定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199)
果实种子类中药尤其是种子类中药因为其体积较小,肉眼难以分辨,因此很多种子均有伪品或混淆品,基层单位没有条件用现代化检测手段进行检验,只能用眼看、鼻闻、口尝、水试、火烧等传统经验进行性状鉴别[1]。现对20种细小果实种子类中药经验鉴别介绍如下。
种子类球形或近卵形,直径1~2mm。表面灰棕色或棕色,微粗糙。放大镜下放大15~20倍清晰可见表面布满白霜状的细颗粒,如裹一层糖粉。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微凹的线性种脐。质坚硬,不易以指甲压碎。手搓之无气味,口尝味淡,嚼之难碎。用开水浸泡后浸液黄色,种子表面可见透明的半黏液层,手捻有粘滑感,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2]。
种子呈肾形或卵圆形,两面扁平,直径约1mm。表面棕黄色或淡灰棕色,放大镜观察有细密的网纹及排列不整齐的麻点。脐点处突出。剖面灰白色,纵部面可见胚弯曲,子叶两枚,胚根明显。气微,味微辛。
种子呈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放大镜下可见背面微隆起,腹面略平坦,中央或一端有灰白色凹陷的点状种脐,四周具清晰的辐射状排列的细皱纹。质硬,断面灰白色。气微,味淡。嚼之较有黏性。遇水则黏滑而膨胀[3]。
坚果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外表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网眼大,网眼不下凹,网间灰棕色或黄棕色,果实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类圆形或扇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压碎有香气,手搓紫苏子后可闻紫苏香气,香气缓如。牙咬紫苏子皮薄硬脆,咬破时稍有点清香、味微辛[4]。
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②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未成熟者色浅或发黄,炮制后呈紫褐色至紫黑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有的一面较平坦,中间有一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突起。顶端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凸起的合点。气微,味淡。
决明子种子略呈四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近平行,稍倾斜,形如马蹄,长3~7mm,宽2~4mm;一端平坦,另端稍斜尖。表面黄绿色或棕褐色,平滑而有光泽。背腹面各有一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一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黄绿色条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稍苦。
小决明子呈短圆柱形,长3~5mm、宽2~3mm,棱线两侧各有一条宽广的浅黄绿色带(非凹陷条纹)。
种子呈扁心形,长1~1.9mm,宽0.8~1.5mm,厚约0.5~0.8mm。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似扑克牌之“红桃”样上端尖锐,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有不明显珠孔,其下方侧面脊棱上,有一浅色棱线状的种脐。合点位于底端凹人部,自合点至种脐,有一颜色较深的纵线,是为种脊。从合点发出的细纹,沿种皮纵走,分支多。表面有细微纵皱。种皮薄,较粗糙,摸之为粗涩感;用温开水浸润后剥去种皮,内有白色子叶2枚,其尖端可见小形的胚根与胚芽,质细腻,富油性。水研磨有苦杏仁特有香气(苯甲醛香气),气微,味苦。
桃仁扁长卵形,扁平,长1.2~1.8 m m、宽0.8~1.2mm、厚0.2~0.4mm。表面黄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凹陷的合点,且略有偏斜,合点发出的细纹(维管束),沿种皮纵走,分支少,种皮薄,易剥去。皮脆易碎,皱纹细腻,摸之感觉光滑。内有富于油质的子叶2片。气微,味微苦。
山桃仁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长约0.9mm、宽约0.7mm、厚约0.5mm,边缘较薄,种皮菲薄,隐约可见表面的网纹[5]。
呈略压扁的圆肾形,习称腰子形,长2~2.5mm、宽1.5~2mm、厚约1mm。表面光滑,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北葶苈子呈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1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尖而微凹,类白色,种脐位于凹入端。气微,味微辛辣。
南葶苈子呈长圆形略扁。长0.8~1.2mm,宽约0.5mm,一端钝圆,另端微凹或较平截。
水试显黏性,即浸水后种子的外周可见有透明的黏液层,北葶苈子比南葶苈子更明显。
胞果呈扁圆形,外面包有宿存花被。周围有三角形膜质小翅5枚,排成五角星状。背面突起果柄痕,果皮灰棕色,膜质状,半透明,质脆易剥离。种子棕褐色,扁卵圆形,颇似“芝麻”。地肤子由于采集、翻晒、搬运等原因,其五角星形的外形并不十分完整,利用这一特征可鉴别地肤子。具体方法是取地肤子样品适量于手掌中,用手揉搓,其果皮极易剥离,吹掉剥离的果皮,露出的种子即可作鉴别地肤子的重要依据[6]。
果实呈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表面光滑,呈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各有深浅色棱线一条。一端钝尖,另一端有一果柄脱落的圆形凹点,外果皮菲薄,内果皮坚脆,绿色种皮常黏附在内果皮,不易分离,胚乳灰白色,菲薄,子叶两片肥厚,富油性。气微,味淡。
果实呈肾形,略扁,长3~5mm、宽2~4mm。表面呈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放大镜下表面可见网状皱纹,表面较粗糙,不易被指甲掐破。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侧近基部处有一小突起(果梗痕)。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质硬。有特殊香气,味辛、微苦[7]。补骨脂加开水浸泡,搅拌,水液不显黑色,而呈淡黄色,澄清。
瘦果呈长倒卵形,两端平截,稍弯曲,长5~7mm、宽0.2~0.3mm。表面灰褐色,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并散有稀疏紫黑色斑点。顶端钝圆稍宽,有一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有圆形果柄痕,果皮较硬。气微,味苦微辛而稍麻舌。
种子扁圆形,中央微隆起,直径1~1.5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平滑而光亮;侧边中央微凹处有一突起的种脐,稍歪斜。种子易黏手。种皮薄而脆,用指甲按压易碎。内面白色,胚乳类白色,有时残存黄白色帽状果壳,其顶端有一丝状花柱。气微,味淡[8]。
种子呈扁卵形,长2~4mm、宽1.5~3mm。一面微凹,另一面隆起,顶端钝,基部稍尖。表面黑色,隆起面有网状皱纹,凹入面皱纹不甚明显。④质硬。气特异,味微辛,嚼之有韭菜味[9]。
种仁呈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7 m m、直径1.5~3m。顶端略尖,有深棕色点,基部钝圆。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外有膜质内种皮包被,久储品色深,并有油渗出。质软油润,子叶2枚或更多,富含油质。微有香气,味淡而有油腻感。
核果呈卵形,两端略尖,长6~1 0 m m、直径4~7mm。表面黑色,未成熟果实棕色或棕黑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顶端有鸟嘴状短尖的花柱残基,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果壳质硬而脆,内含种子l粒。种子卵形,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极苦[10]。
卵形、椭圆形、肾形,长6~8.5 m m、直径3.5~5.5mm,略弯曲。表面灰黑色或紫黑色,微皱缩,基部常有果柄残痕或具宿萼及短梗。体轻。外果皮薄,中果皮稍厚而疏松,易剥离。内果皮木质,黄棕色,具纵棱,内有种子1~2枚。气芳香,味甘而微苦涩。
为不开裂的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长4~8mm,直径1.5~2.5mm。外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有突起的花柱基,黄棕色,基部时见细小的果梗。果实易分离,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气芳香特异,味微甜、辛。
传统中药经验鉴别是简便、快捷、实用、可靠的鉴别手段。在基层单位,传统经验鉴别仍是最广泛、最实用的鉴别方法。要能正确的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需要多年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中药知识的充实,才能准确辨认。必要时应查阅药典、中药图谱、地方药品标准、植物分类检索等资料,以免发生药材鉴别错误,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