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酶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

2018-03-21 06:52陈珺费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乳糖酶乳糖轮状病毒

陈珺,费奥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水样便及蛋花汤样便,伴或不伴呕吐、腹痛、发热等,尽快减少排便次数、缩短腹泻时间、有效防治脱水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关键。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常继发乳糖酶缺乏,可导致乳糖不耐受及腹泻迁延不愈,进而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据报道,约90%的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存在乳糖不耐受[1],采用无乳糖奶粉治疗效果肯定,但存在改变婴幼儿饮食结构、依从性差等缺点。本研究旨在观察乳糖酶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海军机关门诊部儿科诊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无乳糖奶粉组和乳糖酶治疗组,每组40例。

3组患儿性别、月龄、呕吐发生率、发热发生率及轻中度脱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海军机关门诊部审核批准,所有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3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Table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in the three groups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排便次数>3次/d;(2)发病至就诊时间<48 h;(3)粪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阳性;(4)便常规检查无白细胞或偶见白细胞;(5)日常饮食中有含乳糖乳制品。排除标准:(1)相关检查不完善或未完成足疗程治疗者;(2)患儿或其家长依从性差,不能严格遵医嘱完成治疗或存在其他影响临床疗效判断的因素。

1.3 治疗方法 3组患儿均给予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补锌及补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继续原饮食喂养,其中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非母乳喂养儿继续喂养配方乳,6个月以上患儿除乳类外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但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2-3];无乳糖奶粉组患儿将含乳糖乳制品更换为无乳糖奶粉,维持2周;乳糖酶治疗组患儿加用乳糖酶(商品名:儿歌乳糖酶调制乳粉,生产厂家:北京世纪盛名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1201,规格:乳糖酶含量>6 000酶活性单位/包),每次喂养母乳或含乳糖乳制品前10~15 min用30~40 ℃温水冲服1包,维持2周[4-5]。

1.4 观察指标 比较3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第4天排便次数、止泻时间,观察乳糖酶治疗组患儿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制定的标准[6],以治疗72 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为显效,以治疗72 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以治疗72 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出现恶化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3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46,P=0.018);乳糖酶治疗组及无乳糖奶粉组患儿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758、6.228,P值分别为0.020、0.044);乳糖酶治疗组与无乳糖奶粉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94,P=0.954,见表2)。

表2 3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hree groups

2.2 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及止泻时间 3组患儿治疗前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第4天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糖酶治疗组及无乳糖奶粉组患儿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均为3.457,P<0.05),而乳糖酶治疗组与无乳糖奶粉组患儿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00,P>0.05)。3组患儿止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糖酶治疗组、无乳糖奶粉组患儿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4.396、3.517,P<0.05),而乳糖酶治疗组与无乳糖奶粉组患儿止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80,P>0.05,见表3)。

表3 3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第4天排便次数、止泻时间比较(x ±s)Table 3 Comparison of diarrhea frequency before treatment and 4 days after treatment,and diarrhea stopping time in the three groups

2.3 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情况 乳糖酶治疗组患儿依从性较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轮状病毒是引发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常见病原体,轮状病毒肠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6个月~3岁婴幼儿居多,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6个月~2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轮状病毒所致急性胃肠炎占我国儿童急性胃肠炎住院儿童的45%以上,位居小儿腹泻病因第一位[7]。

轮状病毒主要侵犯空肠上端,严重者会累及整个小肠,其主要在绒毛顶端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可导致肠黏膜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脱落,继而造成肠吸收面积减少、小肠黏膜细胞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减弱、肠腔内水和电解质吸收减少,加之绒毛裸露而造成水、电解质向肠腔内回渗,最终引发腹泻[8]。

乳糖是乳制品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可在体内乳糖酶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经主动转运吸收入血液而被人体所利用。乳糖酶主要位于小肠绒毛顶端上皮细胞刷状缘,对黏膜损伤较敏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由于受累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数量减少、排列紊乱而导致乳糖酶数量减少、活性减低,继而引起乳糖吸收障碍,未被消化吸收的乳糖在回肠和结肠内被细菌分解为小分子短链有机酸(如丙酸、丁酸等)和气体(如甲烷、氢气、二氧化碳等),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增高并加重腹泻。通常情况下,乳糖酶数量和活性的恢复需2~8周甚至更长时间,因此乳糖酶缺乏是导致轮状病毒肠炎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9]。

既往临床常采用无乳糖奶粉喂养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酶减少而导致的乳糖不耐受,疗效较好,但乳糖作为乳制品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能量来源并可促进钙、铁、锌等的吸收;同时,乳糖在乳糖酶作用下生成的半乳糖是构成脑及神经组织糖脂质的成分之一,是婴幼儿大脑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长期缺乏半乳糖会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此外,乳糖酶在体内通过转糖苷作用生成的低聚糖可促进益生菌生长并抑制致病菌繁殖,进而维持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在腹泻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下降是导致乳糖不耐受的最重要原因,对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最佳选择不是限制乳糖摄入,而是补充人体所需乳糖酶[10-11],无乳糖奶粉喂养改变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饮食结构,可导致患儿食欲下降、依从性较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乳糖酶治疗组及无乳糖奶粉组患儿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第4天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而乳糖酶治疗组与无乳糖奶粉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第4天排便次数及止泻时间间均无明显差异,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9],表明乳糖酶与无乳糖喂养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相当能有效改善患儿乳糖不耐受且不改变原饮食结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乳糖酶治疗组患儿依从性较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需要指出的是,部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牛乳蛋白过敏,可能导致腹泻无明显减轻及病程延长,因此对于久治不愈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还应控制牛乳制品的摄入[12]。

综上所述,乳糖酶与无乳糖喂养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相当,能有效改善患儿乳糖不耐受且不改变原饮食结构,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娟,刘寓,李莲.乳糖不耐症对A群轮状病毒患儿病程与转归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11):117-118.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 儿 科 杂 志,2016,54(7):483-488.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6.07.002.

[3]ALLEN S J,MARTINEZ E G,GREGORIO G V,et al.Probiotic for treating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oa [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0(11):CD003048.DOI:10.1002/14651858.CD003048.pub3.

[4]FUBAO Y.Clinical study on infantile lactose intolerance[J].J Clin Pediatr,2010,28(5):496-498.

[5]MACGILLIVRAY S,FAHEY T,MCGUIRE W.Lactose avoidance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3(10):CD005433.DOI:10.1002/14651858.CD005433.pub2.

[6]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DOI:10.1074/jbc.R109.091306.

[7]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85-1386.

[8]沈晓明,桂永浩.临床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08-809.

[9]杨宇,杨跃萍,姚梦霖,等.乳糖酶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24-25.

[10]王文建.乳糖不耐受症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9):1468-1470.DOI:10.3969/j.issn.1003-515X.2012.19.003.

[11]顾岚,王红叶,胥玲.乳糖酶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7):819-820,823.

[12]汪正园,孙建琴,谢华,等.补充乳糖酶对改善乳糖不耐受的效果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9):633-635.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0.09.019.

猜你喜欢
乳糖酶乳糖轮状病毒
小儿乳糖不耐受咋回事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婴儿乳糖酶缺乏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号称能告别“乳糖不耐受”的牛奶靠谱吗?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用食品安全级载体
——壳聚糖固定化乳糖酶条件的优化
舒化奶“终结”不了乳糖不耐症
一起兔轮状病毒的诊断
微生物β-半乳糖苷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