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探析

2018-03-19 15:26盛丽春
江西教育C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生活化

盛丽春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设计,符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大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不仅给学生带来亲切感,也能够成功激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理论联系实践,这是辩证法基本原理,教师以学生实际生活认知为教学发动点,为课堂教学带去生机,给学生更多成长动力,这样优化了学习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生活化 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认知有许多结合点,这就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认知,接轨学生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展开具体引导,创新练习模式;借助生活中的事件,调动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运用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现代的高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经常接触并能熟练掌握,这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的信息技术认知基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将教材知识直接向学生讲解,很少考虑结合实际生活。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到信息技术学习的切入点。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搜集材料、开展社会调查等,让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接轨,这样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就会更顺畅。

以人教版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为例,因为学生都有比较丰富的上网经历,教师在导入该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具体讲述利用计算机上网的过程,并要求他们演示完整的操作过程。学生都会上网,但对网络原理缺少认知。这时,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计算机网络是如何产生的?计算机网络由哪些元素组成?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功能?网络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有一定认知,但要进行深入解答还存在困难,于是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并进入到教材之中,理顺相关认知体系。

当代的高中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比较丰富的,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强,欠缺的是建构理论知识体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展开针对性引导,这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二、接轨生活,调动思维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要注意引导策略的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认知,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适时地给出启发性引导;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辅助突破。

在教学《走进域名》时,教师调查得知,学生普遍对域名有比较粗浅的认知,知道每个网站都有独一无二的网址,这就是域名,但对域名组成、域名解析、域名抢注、域名保护等内容并不是非常清楚。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域名组成和解析进行细致的讲解,并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域名,然后让学生通俗地解析域名的特征。有学生说:“网站的网址就像是我们家的地址,可以准确为其定位。我们根据家庭住址能准确找到具体位置,域名就是帮助网民找到这个网站。”也有学生说:“这网址具有唯一性,我们人有重名的,网站不可以,否则无法注册。”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解析域名,给学生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学生在陈述时,也能够联系生活认知展开解读,有利于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往往比较感性和零散,缺少理论支撑,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展开梳理,可以给学生带去丰富的感知体验,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探究信息技术知识。

三、结合生活,解决问题

在设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训练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巧妙引导,培养学生解决信息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训练要侧重设计实践活动,学生对上机实践操作有强烈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操作任务,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会更高。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难题时,教师如给予适当的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

如在教学《网海寻珠》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信息搜索的分类,并对每一种搜索方式进行操作演示,最后给学生布置训练任务:“你们平时最关注的信息通常是高考、成绩、学法等,请利用不同搜索方法,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搜索,并将搜索结果简单记录下来。”学生依照教师的引导和布置展开训练操作,很快就给出搜索结果。有学生说:“这里只有几个关键词,我们只能利用目录搜索引擎展开操作。因为关键词太热门,相关信息太多,输入关键词‘高考,在百度上有十几亿条相关的信息,可称得上海量了。”也有学生说:“每个网站上还有站内搜索,只要我们圈定范围,电脑会瞬间帮助我们找到目标的。”

教师在示范操作之后,让学生展开实际操作训练,学生操作可谓轻车熟路,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信息搜索有了全新的感知。如电脑内部信息搜索,这本不属于该课的内容,学生却能够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进行讲解,说明学生的认知开始发酵,是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搜索引擎分类、搜索原理等内容,是学生的认知短板,教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相关知识,也是对学生学习的升级引导。

四、借助事件,引导实践

教师借助生活实践进行教学是最为常见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典型的生活案例,更是重要的教学素材。学生对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有特殊的敏感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利用典型案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不仅能够给学生带去直观的感受,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网络中经常有计算机病毒入侵的事件,这就是学生熟悉并普遍关注的典型事例。学生在接触该内容时,会特别留意计算机病毒产生和传播的原理,这无疑是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应用于教学的效应,也是高中计算机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网上交流》一课时,由于学生对网上交流的认知更为全面和深刻,他们熟悉网上的交流方式、软件运用、操作技巧等,甚至很多都是资深“网虫”,因此教师没有直接讲解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而是给学生讲述生活中关于上网的真实事件:一个女子和丈夫经营着一家小商铺,日子过得还算安逸。有一天,该女子上网聊天,她的一个好友在网上向她求救,说自己生病,在武汉无人照料,想让她过去帮忙。该女子信以为真,带着孩子去了武汉,结果被骗到传销窝点。该女子在传销窝点被“洗脑”,几天之后打電话给丈夫,称自己遇到发财机会,要求丈夫火速赶去武汉。结果,丈夫也被拉进传销窝点。当丈夫知道真相后,要求妻子一起逃跑,可妻子非但不听,还以儿子为人质,要挟丈夫不得离开。这是发生在现实中的真实案例,网络给大家带来了便利,也给骗子制造了机会,导致一个家庭的破碎。“从这个案例中,你对网上交流又有什么新认知呢?”教师让学生展开热议。

教师为学生讲述一件真实的生活案例,用活生生的现实教育了学生,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视角。学生对网络诈骗行为有一定了解,教师列出生活实例,很容易引发学生共鸣。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育即生活,这个观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生活中接触、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占有的信息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这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铺垫。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执行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优化教法,改进学法,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禾川中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