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托资,李 杨,王 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腹泻有急慢性之分,小于21 d为急性腹泻,大于21 d或反复腹泻为慢性腹泻,是临床上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1]。常兼便意急迫、腹痛不舒,甚或失禁等症状,中医将此类症状归属于“泄泻”“腹痛”范畴。李铁男教授在诊疗胃肠病方面见解独到,经验丰富,主张病证兼顾、中西同治。李师尤其重视腹泻从、肝、脾、肾论治,同时也注重情志对疾病的影响,临床治疗中对腹泻、肠炎、痢疾、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明显。李教授认为,情志的调节对疾病的影响有重要作用,并经常提醒患者注重起居生活,建立未病先防、已病防传的思维意识。现将李铁男教授诊疗腹泻经验,介绍如下。
李铁男教授强调腹泻的病机主要在肝郁脾弱,脾肾两虚,病位在胃和肠,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性无外乎虚实两端:情志失调,肝气郁积,湿热积聚,可属实证;正气亏少,脾肾受损,亦或素体脾胃偏虚,多为虚证。脾肾失于温煦、肝郁久乘脾、脾胃虚弱、湿热伤中、寒湿内盛、食滞肠胃为腹泻病最为常见的病因病机。
1.1 脾肾阳虚 《证治准绳》曰:“但温热不甚盛是温壮也。”脾阳虚衰会导致温运功能失调,肾阳虚衰可引起肠鸣泄泻、完谷不化。脾肾阳虚可引起五更泄泻,畏寒肢冷,腰膝无力。多见于便常规阴性的腹泻患者。
1.2 肝气乘脾 常因肝强脾弱引起。七情内伤,气机首伤,肝气郁滞,则易乘脾,脾虚肝强,则肝气乘脾,而致泄泻肠鸣,腹部胀痛,伴有两胁闷胀,嗳气少食,每因情志失调,或郁怒而发。《医碥·泄泻》云:“有肝气滞者,两胁痛而泻,名肝泻。”肝疏泻情志,肝气逆乱,情志不遂,故急躁易怒;情绪波动或精神紧张可加重。肝失调达,易引起肝郁脾虚,肝气乘脾而引起泄泻。肝脾不和之泄泻亦多见于黎明晨起之时,正如李师所言“肝气不畅,脾运失健,气阻湿聚,故腹痛欲泻”临床常见暴怒后肝气郁滞类的患者。
1.3 脾胃虚弱 李东垣曾于《脾胃论》表达“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思想,脾胃是气血化生的源泉、气机升降的关键枢纽、转输水谷精微的重要脏腑,李师曾言脾胃虚弱是本病的重要病机,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能进而发展为中焦虚弱,脾胃升降失司,脾胃日久成患,湿、积、郁愈重,从而病情缠绵,腹泻反复发作日久常以脾胃虚弱型多见。大便外观多血性或脓血样黏液,也可呈现糊样、黏液状、水泻样便,镜检有白细胞,细菌性痢疾亦常伴有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2]。
1.4 脾虚湿盛 脾虚失健,精微难化,水聚成湿,谷反成浊,湿浊下注,清阳难升,遂走大肠,湿浊阻滞,气郁不畅,进而引起脾虚,纳化失职最终导致腹泻。临床上常见患者兼有完谷不化、腹胀、腹泻、肠鸣、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等表现,此时患者多为脾虚湿盛型泄泻。
1.5 食滞肠胃 由于食积胃肠,郁而化热,常服难消化之物,损伤脾胃,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食积胃肠,脾胃升降失司,则为泄泻。常伴少食,胀满不舒,进食油腻则便次频繁,患者常现面色萎黄,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缓等症状。
从本病的病机特性而得出结论,中医的辨证论治应重视肝、脾、肾,首先注重健脾和胃,同时重视温补脾肾、疏肝理脾、补益脾胃、健脾祛湿、消食导滞之法。此外,李师还强调若遇大便如水倾注直下的病患,取胃苓汤加减以对应急则治标的原则,并重用白芍、砂仁、秦皮、石榴皮、莲子肉、白头翁等药物涩肠止泻,以达快速缓解患者症状的目的,研究[3]表明,白头翁素对修复肠黏膜有较明显作用。现代医学认为,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是治疗此病的最佳办法[4]。
2.1 温补脾肾止泻 肾失于温煦,故引起命门火衰,脾亦失去温养,阴寒湿浊内盛故大便溏薄,清浊不分可见完谷不化,阳虚不化水则导致水样便。肾阳失煦,脾阳失温,脾肾阳虚,可致泄泻;长期腹泻会累及肾脏,泄泻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故引起命门火衰,补脾同时一定酌情加减温补肾阳的药物[5]。温补肾阳则脾阳得运,水谷精微得化,故水湿去而腹泻止,温清并用止泻效果较好[6]。临床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李师以四神丸、参苓白术散加减变化应用,温补脾肾以止泻。脾气虚则加党参、白术等健脾止泻,脘腹胀闷痞满者加木香、陈皮、厚朴、青皮、乌药、砂仁、白豆蔻等行气除胀,胁肋胀痛则可用香附、紫苏梗、木香、荔枝核等行气止痛类药物。
2.2 疏肝理脾止泻 肝郁与脾虚相互影响,互为因果[7]。肝脾不和患者日久反复易出现肝郁脾虚的症状,健脾、调肝、温肾法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8]。临床常以逍遥丸、柴胡疏肝散加减对症施治。现代药理研究[9]证实,逍遥丸具有健脾止泻等作用;木香及其炮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腹泻作用。方中诸药并行共助补气健脾,疏肝理脾之效。另外,李师曾言柴胡味苦辛,不可久服,对于肝郁较严重者,初期宜用,中病则止。可用佛手、香橼类之平和药物代替柴胡之用,亦可达到疏肝理脾的功效。
2.3 补益脾胃止泻 脾气主升,其升动之性助其健运散精。《景岳全书·泄泻》指出:“脾强者,滞去即愈,此强者之宜清宜利,可逐可攻也。脾弱者,因虚所以易泻,因泻所以愈虚,盖关门不固,则气随泻去。”可见,补益脾胃是治疗泄泻的基础[10]。《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中说:“或下泻而就不能升,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乃生长之用。陷于殒长之气,而百病皆起。”由此可见健脾是治疗泄泻的第一要务。临床中常用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效果颇为显著[11]。李师强调对于脾胃虚弱型泄泻患者,按照“健脾与疏肝、消食并进”的原则,药物中应加入佛手、香橼、青皮、川楝子等理气止痛的药物,还应加入山楂、神曲、麦芽、谷芽等消食导滞的药物。
2.4 健脾祛湿止泻 泄泻主要在于湿盛和脾虚,湿盛常见急性泄泻,脾虚后湿邪阻滞者常为慢性泄泻。内生湿邪与腹泻有着紧密的联系,湿邪特点缠绵难愈,黏腻重着,唯有燥湿、化湿、利湿等方法相结合方可见佳效[12]。临床常用黄连、黄芩、黄柏清热燥湿,取葛根芩连汤方药之意[13],藿香、佩兰类药物芳香化湿,用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湿,用猪苓、泽泻欲达利水渗湿之效。而木通、泽泻此类,故有渗湿止泻的功效,但因其易伤气阴,所以只可临时服用,病见效则停。健脾、祛湿必须相兼为用,两者相互协作,健脾祛湿止泻之效则会更加明显[14]。
2.5 消食导滞止泻 食积既可以作为病因存在,也可以作为病理产物存在,食积者,伤于饮食积滞而致泄泻,常伴嗳腐吞酸、食欲下降、便如败卵、脘腹胀痛等症状。李师治疗食积泄泻时常用保和丸、木香槟榔丸加减。
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情志因素、季节变化皆可成为腹泻的诱因[15],临床中李师常提醒患者慎起居、节饮食、调情志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即平素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尽量避免烟酒、浓茶、咖啡的饮用,鼓励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粗糙和酸性食物只可少食,改变过快、过饱的饮食习惯。注意人文关怀,注意患者的倾诉,注意和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叙述病情,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患者应该自我疏导,以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调节情志[16]。另外,还应该药食同源,调治结合,如薏苡仁健脾利湿,莲子健脾止泻,白术健脾和胃,茯苓健脾化湿,慢性泄泻的病人持之以恒的饮食调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17]。
腹泻已成为近年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中此类患者逐年递增,日常生活习惯、饮食嗜好及精神压力的增加皆可导致腹泻病的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初期不宜滥投滋补,当先以疏理消导为主,标而本之,以翼便泄次减,腹部胀满渐缓,再以健脾助运、标本兼治之法为宜。本病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主要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和补液对症治疗,虽可以减少患者的腹泻症状,但易致腹泻反复发作。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标本兼顾,中药配合温灸、按摩治疗临床上取得显著的效果,发挥了中医药独有的优势,控制腹泻的发病率和复发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李师结合临床经验,从脾胃论治,标本兼顾,着重健脾和胃,佐以温补脾肾、健脾祛湿、补益脾胃、疏肝理脾、消食导滞的原则。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原则。此外李师尤为重视患者的生活调护,非常注重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嗜,以求全面治疗,减少患者腹泻的复发。李师经常教诲学生,临证切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该从中医的全面角度出发,整体审查,运用中医的思维方法辨证论治,同时结合中医的四诊疗法、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准确把握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结合理法方药,注重药物加减变化,如此治病才能做到全面合理,标本兼顾,故可见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02-405.
[2]孟琨,岳英明,王蕾.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研究 [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7, 20(6):751-753.
[3]刘颖,徐倩倩,薛晓阳.白头翁素对腹泻小鼠肠黏膜修复因子EGFR和TGFβ1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 2013, 44(3):475-480.
[4]伞锕镅,王海燕,王燕,等.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27-34.
[5]肖鹏,晏海飞,刘小宝,等. 健脾疏肝调气和中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 12(5):26-28.
[6]范琴琴,王德惠.刘文峰以温清并用止泻汤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J].上海中医药杂志 , 2017, 43(2):18-19.
[7]王新菲,蔡芳,范苗苗.牛学恩教授从肝论治功能性腹泻经验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190(1):128-129.
[8]汪正芳,贾玉,侯亚男.健脾调肝温肾方干预对腹泻型IBS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及5-羟色胺的影响[J]. 世界中医药, 2017, 120(4):116-119.
[9]张旭.木香及其炮制品的抗腹泻作用与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 19(4):21-22.
[10]付凯.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 2017, 32(20):2946-2947.
[11]郭震浪,苏振宁,王正飞,等. 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Meta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21(24):209-213.
[12]李俊廷,任顺平,唐旭东. 任顺平从湿论治治疗功能性腹泻经验[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9):63-64.
[13]陈欣燕,连凤梅,郭允.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临床用量分析 [J].中医杂志, 2013, 54(4):332-335.
[14]余红运. 功能性腹泻中医治疗概况[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 44(5):401-402.
[15] 颜莉,陈炳利.白苓健脾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秋季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7,34(6):88-89.
[16]马淑然.缠人的腹泻中医调[J]. 生命世界, 2015, 14(12):54-61
[17]王莒生.王莒生名老中医经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