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胡 月,潘建翔,范宏元
(1.贵阳中医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贵州 贵阳550001;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550002)
病例:王某,男,48岁,2016年6月17日初诊。长期从事体力劳动,2015年8月开始间断出现肛周疼痛伴大便下血,尤以劳累及嗜食辛辣肥甘厚味后尤甚,下血量每次约10mL,时有黑便,当地医院就诊行肛门指检、电子结肠镜及大便常规及潜血等检查,排除上中消化道出血,诊断为混合痔,考虑长期大便下血并伴有肛周不适感,当地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而拒绝,予痔炎消颗粒20g,日3次,口服,马应龙痔疮膏1日3次、外用,2周后症状较前减轻,但停药后症状反复发作。症见形体消瘦,呈痛苦面容,肛周疼痛,常坐卧不安,行走时疼痛加重,反复大便下血、量较多、色鲜红,舌淡暗苔黄腻,脉弦涩。西医诊断为混合痔。中医诊断为痔(气滞血瘀证)。治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以0.3mm×50mm毫针针刺二白、承扶、承山、承筋穴,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留针60min,每隔30min行针1次。治疗结束后肛周疼痛减轻,嘱清淡饮食,适当增加纤维性食物。2016年6月20日二诊,肛周疼痛及大便下血改善,然痔核仍脱出、约黄豆粒大小,较前缩小,可自行回纳。前法治疗3次,每次治疗结束后嘱加强提肛训练,与此同时将白萝卜切成片状,每次取100~200g白萝卜置于锅内,加足量水,文火煮沸后适量饮用,另以白萝卜水熏洗肛门(瘙痒明显可加适量花椒于其中同煮沸)。前后共治疗4次,肛周疼痛消失,便血自止,痔核未脱出。随访1年未再出现肛周疼痛及大便下血,痔核未再脱出。
体会:本病属中医“痔”范畴。脏腑本虚、劳累、饮食不当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血行不畅、湿热内停、瘀血下注,筋脉懈纵而成痔[1]。临床上痔疮危害较大,是造成结直肠癌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给患者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积极治疗[2]。
二白穴属经外奇穴,其首载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痔或下血,二白穴在掌中寻”,是治疗痔疮的经验穴,不仅具有调整下焦气血而止痛之效,还有消炎、活血、止血等多方面的作用[3],其穴有二,其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的两侧,一肢两穴,一穴在大筋之中,一穴在大筋之外,传统中医文献中记载该穴有提肛消痔之效,对痔疮后由于气血瘀滞不通而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止痛功效[4]。
三承穴分别为承扶、承山、承筋穴,三穴同属足太阳膀胱经,其经别别入肛中,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三承穴皆可治疗痔疾,且承扶穴靠近肛周,对于痔疾有近治作用,所谓九般痔疾最伤人,必刺承山效如神,肘后歌言“五痔原因热血作,承山须下病无踪”,且针刺承山、承筋穴既能调理膀胱气化以清湿热,又能疏导肛门局部气血而消瘀滞。诸穴合用,疏通经络、化瘀止痛、调理脏腑[5]。白萝卜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功效,而痔疾为病多围绕肠道而发,肺与大肠相表里,白萝卜通调肺肠之气,所谓六腑以通为用,使肠道内浊气得消,从而更好地保持肠道通畅。与此同时,萝卜可消肿并有止痛作用[6]。
针刺二白三承穴配合白萝卜汤熏洗治疗痔疮下血操作简单、效果较好,且不易复发,并避免了手术造成的损伤。